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ou (我轻轻的走), 信区: fiction
标 题: 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之路(3)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Nov 25 14:20:51 2000), 转信
三。中国科幻电影应有的特色。
毫无疑问,中国科幻片所走的道路不可能也不应该与西方的相同。
这不仅仅是由中国科幻与西方科幻的文化背景差异所决定的;同时也是
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科幻片需要技术实力,担坦率地说,即便是
我们竭尽全力,投入制作的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可能达到象西方科幻片
那样的规模。这与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所以中国科幻电
影要取得成功,就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而应当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
色的新路。
这样的道路是否存在?从观众的欣赏角度对中西方科幻片进行分
析,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我们将发现西方科幻片所以能抓住观众的奥
秘,我们将发现一条属于我们适合我们的广阔的制作之路。
1。观众对建立在自己不熟悉,不关心,无趣味的科学命题上的科
幻影片不会感兴趣的。
科学命题,即科幻片所依附的科学思想或是科学中的相关课题。从
科幻片的对象要求来看,它不仅仅要求欣赏者有一定的人文修养,而且
要有一定的科学素质。倘若欣赏者对于影片中所描述的科学场景或科学
内容没有一定的预知性,那么多半无法理解影片所要反映的内涵。下面
的列表告诉我们,美国科幻片的题材基本上都是紧密结合着本身现实中
的科技前沿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有相当多的内容首先是来自
于科学家们作出的可能性描述,其次才是艺术家们的加工。
列表:
片名:《星球大战》
幻想成分:外层空间的空战。
现实基础:美国80年代提出的“战略防御构想”,俗称“星球大
战”计划。以空间定向能武器,束流武器为实现手段。
片名:《第三 类接触》《外星人》《独立日》
幻想成分:外星文明来临,人类与外星文明接触。
现实基础:美国60年代以奥兹玛计划为首的SETI工程(地外文明
搜索工程)试图用无线电与外星文明建立联系。世界上的众多UFO事件
以及目击外星人事件。
片名:《侏罗纪公园》
幻想成分:恐龙复活,人龙搏斗。
现实基础:基因的密码破译,生物DNA的重组与再现技术成熟。
片名:《终结者》《机械战警》
幻想成分:运用机器人作战。
现实基础:电脑技术发达,电脑的模拟性能越来越优异,电脑与人
脑的论战一直是一个焦点。
片名:《网络惊魂》
幻想成分:网络时代到来,一切信息均与网络挂钩,网络犯罪也随
之猖獗。
现实基础:但是正值WINDOWS的推出,这部影片几乎算是一次经
验介绍,一个有故事情节的广告。
片名:《未来水世界》
幻想成分:南极冰雪全部融化,世界陆地纷纷消失。人们寻求大陆。
现实基础:世界性环保问题。经测定,世界气候的变暖确实使得南
极大陆的冰雪埃逐渐融化。
……
(注:《星球大战》可以说是现有电影,才有现实中的计划的。可
谓是一次“反渗透”。)
由于美国大众对于科学前沿正在发生的事情很熟悉,所以他们对于
科幻片怀有一种极大的热忱。中国科幻电影市场其实也表现出了这点。
《侏罗纪公园》在中国的轰动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相当的社会基础的。
(当时是许多报纸杂志都纷纷报道这部影片,一时间人们的话题都是恐
龙,全中国掀起一场“恐龙热”。)因为那一年正是中国XL-1号恐
龙蛋被发现,其中的基因片断被提取的一年。当时给人们造成的印象就
是可以试图使恐龙复活,恰恰同时间有了《侏罗纪公园》,所以使得人
们变的对此更加热情高涨,由此这部影片的票房也大大丰厚起来。但是
有人会说,我们并没有星球大战计划,没有地外文明搜索工程,没有庞
大的电脑用户与网络,那观众对《星球大战》《第三类接触》等影片的
热衷又如何解释呢?诚然,我们是没有类似的科学研究,但是由于多年
来传媒的作用,观众们对此早已经有了认识,并且它们都是饶有趣味的
主题,人们乐于去探讨它们。这足以证明大众的科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一部科幻片的成败命运。
应该承认,中国在这方面还算是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以往所拍的科
幻片如《大气层消失》,《天球传奇》都是以大家熟悉的环境问题作为
科学基础的。这对于一般观众而言自然不会有理解上的困难。但是科学
命题大众化并不是决定科幻电影卖座率的充分条件,虽然是很重要的,
