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ou (我轻轻的走), 信区: fiction
标  题: 一个世纪的幻想--记吴岩老师与清华科幻迷的谈话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Nov 25 13:39:54 2000), 转信

为什么在中国从六十年代就开始倡导,并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经
繁荣一时.但到底后来衰落了,甚至到了九十年代,仍有一种迟滞的发展趋势呢?
面对科幻小说在中国艰难跋涉的历程,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中国的科学
太落后,难以促进科幻小说的发展吗?应当说,有这个因素,但是我们的一批年轻
的的科幻作者在吴岩教授的引导下,更是注重起思考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中国
的文化土壤究竟能不能孕育出科幻小说呢?-------这正是96年11越1日晚吴岩
教授在清华举办名为“一个世纪的幻想”的科幻讲座时所极力分析阐述的重点.

     虽然与会同学的人数比起清华学生的总数实在微乎其微,但会场的气氛
却因为吴岩教授幽默而生动的语言变得活跃异常,笑声不断.吴岩教授把中西方
的科幻小说的主题进行了一场对比,其中的缘由不言而喻:科幻小说的本原在
西方,它从西方的文化土壤中孕生,后来才逐渐扩展到整个世界.所以要把握科
幻小说的本质问题,非得回朔西方的科幻发展史不可..吴岩教授认为,西方的
科幻小说基本上可以分成以下四类主题:

       1.以最早的科幻小说<Flankensten>为代表的宗教与反叛的主题.它常常
带有向全能的上帝挑战的意味.
       2.凡尔纳式科学享乐主义主题.人类在未来种种美好的乌托邦式的生活
方式与历险被描述.归根结底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而不惜代价
地探求.
      3.权力与秩序的主题,它以Wells的<时间机器>为典型代表.探讨了社会
本身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这是一种人们永远追求的东西,所以在当时曾对西欧文
化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Wells自己就豪迈地说:改变欧洲文化进程的
人物只有两位,其中一位就是我.
      4.罪恶与拯救主题.这一类文章似乎与宗教有几分联系,但实际上它有
自己的特点.其首要的前提是认为人的罪恶的存在,所以毁灭在所难免.Asimov
的<黄昏>即是典型的作品.显然这个主题与西方的宗教思想有很大关联。

       迄今的西方科幻小说仍旧是在重复这些主题.那么,中国的科幻小说能
否也从这些主题出发呢?
      吴岩教授精辟的分析道:宗教与反叛,罪恶与拯救,这两个主题在中国的
文化中几乎找不到,因此中国的科幻小说如果去写这两个主题,势必难以赢得
读者.那么,享乐主义,权力与秩序在中国文化中怎样呢?应当说,享乐主义有
一定市场,中国早期的科幻作品大都属于此类;而权力与秩序更是中国人关注
的东西,故而它们可以成为我们科幻作者的文化定位.

      悠悠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从总体上而言是不利支持科幻小说这朵
文苑奇芭的.儒家文化,重在人际关系,除此以外皆不予理睬."子勿语怪力
乱神"是一条严厉的禁令.墨家文化产生出的是武侠小说而非科幻小说;法家
文化更是森严壁垒.至于道家与佛家文化,虽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
其主张的实现方式却不是以一种积极的征服的姿态出现,而是通过静心修悟
达到.因此科幻想依附在它们上面也并非轻易之举.

     "中国的科幻就不能自创一些中国特色吗?例如与神话的结合?"
一位同学当场发问.吴岩教授认真的回答:并非不行,但要做到水乳交融,还
相当之艰难.<女娲恋>等科幻作品虽然想象丰富,但毕竟做的还很不够.

      是啊,从大陆的郑文光,童恩正到香港的倪匡,卫斯里再到台湾的
张继国,吕应钟,多少科幻作家在探求中国的科幻之路.然而成绩太有限
了,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很长的征途要走,还有很大的挑战要面对.这需要
我们这一代的共同努力才行.

       年轻的朋友们,行动起来,因为"中国科幻的未来就在你们年轻
的头脑中".(吴岩教授语)
                                    
--


这一抬手,一飘身,看似平平无奇,确是一掌挡尽天下诸般攻招,一退闪去世间任
何追袭,
守势之严密飘逸,直可说至矣尽矣,篾以加矣。……
岂知那老僧轻轻一掌拍落,波的一声响,正好击中慕容博脑门正中的“百会穴”上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