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ou (我轻轻的走), 信区: fiction
标  题: 青年期的终结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Nov 25 13:41:45 2000), 转信

前些日子,笔者有幸读到了最新的美国著名科幻杂志
F&SF(《幻想与科幻杂志》),不仅从中领略了世界级科幻
大师原作的风貌,更对美国科幻的发展走向有了更为深入
的认识。在好莱坞热闹风光的科幻片独领风骚的表象下,
美国科幻读者的面貌却是另一番景象。与四、五十年代科
幻“黄金时代”不同,现在美国科幻的读者已不再是大、
中学生,在科幻片、科幻电子游戏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况下,
青少年对科幻的兴趣却似乎不及以往那样强烈。这种情况,
使美国科幻界的有识之士惊呼:我们的读者在老化!
    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的杞人忧天。今年初,F&SF杂
志曾对其读者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读者
为26—55岁年龄段人士,只有百分之二的读者是十八岁以
下的少年,而十八至二十五岁的青年读者只占百分之五。
一个典型的美国科幻读者是一位已婚男性。拥有自已的住
宅,年收入在二万六干至七万五千美元之间,上过大学,
每年购书三十六本。而F&SF杂志的读者百分之八十八是阅
读该刊两年以上的老读者,这是否也说明了新读者数量的
减少呢?更使人忧虑的是其他科幻杂志和刊物如《轨迹》
所进行的调查,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有百分之五十五的
科幻读者超过三十五岁。有些评论家认为这是美国国民整
体年龄老化的结果,但F&SF的主编不无忧虑地说,科幻是
否象西部小说一样正走向衰落?
    通过对许多美国读者来信的分析,以及对近年美国科
幻出版业的观察,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
一是美国出版界的短视商业行为,二是美国科幻作家对科
幻认识的偏移.
    首先,成人市场是一个比青少年市场更有价值的金矿.
成人,拥有青少年所无法企及的购买力,因此美国出版商
便一致将目标盯向成人的钱袋。科幻要吸引成人,在情节
设计上,幻想构思及思想内涵上无疑需要有更高的水准,
然而美国科幻出版界却有一股“新潮”选择了另外一条“
捷径”,去“挖掘”那些过去的科幻作家所不齿的内容,
于是“儿童不宜”成了科幻自身的一次灾难。美国科幻日
渐失去了神奇的光环,失去了冒险精神,失去了对未来的
大胆幻想,失去了以往它用以吸引过成千上万青少年读者
的优秀品质,转而在营营苟苟、卿卿我我、物欲横流的世
界中蹒跚。科幻的箭头不再指向永恒的宇宙,却指向人类
阴暗的内心,企图以种种丑陋和无聊来搏取读者的金钱和
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青睐。
    有一位老科幻迷在给F&SF主编的信中尖锐地指出:“
你们把目光对准成人市场是一种短视的商业行为,你们取
悦于成人,却剥夺了当代青少年享受那种我们在年轻时科
幻黄金时代所享受的科幻的神奇的权利。”另一位科幻迷
指出:“近来的美国科幻小说只着眼于近未来,只着眼于
现有的技术,科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正在消失,尤其
是那些塞伯朋克之类的作品,完全不能在科幻迷心中激发
一种神奇之感”.
    对此,笔者也颇有同感。因笔者系英语本科出身,故
对近来国外原版科幻小说亦有所涉猎,但仅从浮光略影中
便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晦涩难懂!莫非笔者英文不过关?
非也,因为近年的美国科幻已不再是阿西莫夫式的简洁明
快、阿瑟·克拉克式的神奇莫溯、或海因莱因式的跌宕起
伏.大多数作品均十分阴暗,没有什么情节,充斥着纯粹
的想入非非、故弄玄虚、莫明其妙。那种读黄金时代作家
作品时被作者的想象力牢牢吸引、神游天外的感觉巳荡然
无存,只有一种颓废、沮丧的感觉堵在心头.如果作者的
本意便是要传达这种思想的话,那么可以说他是成功了.
    这里我想提出造成美国科幻读者老化的第二个原因:
科幻作者认识的偏差,
    也许是所谓“主流文学”对科幻的傲慢与偏见太深,
即使是在美国,对科幻抱有成见者亦大有人在.不过在科
幻的黄金时代,阿西莫夫等名家对偏见进行了顽强的抗击,
你骂你的,我写我的,而科幻读者亦是你骂你的,我看我
的.但是,随着阿西莫夫、海因莱因等人的去世,科幻界
的阵脚开始不稳.尤其是,作者不再是为广大青少年读者
着想,而是只顾作品的发行与评奖,而评奖委员会却是学
究式的,于是造成了向“主流文学”看齐的科幻作品大流
行,六、七十年代的“新浪潮”是一例,“新浪”退后的
朋克运动又是一例.而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学”又是如何
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学”乃世纪
末的颓废文学.仅以笔者所见的某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
晶为例,其中充斥着格调低下的庸俗描写,整体不知所云.
海明威不屈的老人在哪里?哈代纯情的苔丝又在哪里?据
最近报纸披露,毕加索曾承认他后期的晦涩作品全是哗众
取宠之作.“他们越不理解,就越崇拜我”.这难道不值
得我们警醒吗?
    与“主流文学”相反,科幻一开始走的便是大众化的
路子,科幻的生命力之源不在评奖委员会学究的书桌。而
在于广大的科幻迷,特别是青少年.科幻,是我们科学时
代绚丽的科学神话,可以说,从本质而言,科幻是超越于
主流文学的.如果主流文学是牛顿的力学原理,那么科幻
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主流文学,只是着眼于文学思维
连续体中“现实”这一段,而科幻,却能将其整个包容!
所以,科幻自有其创作规律,科幻向“主流文学”靠拢?
真是笑话,应该是主流文学向科幻靠拢,君不见诸多主流
文学家也写起科幻吗?
    但是在美国,这个筒单的道理却被出版商的短视和作
者的偏见所掩盖,于是,任何科幻迷也看不懂的“科幻”
作品堂面皇之登上领奖台,青少年读者不屑一切的“儿童
不宜”“科幻”大行其道,晦涩难懂成为作者标榜其自身
的护身符,其结果,必然是越来越多的膏少年读者离开科
幻,这真是科幻的悲哀!正如美国科幻大师勒·古固早巳
预言:科幻一旦“高雅”起来,它就要死亡!(请注意“高
雅”是打了引号的,)
    美国科幻面临的问题对中国科幻同样是一个启示.虽
然在中国问题更要复杂得多,但是成都《科幻世界》杂志
从办刊伊始就坚持读者至上的观点,不发或少发晦涩难懂
之作,近年更把目光瞄准中学生,力图在中学生中培养起
中国科幻迷新一代.笔者认为这是十分有远见的,十几年
来《科幻世界》能历经风风雨雨而奇迹般地坚持下来,成
为中国唯一的科幻杂志,这个近乎“科幻”的奇迹正是其
办刊方针正确的必然结果.于是在中国,我们看到了令人
兴奋的景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科幻迷都是青少年,他们
生机勃勃,他们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科幻大潮的生力军!人
类的想象力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科幻,是人类最高智
慧的体现!
    科幻的太阳,正从古老的东方升起!
    科幻的太阳,永远不落!

--


这一抬手,一飘身,看似平平无奇,确是一掌挡尽天下诸般攻招,一退闪去世间任
何追袭,
守势之严密飘逸,直可说至矣尽矣,篾以加矣。……
岂知那老僧轻轻一掌拍落,波的一声响,正好击中慕容博脑门正中的“百会穴”上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79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