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必要条件。西方科幻电影比中国科幻电影更先一
步认识到:要使科幻片吸引观众,还有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故
事情境。
2.观众希望欣赏到故事情节曲折,场面戏剧化的科幻片。
西方科幻电影在这点上无疑是极为英明的。它尤其擅长处理科技前
沿的命题 ,使之转化并发展成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情境,而不是硬梆
梆地把科学命题本身搬上银幕。对科学家来说,SETI可不是什么让人
喜欢的工程。它本身枯燥无味,唯一的工作是在远离城镇的望远镜旁守
候与等待。科学家们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可电
影不能就这么表现。斯皮尔伯格勇敢地设计说:不!我们不等待,我们
要让外星人来!要让他们来到地球,与人类接触,影响,作用!于是就
有了《第三类接触》。它不仅没有削弱原有的科学内涵,反而更加形象
地把关于地外文明的思想传递给了观众,使得观众易于接受,回味无穷。
《未来水世界》是设想南极大陆冰雪融化,大片陆地重归海洋。应该说,
这个科学命题从属于环境保护问题,本身的趣味性不是很高,但是西方
影视界却拍片有方,千方百计地引入了矛盾冲突,并设法使这种矛盾激
化成一种形象化的“交流”——一场陆地搜寻对抗。有了对抗,就增强
了影片的可观性。这种积极的设法设计故事情境的做法,便是应和了所
谓的“不拘泥于科学现实而充分想象”的科幻电影的要求。
相比之下,中国科幻电影的最大弱点就是不善于设置故事情境,至
少是不善于设置生动的情节。我们的科学技术不能说不丰富,但是情境
却从来都是平平淡淡,尤其喜欢以一副“说教”的面目出现。好象不这
么做就不能表现出影片的科学性似的。同样以环保为框架,《未来水世
界》那里打得正酣,《大气层消失》却是一批身批白褂的“标准”的科
学家在歇斯底里地探讨问题;而三位主人公却在磨磨蹭蹭地设计去炸毁
氯气罐列车。科学家在影片中几乎是相当于“小丑”的角色,他们远离
现场,观众自然不必为他们的性命担忧;而与三位主人公对抗的却又是
一种没有能动性的化学物质,所以即便他们身陷困境,观众也会觉得是
他们自己不小心。如此一来,对抗的激烈程度便骤然下降。因此这部科
幻片虽然不难理解,可喜剧情过于平缓俗套,没有扣人心弦的高潮,严
格说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科幻影片,暴露出中国科幻电影普遍存在的直
(直奔主题,看头就知道结尾),硬(生搬硬套,人物说话公式化),
浅(对命题切入不深,不能作出充分想象,思想僵化)的毛病。
然而,西方科幻片的故事情境设计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商业化的趋
势使得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出现了章法上的固定,情节上的陈腐。可谓是
“激烈有余,新意不足”。尤其反映到影片结构上,绝大多数都按照“提
出问题(矛盾出现)——交流冲突(试图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矛
盾消除)”这种“完成式小说”的类型模式进行的。甚至好莱坞试图以
情节中的激烈对抗来淡化科学命题本身引起的趣味,从而简化创作流
程,简缩制作周期,以纯粹感官刺激来吸引观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背
离艺术与科学原旨的低劣手法。这也是中国科幻片可以有所超越的地方
之一。因为中国影视界向来注重对情节的意义的开发,提倡以真实,多
样的情节打动观众,而不屑于纯粹的刺激。只要我们抓住这条原则来编
排就已经在质量的天平上为中国科幻片加注了一枚有效的砝码。
3。观众希望看到对未来景观的描绘。
未来景观,并不简单地指未来世界里的或人类前所未见的“自然环
境”,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环境”,即对于未来的社会状况,意识形态,
人文科技等方面作出的大胆的预测与描述。
对于自然环境,西方科幻片因技术的繁荣而可以做到有口皆碑,达
到虚拟现实的“灵境”。《2001:太空冒险》中所展示的宇宙场景是
这部影片的最大的特色之一,瑰丽生动的宇宙令人浮想联翩。而这部影
片的另一个特色在于描绘出了“高度智能化的电脑与人类本身争夺统治
地位”的未来社会景观。就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而言,这种描绘无疑是
超前的,但却又是我们所关心的。与此相类似,《星球大战》能够流传
至今,也多半不是因为它的情节构思如何精彩,而是它对外星世界风土
人情的描绘,对未来星际旅行以及太空作战场景的刻划。
从无数成功的科幻片中都不难看出这样的倾向:影片不仅仅应当试
图为观众描绘出一幅未来的风情画,而且更应当展现给观众一个可以虚
拟现实,有很大真实效果的社会景观。一般而言,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为什么要这么设置景观呢?
