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ou (我轻轻的走), 信区: fiction
标 题: 《让大机器再转起来》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Nov 25 13:40:53 2000), 转信
《读者》登过这样一则补白:
一名致力于生态保护的小伙子在海滩上散步,同时顺手把因涨潮而被海浪冲上
沙滩的海洋生物一一抛入海中,否则它们就会因坚持不到下一次涨潮干涸而死。一
位老人看着海滩上数以万计的受难生物,好心地劝小伙子道:
“你这样做对于整个自然界毫无意义。”
小伙子看了老人一眼,向他展示了一下手里的海洋生物说道:
“但对这一条却有意义。”
接着,他便把它抛入海中。
事实上,科学对于我们的意义也同样如此。
当我读罢《“大机器”的启示》(《星云》1997年第1期)之后, 首先
想到的就是这则短文和这一观点。
的确,我们不可能找到绝对永恒的终级真理,但在我们能够考察和理解的宇宙
范围内,已被发现的科学真理总能使我们有至少是片刻的生存保障。“……在现阶
段,它们可能是有用的。”而这,就是我们所保证的科学的正确。
文章中提到了英国著名科幻先驱H·G·威尔斯,提到了其“早期的幸福天堂”。
其实威尔斯也并非幸福天堂的简单营造者,他已经对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产生了足
够的关注;只是由于威尔斯内心中的“仁慈气质”,才使得他的每一部作品在失望
之余仍充满希望——当然同时也有无奈,比如他在其名著《时间机器》“尾声”中
对于时间旅行的态度:“人们只能惊奇,别无选择。”
是的,我们只能惊奇。同样的,在有些时候,我们则只能相信。
当我在街头寻找饭馆的时候,我喜欢进相对豪华的饭店,而不愿再吃路边的街
摊,因为后者不够卫生。其实豪华饭店也未必真的干净,但我只能相信;在有路边
街摊作为参照的情况下,我只能相信豪华饭店。
当我在与出版社交涉稿酬的时候,我只敢与名声较好的国家大社签订版税合同,
而对于书商则宁愿一次性高额买断,因为后者可能会隐瞒印数。其实国家大社未必
就如实注明印数,但我只能相信;在有书商作为参照的情况下,我只能相信国家大
社。
当我在车流如织的街道上过马路时,我在前半截只能向左看,而无暇分心右观,
后半截则正好相反,因为在我国,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都是在马路右侧行驶。其实
司机未必都不抢灯逆行不酒后驾驶,但我只能相信;在国家制定有严格的交通规章
的情况下,我只能相信所有的司机都遵纪守法循规蹈矩。
对于科学规律来说,有时候我们也只能相信。
当然也许,有些大饭店也并不干净,有些大出版社也并不诚实,有些司机还经
常有意违章——同样的,有些科学规律也未必持久,未必普适。但是,如果我们不
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相信,那么就不可能过正常的生活,人类社会也就不可能正常地
发展,只能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尴尬境地,像杞人一样整天担心哪一刻会天幕坠落。
套用一句哲学上说法,叫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坑”。
因此,我们不能选择宗教,同样也不能把两者都舍去。无论如何,至少斯宾诺
莎的上帝比干涉人们生活的那个上帝要好些。有时候,后退五十步的人是有权力嘲
笑逃跑一百步的人的。
在文章的最后,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推出了所谓科学同样也会“抹杀人的价值”
问题,感叹科学发展的终级结果——照现在或者《大机器就要停止运转了》的轨迹
发展下去——会使“人类的生存本身都成了无足轻重的事情”,“一切个体的欢乐”
都将因失去其意义并被逐渐摒弃,对最后“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提出了严厉的质
疑。
事实上,假如事情真的发展到这个地步也没有什么。因为人类现在已不仅仅代
表一个生物上的种族,而且是智慧的缔造者和发源地;人类的存在目的不应仅限于
生存和娱悦,更应该具有对宇宙规律进行描述和追求的义务与责任。
任何生物的能力都有其发展极限,人类只是整个进化过程中被超越的一环链条。
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感到难过,因为人类将在否定自身生物属性的同时获得事实上的
新生。(有关观点可参见笔者提交给“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的论文《网络意识实
现的可能和发展》)同样的,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所谓感情并非不能存在,但它就
好像蒸汽机时代的四轮马车,除了装饰之外已经不再成为必需——希望没有人针对
我的这一说法来用个体的感情需要来反驳我的观点,就像有些保守分子一听到自己
所反感的性观念时就拿立论者的妈妈来说理一样。
诚然,我的观点是偏激的,但针对基本观点的探讨必须旗帜鲜明。没有基本观
点上的偏激,就会使理论模棱两可,就会使行动瞻前顾后,就会使问题难以解决,
就会这样也行那样也行。这决不是真正的辩证法,而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
相信吧,科学大厦不会轻易倒塌。这不是一种执着的信念,而是一种自圆其说。
我决不是刻意维护正统的人,决不是害怕末日来临的人,决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人,
只是在相信应该相信的东西。尽管包括牛顿和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科学大师在了解
了一定的宇宙规律之后,总是为宇宙的精巧而感叹,但他们忘记了,我们用来研究
宇宙的数学本身正是从其中抽象出来的;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证明没有上帝——
无论是哪个上帝。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科学大厦倒塌了也没什么。宇宙的发展智慧的进化如同人
类的历代王朝,尽管生生灭灭,风风雨雨,历史依旧始终向前。
《“大机器”的启示》的作者是我能够独立思考的好朋友之一。此前便听
他谈过对《大机器要停止运转了》一文的感受,我们也曾多次探讨诸如有关科学规
律先验与否等问题;因此我知道,我们的逻辑观念和推理方式是相同的,而这是能
够讨论问题的前提。所以我很难从纯理性的角度驳倒这篇文章的观点。事实上我也
可以得出与之类似的结论,但最终则取决于各自看问题的视点。如果抛开我们之间
其他观点的异同,单就这一篇文章来看,使我不能不认为,作者对于后工业文化有
一种轻微的恐惧和战栗。
还是让我们拾回从前世纪末那种兴奋、激动与喜悦的心态吧,来迎接即将到来
的、前途未卜的、不知所终的崭新世纪。这就好比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终究会死
去,但是我们仍旧继续充满希望地活着。
本文所讨论的范围仅限于科学本身。
--
这一抬手,一飘身,看似平平无奇,确是一掌挡尽天下诸般攻招,一退闪去世间任
何追袭,
守势之严密飘逸,直可说至矣尽矣,篾以加矣。……
岂知那老僧轻轻一掌拍落,波的一声响,正好击中慕容博脑门正中的“百会穴”上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