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ou (我轻轻的走), 信区: fiction
标 题: 科幻电影经典(1)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Nov 25 14:22:44 2000), 转信
影片赏析
(一)宇宙航行与太空战争
〖1〗宇空大战的梦想
自古以来,人类就梦想着能像小鸟一样在天空翱翔。到20世纪初,
一种会飞的机器终于出现了。人们把它叫作飞机。然面,飞机刚刚出现
不久,人类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美丽的梦想也就随之淹没在
枪炮的火光硝烟中了。人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发明的这种叫作飞机的东
西竟然很快就应用于战争。
但是飞机的出现,也为人们带来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同样也是当年
的设计者所没有想到的。从早期的多翼机、双翼机、单发螺旋桨机到后
来的喷气式飞机,都激发起科幻电影家们无尽的想象。
电影家们不再满足人类能够翱翔天空。他们的想象力从天空飞到了
无尽的宇宙。从此,在人们的面前又出现了一个更加色彩斑斓的世界。
于是,我们在科幻系列巨片《星球大战》三部曲中,看到了令人眼
花缭乱的宇宙空战,你会感到这是一个多么壮烈、多么使人激动的情景
……
在《蝙蝠侠》中,我们看到影片主人公蝙蝠侠驾驶的形状独特的战
斗轰炸机……
在影片《星际历险记》中,我们看到外星人驾驶着自已的飞船在进
行激烈的战斗……
在《007勇破太空城》中,我们又看到了想象更加奇特然而也更加
逼真的宇宙大战……
在《超人》第四集中,电影的编导者们则索性放弃对飞行器的设计,
而干脆让人去披挂上阵漫天飞行。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了超人与死对头
的一场更加离奇的“空战”……
如果我们把电影式的宇宙大战和现代战争中的空战情景对比一下,您
又能得出什么样的启示呢?您是钦佩科技工作者丰富的创造力,还是更佩
服科幻电影家们奇特的想象力呢?
应该说,人类如果丧失了想象力,就不会产生创造的冲动,而如果没
有人们的创造性,艺术家的想象也就无所依托。创造与想象,永远是人类
两只有力的翅膀,但愿人类还能继续展开自已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双翼,在
宇宙中尽情翱翔!
〖2〗星际开拓的先驱
1.《2001年漫游太空》
本片获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四项奥斯卡奖提名,获最
佳视觉效果奥斯卡奖。
数十万年前的茫茫荒原上栖息着各种野兽和古猿类。黎明时分,猿群跑
出山洞,一块奇异的石碑耸立在他们面前。触摸过石碑的猿猴在原野寻找食
物,石碑触发了一只猿猴的灵感,他手上的骨棒即刻成为他猎物的工具。
1999年,美国在月球基地上的科技人员从月面挖出一块掩埋了数百万年
的石碑,科学界的专家们在极为保密的情况下被邀请前来考察。他们无意中发
现,当太阳升起到石碑顶端,石碑就会发出尖锐刺耳的无线电信号。
科学家发现石碑一年半以后,一艘巨大的宇航列车缓缓飞往木星。这是发
现号宇宙飞船。发现号宇航组共有五位乘员,三位乘员躺在人工休眠箱内处于
人工休眠状态。戴夫和弗兰克是前一阶段航行的执勤宇航员。飞船在正常情况
下的飞行由一台HAL9000型计算机控制,它被简称作浩尔。浩尔除负责航行,
还通过分布在飞船各处的广角监视器、监听器及语音系统帮助宇航员生活、工
作并同地面基地取得联系。此外,它还能说会唱、会下棋,使宇航员们不至在
漫长旅途中过于寂寞。
戴夫画了几张沉睡中宇航员的素描画给浩尔看,浩尔顺便告诉戴夫,近来
它发现飞船上有一台通讯设备运转不太正常,如果出毛病会使航行十分困难。
戴夫与弗兰克商量后,决定更换下设备上的一个部件。但两人检查了部件后并
没找到毛病。地面基地传来信息,说基地有一台和浩尔相同的电脑查出浩尔是
搞错了,可浩尔花言巧语并不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戴夫和弗兰克为了避开浩尔的监听,钻进小操作舱商量对策。他们意识到