因为科幻片要让观众忘却现实环境进入幻想世界,就一定不能把场
面设置得与现实生活别无二致,尤其不能把现实中的问题一成不变地照
搬到未来世界里去描绘。这么做从根本上打消了科幻片赖以吸引观众的
资本,让观众觉得这部影片已经不再具有“未来意义”上的真实,而根
本就是现实。如此会令观众的兴趣被一扫而空。当然这并不是说科幻片
不能把故事放到现实的环境里,事实上,影片中的房屋,树木,行人等
自然景观都可以和现实中的一模一样;但是人们所面对的问题绝对不应
该是现实的人们正在面对的现实的问题。
我们不妨看看科幻小说家吉恩·沃尔夫曾就科幻小说创作所发表的
一段评论。他说:
“至关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把把背景和细节变换一下就将其他类型
的故事转换成科幻小说。挎上两支射线枪(现在更可能是激光枪)的牛
仔仍旧是牛仔。提出这样的警告并非就是说科幻小说不写孤零零的个人
在一片半开垦的荒野里为生存而孤军奋战的题材,但是主人公的对手不
应该是狡诈的赌徒,偷牲畜的盗贼或是非法强占他人土地的家伙。”
“同样道理,约瑟夫·康拉德的一些以大海为题材的美妙小说也不
要通过将其移到宇宙空间而改头换面。宇宙飞船上的成员自会有他们的
麻烦事——太阳上的风暴或许会倾泻出致人死命的辐射,但是辐射却不
会颠簸飞船上的乘客,反抗的骚乱或许会发生,但是反叛者不会遭到船
用系绳栓的打击或由于遭受鞭鞑而被激怒。”
这段评论虽然是就科幻小说而言的,但同样适合于科幻影视。《终
结者》的成功很好地证明了这点。影片就发生在80年代中期(按影片
所述),但是《终结者》所展示的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机器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明显带有强烈的未来性质,并且由此而成为全片的
焦点。自然环境如何,并不是这部影片所必须描绘的东西,因此没有必
要对此大兴笔墨。
带有强烈保守思想的中国的科幻电影尤其应当注意借鉴这点。即应
当去反映人们在未来可能遇到的风景(自然环境)或者问题(社会环境)。
它们可能与现实有关联,然而却不是现实。当然,自然环境不是必须是
未来的,这由影片而定;但是社会环境的描绘却是必须的,任何一部科
幻片都避免不了。它必须与现实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只有“距离”
才能产生出“美”来。
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描绘的场面一定不要
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神话或者童话。虽然中华民族的神话底蕴很丰富,但
这并不属于科学幻想。《大气层消失》里,动物突然开口说话这一个情
节,未免与“现实”的距离过大;因为缺乏科学基础而变得滑稽,反而
降低了影片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从这里可以看到,神话虽然是我们宝贵
的文化遗产,但要和科幻电影结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现实化与神话化,是中国科幻片表现的两个“误区”,中国科幻片
要让人们耳目一新,在表现手法上还要向西方科幻片学习;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在上面的段落中,主要论述了科幻片表现的内容应当和现实有一定
的差距。下面,将侧重论述:科幻片的内容又应当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联
系。
4。观众未必会在当时觉察到科幻片所蕴藏的“特殊的现实”,但
是如果一部科幻片有“特殊的现实”,却会令观众有更深刻的体验与印
象。
所谓“特殊的现实”,是指科幻片中所包蕴的对现实的间接反映。
“特殊”二字所强调的便是科幻片中对未来的描述或者幻想,应当带有
现实的影子,但是毕竟不是现实本身。优秀的科幻片应当是现实世界与
幻想世界的完美结合。因为科幻片本身摆脱不了现实人类的思想意识,
价值观念,而科幻片也有义务由此及彼,始于幻想,止于现实,通过幻
想世界来引导,探讨现实中人们的行动方向。
可惜,西方科幻片在这点上正在误入歧途。虽然技术上极度繁荣,
但艺术上却在衰败;只注重场面的轰动效应,不注重演员的演技;只注
重影片的激烈紧张,而不注重与现实世界的结合,只注重特技效果的实
