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blueleaf (水舞君怀),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半生缘 1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Jan 13 01:00:33 2005), 转信
张爱玲的《半生缘》,无疑是很经典的一本书了吧
刘若英?其实一直没有被我和顾曼桢联系到一起,感觉总有一点不同,所以对于这本
话剧,没有太高太高的期望值。决定去看何不去看,好像并不是十分艰难,只是听说
这是近念二十面体,也是胡恩威的又一种尝试,所以更加关注。
事实上,它确实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呵呵,也许一个大还是不够的;p
经典的改编确实很难,尤其是如果你想表达所有原作里的东西。还好这不是二十面体
的理念。感觉上一直以来二十面体的东西更注重的是“诠释”。怎么说呢,就是表达
自己观念里面的,自己眼睛里面的东西。大部分作品都是这样。所以定位跟通常的话
剧还是很有一点不一样的。当然你也需要说这本来就不是一本话剧;p
嗯哪,怎么说呢,整个剧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美,舞台是很简单的,一个巨大的
横贯整个舞台的书架,一张长桌,还有若干张椅子。真的追究起来,没有很麻烦的,
很难制造的场景,譬若房子、街景之类的东西。但是给人感觉一点都不单薄,反而很
充实。真的,这样的感觉很是舒服。舞台灯光全亮的时候,看着那个大大的书架,上
面无数的书,由规整的,也有凌乱的,有大部头,也有小小的手册一样的东西,还有
不少文档夹,总之感觉世界上所有的书都堆到上面了。嗯哪,看着那个书架我都直接
觉得幸福;p这个书架很简单,不过恰好营造了《半生缘》的感觉,零乱、寥落、又
不失规整,恰恰是那个年代的情景,那个故事的风格。
表演很有意思。演员彼此之间互相看着的场面并不多。或者这么说,实质上互相看着
的场面不多。因为大部分的对白,都是对着观众说的。譬如在头一部分里面,曼桢、
世均和叔惠,三个人坐在那一张长桌后面,全部面对着观众。所有的交流,都是看着
观众进行的,——虽然实际上有的时候“理论上”他们其实是坐在彼此对面。这种交
流很有意思,因为你看得到他们一笑一颦的轻微牵扯,看得到他们的所有动作,毕竟
那张长桌什么都挡不住。
然后你可以很清晰的感觉到他们的肢体,尤其是手:)奶茶的红手套很惹眼,世均与
曼桢初遇时注意到的,曼桢喜欢把两手放在一起的动作,在他们那段充满期待的日子
里,出现得很频繁。习惯性的动作和习惯性的细节,很大程度上突显了曼桢的矛盾,
天真又世故。有一个动作,曼桢和世均在桌上规则的快速的移动的手掌,做打拍状?
找不出更好的形容词,那个动作把整个气氛和节奏都带起来了,huh
--
等待扬起的风
我想要远行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57.7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