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ou (我轻轻的走), 信区: fiction
标 题: 好莱坞式的集体主义颂歌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Nov 25 13:46:03 2000), 转信
伴随着世界末情结的临近,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变
革与动荡,伴随着人们激动、不安和惶惑的心态,好莱坞的又
一部科幻大片《天地大冲撞》(Deep Impact)上映了。
不错,依旧是不变的好莱坞灾难/拯救模式,依旧是为所
谓的“美国梦”歌功颂德,依旧是特技效果的胜利。但是类比
以往的科幻大片,它毕竟已不再是简单的个人化的“英雄+美
女”模式了。它不再像《超人》那样直白地表现含而不露的美
国潜质,不再像《独立日》那样直接讴歌勇敢果断的年轻总统,
也不再像《火星人入侵》那样半戏谑地展示来自某种势力的威
胁和传奇般的脱困,如果硬要这样类比,这一次也许是在暗喻
人类社会在经济上面临的困境。因为与地震、火山和洪水相比,
面对着只服从于力学定律的飞驰彗星,人类显得是多么的渺小
和无助。而随着冷战格局的最终破碎,也许只剩下经济规律的
强大能够与之比拟。在这种力量下,人们的命运被玩偶般地操
纵和左右着,无论是纽约港的自由女神还是华尔街的高楼大厦
都不堪一击。
它之所以令人感动,是因为这一次好莱坞不仅仅描写了文
明秩序的受难,而是——说的稍微崇高一点——一次对集体主
义讴歌的尝试。尽管游离于传统的剧情看起来稍显生硬——比
如对最终拯救地球的宇航员团体的处理相对淡化,而这本来应
该是被极力渲染的;但是总统毕竟已不再是《独立日》或《空
军一号》中那种个人英雄化的首领,而是一个运筹帷幄的真正
的政治家。传统的个人英雄模式终于得到了拓展,变成一次各
路诸侯的力量团聚。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同时还赞美了人
类最美好的感情——一场年轻、质朴、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真
挚恋情。最后,它也绝少以往灾难片中那种有些令人生厌的“美
国=世界领袖”的暗示。一句话,好莱坞终于呈献给观众一部
几乎不带任何负载的科幻大片。
那位女记者所做的,不正是我们所一直推崇和弘扬的“把
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吗?当然,很可能
是最后抢救出来的照片令她临时改变了主意,使她突然产生出
一种与生父交流心声的强烈冲动;但是许多英雄在崇高行为的
一瞬间或一辈子里,不也都是有其个人化极强的心理原因吗?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还是要歌颂崇高,依旧还是要歌颂真挚,
因为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源动力之一。
惯有的通病当然在所难免,细节上的失真比比皆是。比如
在巨大的灾难临头之际,道德往往很难被维持,秩序往往很难
被保证,而这些在影片当中,仅仅被表现为电视新闻的声像和
塞满车辆的道路。但即便如此,那些崇高仍旧没有使我们感到
虚伪,那些感情依然没有让我们加以拒绝。而这也就从另外一
个角度说明,影片制作者在总体的把握上是多么的出色。
在一部娱乐片结束的时候,能够让我们透过朦胧的泪水,
看一看这世纪末的希望和新世纪的曙光,难道还不能算是成功
吗?
--
这一抬手,一飘身,看似平平无奇,确是一掌挡尽天下诸般攻招,一退闪去世间任
何追袭,
守势之严密飘逸,直可说至矣尽矣,篾以加矣。……
岂知那老僧轻轻一掌拍落,波的一声响,正好击中慕容博脑门正中的“百会穴”上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