现,而不顾艺术被物化的危机。古老的《星球大战》除了正义与邪恶的
较量以外,并没有告诉人们更多的积极的东西。影片中纯描绘的成分占
绝大多数,而探讨性质的内容却几乎没有。最新的《独立日》也暴露出
同样的缺陷。除了一次次的进攻与失败,影片在热闹之后给人的意义却
很寥寥。电影的商业化使得西方科幻片不惜引入激烈的冲突与对抗,但
却疏忽了对现实的渗透。只留给观众纯粹的刺激,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味
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难怪有的评论家指出,现
在科幻片带给人们的不是科学,而是灾难。
作为正面教材,《终结者》却不能不说是一部极为优秀的科幻电影。
它的特色之一便是对现实的隐射,结尾尤其令人深思。正是如此它看起
来才比其他的科幻片更技高一筹。导演至少设置了四个镜头把遏制战
争,避免灾难的主题间接表达出来了:
镜头1。康尼和终结者从疯人院中把康尼的母亲莎拉救出来,摆脱
了T-1000的追击后日夜兼程,途经一个加油站。场景中突然出现了
两个小孩子你追我赶地玩战争游戏。这时,康尼不禁悲哀地自问:“难
道人类真的在劫难逃了吗?……叫人沮丧,不是吗?”
这一个镜头暗示了主题的一个方面:战争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甚
至在年轻的一代身上,也不可避免沾染了战争的思潮。这里影片并没有
过多的切入这个问题,不过把它摆了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后面将进
一步探讨。
镜头2。前往摧毁天网之前,莎拉看到康尼和终结者在一起交流,
游戏。这时她不禁涌起了这样的意识:“看到康尼和那个机器人在一起,
我意识到,他们永远不会分离。那个机器人不会骂他,不会喝醉酒打他,
或是没有时间陪他。他会永远守护他,保卫他,直到最后一刻。”
这里主题的另一方面被展示了,探讨了机器人这种生命形式对人类
起到的积极作用。机器人虽然是被作为战争的工具而塑造的,但是他们
完全可以不被用于杀人,而是用于帮助人类。生命之间的共融性被表现
出来,其言外之意是:机器人和人都可以和睦相处,人和人为什么就不
可以呢?
镜头3。莎拉的梦境。核弹爆炸,冲击波写真。
镜头4。康尼和终结者看到了莎拉临走时刻在木桌上的“NO
FATE”字样。康尼领悟到了母亲的意思:“未来并非命中注定,我们
或许可以改变。”
至此为止,影片不仅仅传达了遏制战争(尤其是核战争)的愿望,
而且帮助人类树立起了对今天的信心。人类的行动也有所意指了。
对主题的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在他们前往破坏天网资料系统时,
以及最终彻底毁坏天网,终结者也结束自己的生命后,两种情形之下画
外音的对比。展现在观众面前的都是一条黑暗中的大道,被车灯照亮,
不断延伸向远方。唯有画外音不同。
第一次,莎拉的声音响起:“未来就象一条黑暗中的大道。我们来
到未知之地,进而创造历史。”
第二次,莎拉却改变了这样无奈的口吻,说道:“不知名的未来正
朝我们涌来,然而我却看到了一线希望。倘若机器人也能认识到生命的
可贵,那么我们或许更能。”
在第一次画外音时,提出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似乎暗示人类无法
把握未来的命运。但是第 二次却换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提出了珍惜生
命,热爱生命的主题。告诉观众,所有生命都应当共同努力,以不辜负
身为人类之责任,创造出崭新的未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些片断正是《终结者》的灵魂所在。影片处
处留心对主题的显露,但又每次点到而已,因此在用轰动的场面吸引观
众的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与此相比,中国的科幻片当然还是很注重现实意义的。但是我们的
表露却是太露骨了。影片中的说教过多,抓住了不放,结果反而让观众
反感,失去了原有的初衷。反映特殊的现实,应当若即若离,既不要把
意义一般化,浅显化,没有什么新意就传达给观众,让人觉得是陈词滥
调;又要防止死板。当然主要是后者,但前者也要注意的。总之,影片
对现实的探讨应当是一座“三棱镜”,而不是“平面镜”。是要让观众
自问:我应该怎样呢?而不是说教着:我告诉你应该怎样吧!