一定是浩尔自己出了毛病。这时,浩尔从远处透过操作舱上的舷窗一直监视着
两人说话时嘴部的动作。
弗兰克独自驾一只小操作舱准备把旧部件再换回到设备上,浩尔遥控操作
舱的机械手切断弗兰克背上的供氧系统,使弗兰克在太空窒息而死。戴夫在发
现号内看到弗兰克和操作舱飞向远处,立刻驾另一只操作舱追上在太空漂飞的
弗兰克。
戴夫去追弗兰克时,浩尔在发现号内停止了休眠宇航员的维持生命系统,
使几位正在沉睡的宇航员全都死去。戴夫携弗兰克回到发现号外面,浩尔竟拒
绝给他开门。原来,浩尔从戴夫和弗兰克谈话时的口型上得知两人要切断它的
电路,这是它绝对不能容忍的。现在它要摆脱宇航员的控制独自完成航行任务。
愤怒之中,戴夫放开已经死去的弗兰克,腾出操作舱的机械手自行打开发
现号的应急门,用操作舱的应急弹射器把自己弹射进发现号。戴夫回到发现号
里,立刻穿上宇航服,爬进浩尔的计算机中心决心拆掉可恶的浩尔。这时浩尔
也觉察出戴夫动了气,又转而花言巧语向戴夫苦苦告起饶来。它说,刚才我感
到很不舒服,现在我已经感觉好多了;我的确曾作出糟糕透顶的事情,但我百
分之百地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我一定帮你完成这次航行使命……说着,
浩尔竟讨好戴夫似地唱起歌来!戴夫把最后一块电脑线路卸出来时,电视系统
突然播放出指令员在发现号启程前专给浩尔存贮进去的保密指示,听了指令员
的指示,戴夫才知道,一年半前在月球发现的那块神秘石碑正是把信号发往木
星方向的,他们这次航行就是要去那里揭开石碑和它的信号之迷。
影片进入第三部:木星及超出无限。无垠浩翰的宇宙空间,那块神秘石碑
向木星方向飞去。发现号已经接近木星。戴夫驾驶一只操作舱飞离发现号。他
追逐着石碑的行迹,向太空深处航行。骤然间,他眼前出现迎面而来的彩色光
线,那无尽变幻的光色形影使他如醉如痴。他的操作舱震动得越来越剧烈,飞
行速度越来越快。随飞行速度加快,他冲进一个超出无限的未知空间,眼前景
象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壮观瑰丽……
转瞬间,戴夫的操作舱来到一座富丽堂皇的古典式住宅。戴夫走进过道,
路过卫生间,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经过漫长航程已经明显衰老的面孔。他回转身
躯,从一扇门中看到一位与自己酷似的老人正坐在桌前。他正是年近垂死的戴
夫自己。戴夫坐在桌前吃饭,不小心碰掉了酒杯。他拾起酒杯,转目看去,年
老的自己已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将死的戴夫用手指向面前床脚,床脚下赫然
耸立着那块神秘石碑。音乐声中,年老的戴夫死而复生,那胎儿躺在通体透明
的母胎里,高高悬起在苍穹之上,俯视茫茫宇宙间的地球和群星……
这部制作精美、气势磅礴的影片现在已经作为科幻电影史乃至整个电影艺
术史的经典作品载入史册,与《战舰波将金号》等九部名篇并称百年电影史上
十大经典。
然而,在本片华丽的银幕构成之中,作品的主题却十分含混不请。有人认
为,本片导演库布里克“在这部宇宙幻想片中似乎主要的兴趣不在于人而在于
技术。影片将技术描绘成一种巨大的威胁,而在技术面前,人只不过是棋盘上
的棋子”。 影片中有一处经典的镜头:猿人望月领悟了工具的作用,他拿起一
块骨头向天上扔去,骨头在空中不停地旋转,最后幻化成了未来的太空站!将
此情节与后面发现号驶往木星途中飞船的大型计算机“浩尔” 造反的内容相联
系,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观念:人通过使用工具摆脱了动物状态,然而技
术至上的观点又最终使人面临着危机。这是自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早
已有之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影片的这方面内容,那么,或许还
会得出影片表现了后工业化社会人在物面前的异化现象这类题旨。
在影片结尾,男主角戴夫来到他自己垂老将死时所住的居所,随着将死的
戴夫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影片开端在猿人们面前出现过,后来在片中又几次出