5。观众喜欢角色多样化的影片,每一个角色都应当有其个性与特
点,千篇一律的“人物定势”必须被抛弃。
在主人公的理解与把握上,西方科幻片在影片类型化过程中出现了
偏差:主人公都无一例外地都被当成英雄来塑造。诚然,主人公需要花
费大力气来表现,但是这不意味着主人公就应当被描绘成单枪匹马的独
身英雄或是无敌不死的人物。由于西方科幻片本身在向“灾难片”倾斜,
而受“个人本位”哲学的影响,在灾难降临的时候,便总要安排“救世
主”之类人物的出现,所以看起来就出现了神通广大的英雄。这在最近
几年所引进的几部刻划大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科幻片衰败的很重
要的一个缘由怕是便在于此了。
中国的电影和文学却一贯主张:不着重反映英雄人物本身,而是要
反映其成长的历程;以集体的力量衬托个人的力量,表面上是英雄扬眉,
实际上是表现他背后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这种设计方式显然令人信
服,值得发扬。但是,中国科幻片也有自己的“人物定势”的毛病。最
突出的就是:“科学=科学家”。凡是涉及到科学的,总要安排一批身
穿白褂的科学家的出场。仿佛少了他们,影片的科学性就全然没有了似
的。中国所拍摄的三部科幻电影都无不例外地陷入了这个定势之中。其
实,在未来,科学将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那种一味的把科学家作为唯
一角色的构思,实际上把大众与影片隔得更远了。试问,有谁会永远对
一成不变的科学家的形象津津乐道呢?
只有影片的人物多样化,才可能做到影片的大众化,通俗化;才能
使大众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否则,中国的科幻片永远不会
赢得更多的观众。
六。观众不仅仅要求欣赏到优质的画面,也需要听到优质的音乐。
音乐为影片画面配上了气氛,烘托了氛围,是一种强有力的表现工
具。但是出于场面的不尽人意,中国的科幻片更是不太注重电影音乐。
事实上,一部优秀的科幻片,其音乐也必定是优秀的。《星球大战》的
主题曲,激越雄浑,撼人心魄,把片头的宇宙场景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时至今日,几乎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科幻片的标志了。后来它又被延续到
《超人》之中,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天,设计好影片的音乐更是势在必行。有特色的音乐在使影片与
众不同的同时,还会带来可观的后期收益。最明显的是音乐盒带,CD
唱盘的发行。在这点上,《狮子王》获益非浅。虽然是动画片,但所包
含的音乐旋律有好几种之多,以致影片之后的音像制品的收入也势头很
好,
至此为主,已经从主题,情节,环境,人物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科幻
片应当有的特色。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中国科幻片应有的特色简要归
纳如下:
原则一:命题大众化。选择有一定社会基础,大众喜闻乐见的科学
命题。
原则二:戏剧化。独特新颖的故事清境。
原则三:未来景观。要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描述。
但不是神话,童话。
原则四:特殊现实。要与现实有一定联系,渗透到当前人们的思考
中。
原则五:人物个性化。有个性而不是定势型的主人公形象。
原则六:音乐动人。有特色有风格的电影音乐。
--
这一抬手,一飘身,看似平平无奇,确是一掌挡尽天下诸般攻招,一退闪去世间任
何追袭,
守势之严密飘逸,直可说至矣尽矣,篾以加矣。……
岂知那老僧轻轻一掌拍落,波的一声响,正好击中慕容博脑门正中的“百会穴”上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