现的那块神秘石碑又一次赫然出现在戴夫床脚。此后,随斯特劳斯宽广的圆舞
曲主题回响而起,银幕上一个巨大的宇宙婴儿出现在宇宙背景下傲视地球。这
似乎又暗示着某种人类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生命主题。至此,我们看到影片
通过这样一段不乏神来之笔(如计算机浩尔将被戴夫拆除时花言巧语那段情节
的绝妙讽刺意味)的情节,使黑色的方碑时时闪现出来,凌驾于人与技术之上。
它引领人类摆脱了动物性,它引导主人公认识了绚丽瑰奇的宇宙,它最终使人
与宇宙融为了一体。我们似乎可以从这块黑色方碑上,看到哲学上所谓的“自
在之物”、“彼岸世界”等概念的印记。
这是一部探索性很强的影片,情节、人物、对话都有意加以淡化。影片的
拍摄手法十分前卫,导演四斯坦利·库布里克故意将影片的节奏放得很慢,运
用了大量几乎处于静态的长镜头营造出一种空寂、玄想、深邃的氛围。影片的
画面干净简洁,构图非常讲究,虚实光影运用得极为出色(库布里克的一贯风
格)。影片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没有光芒四射的明星,但其史诗般的场景,
悠远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以及充斥其间的对宇宙、生命的思索使其远远超越了
一般科幻电影。
这部影片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拍摄而成,在当时的技术水平支持下达到的影
片特技效果至今仍没有几部科幻电影能够超过,而且,影片的视觉特技基本做
到了与整部电影的艺术氛围相得益彰,这是本片对科幻电影史的重大艺术贡献。
外太空探索一向是人类数百上千年来心驰神往的事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的历史也早已证明,空间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尖端领域。
人类宇航事业是在1957年开始的,那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在此之前,世界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商定要从1957年起进行一年半时间
的地球物理考察。为测量大气的压力和温度,并观测宇宙射线、地球磁场和太阳
辐射,有人提出,利用火箭技术发射人造卫星。那时,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拥有
发射卫星必须的多级火箭。而早在1955年,美国总统就宣布了发射科学卫星的
计划。当前苏联获知美国将在1957年12月发射第一颗卫星的时候,决定抢先夺
得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带来的政治影响。其实,在那个时候,前苏联还没有
一个相对完整的、正式的卫星发射计划。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一枚用洲际导
弹改装的运载火箭携带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入太空。
然而,对当时的科学界来说,人造地球卫星实在没有太大实际用途。第一颗
人造卫星上只有两个无线电台,并没安装实用的科学仪器。但是,它发出的无线
电信号却能被世界上大多数无线电台接收到,从而宣告了人类宇航时代的到来。
《2001年漫游太空》以离奇的情节和灿烂的电影声画造型为我们构想出一幅
外太空探索的壮丽幻景。我们已经看到,影片运用大量的电影特技和耗资巨大的
布景制作,既奇幻又逼真地模拟出宇宙探索的过程。
这是宇航时代的艺术宣言,宣告着人类未来壮丽美好的科学前景。
--
这一抬手,一飘身,看似平平无奇,确是一掌挡尽天下诸般攻招,一退闪去世间任
何追袭,
守势之严密飘逸,直可说至矣尽矣,篾以加矣。……
岂知那老僧轻轻一掌拍落,波的一声响,正好击中慕容博脑门正中的“百会穴”上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