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ppletree (寒号鸟~明天就垒窝),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余杰杂文:大禹的子孙们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Apr  9 20:19:36 2000), 转信


作者: (07/19/1999)
  中华文明是“水”的文明,治水从古到今就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不管怎样腐败的朝
代,都不会忘记治水。黄河既是中国人的母亲,又是中国人的敌人。中国的整个政治架
构都与治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讲求水利的中国人,早早地建立起一整套的官僚体制,其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
文明古国。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对这个问题已经有
了一些片断的分析。本世纪以来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们,也极为强调这种理论,认为灌
溉对东方、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要讲求水利,便要求有一大批
具有特殊才能的技术人才,于是产生了专制国家,产生了有学问的治水工程师,即官僚
。苏联学者瓦尔加、马扎亚尔等人均持这样的观点。
  而《东方专制主义》一书的作者、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魏特夫有更加深入的论
述,他写道:“黄河与扬子江……自古即促成河道工程官僚政治……支配中国的自然力
,是大河巨川,所以,随着农业的发达,河道工程官吏的势力不能不增加起来。名声啧
啧的禹,其最大功绩,即在于调制河流,整顿山川。”当然,这些学者的观点有所偏颇
,过分地夸大了水患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但是,他们也说出了一个真理:中华文明是在
水边成长起来的,而且在水边发展成熟。“治水”在中国既是形而下意义的、操作意义
上的工程技术科学,也是形而上意义的、高度抽象的统治术。中国的统治者喜欢用“治
水”来比喻对国家的治理。从《老子》到《贞观政要》,关于这一类的表达举不胜举。

  明清两代,将治水的成败提高到统治者自身生存的命脉上来。明武宗正德年间,设
总督河道御史,后又加提督军务衔。清代设江南河道总督一人,驻清江浦;山东、河南
河道总督一人,驻济宁。前者简称为南河,后者简称为东河。另有直隶河道总督,简称
北河,由直隶总督兼任。河道总督掌治河渠,固堤浚流,相当于封疆大吏,简称河督、
河台。然而,恰恰是在清代,河督代表了贪污腐败的顶峰,在清末裁撤这个职位时,连
皇帝也对河督们的行径惊叹不已。关于河督豪奢的生活,在笔记中有大量的记载,最生
动的是张海沤所著《曼陀罗轩闲话》中“某河督”一则。
  该笔记记载,清代河督穷奢极欲,声色犬马,珠玉玩好,搜之民间,求之异域,动
辄数十万金。河督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因为我担负着治理大河的神圣使命,而治水需要
花费巨额的资金。在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贪污便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笔记
中最触目惊心的不是贪污数量的巨大,而是河督可怕的饮食嗜好。“其求所以遂口腹之
欲者,亦无所不至。而惨刻酷毒,尤无人理者,百出其计以遂一餐饱,真野蛮之极度。

  有一次,一位钦差前来视察河督的工作,河督挖空心思想讨好钦差,在饮食上做的
文章远远超过了他在治水上所花的功夫。他向钦差摆开大宴,宴席之丰盛自然是不必说
的了。席间,下人用大金炉生火,置案头,等火烧旺了,便搬进几个小笼子,笼子中装
着小猴子。差役们把猴子的头拉出笼口。仔细一看,原来猴子全身的毛已经剃得干干净
净。猴子的眼睛灼灼地转着,打量席上的人们,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悲惨的命运即将来临
。于是,把笼子放在炭火之上,每个客人的面前放上一套小金盏,里面盛着酱、醋、桂
、椒、姜、芥之类的调料,另外还放着金匙、金羹杯各一个,客人都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也不知道这样活生生的猴子该怎样来吃。这时,猴子被烤在炭火上,辗转叫号,求生
不得,求死不能,万分痛苦。主人看到这种情况,反而非常高兴。猴子越悲惨,主人越
高兴,仿佛在观赏一件有趣的事情。大约过了十多分钟,猴子奄奄一息,皮肉都已经被
烧焦了。差人于是拿来一个小金槌,将猴子的头顶盖骨敲一个小洞,大约可以把小金匙
伸进去。然后客人们用小金匙舀猴子的脑髓分而食之。猴脑的滋味鲜嫩异常,钦差大臣
赞不绝口,感叹说,当河督比当钦差大臣还要有意思。河督解释说,猴子死了以后脑子
已经不灵,味道也变了,所以必须在猴子活着的时候吃。
  河督还有一绝:专食鞭猪。什么叫鞭猪呢?这是一种专门饲养的猪,平时将用细米煮
熟,浸以鸡鸭汁作饲料,使其肉鲜嫩而且干净。怎么“鞭”呢?把猪放出猪圈,让差人们
轮流奔跑着用竹杆鞭打猪,而且必须保持极快的速度,直到将猪活活累死为止。猪狂奔
号叫,半日乃得死。据说,鞭打猪能使它的血聚集到腹部,它奔走号叫以后,筋骨皆疲
,肉皆离骨,肉味愈鲜。其他还有种种惨酷的虐吃之法。
  张海沤的笔记秉承了佛家的思想,最后给河督安排了一个报应的结局,不知实有其
事还是他编造出来的,不过我总觉得有些巧合。河督后来以不法赐死,杀身于菜市口,
妻子和儿子皆发配边疆,途中遇强盗,妻子被侮辱,儿子被惨杀。张氏在末尾发了一番
议论:“予记此非搀以因果报应说,盖野蛮行为已将天地间发扬生长和气耗残尽绝。万
物生天地间,无非一气所鼓铸,所以人多忧则易老,多乐则常泰,盖一则其气郁,一则
其气舒也。果报之说,犹为中下人说法耳。欧美人虫蚁尚有保护,动物不许苛待,立之
专条,联以会众,何其仁也。”从这个角度进行文化比较,张氏算是第一人。他敢于抛
弃所谓的“民族自豪感”,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难能而可贵。在世纪之初,民
不聊生的中国,人且不能保全,哪有精力去关心动物?而张海沤从揭露“禹的子孙们”的
贪污和残暴入手,进而谈到动物保护的问题,堪称本世纪动物保护的第一人。
  无独有偶,易宗夔的《新世说》也有一则关于“治河总督之饮食”的记载。鲜美的
猪肉的制作方法,与上面的记载大同而小异。这里是把猪关在一间密室里,也是让人持
一杆,逐而挞之。到猪累死的时候,立即将它背上的肉割下来。“盖其背受挞,以全力
护背,则全体精华,皆萃于背,甘腴无比,余肉腥恶失味也。”这是与上面记载不同的
地方。因此,一小盘猪肉,花去了五十头猪。吃猴脑的方法,也是大同而小异。这里是
将猴子穿上棉衣,在餐桌中间造一个小洞,如猴脑的大小,让猴子站在中间,脑袋刚好
从小洞中露出来。于是用开水灌猴子的头顶,再用铁锤敲开猴子的颅骨,然后大家分而
食之。
  《新世说》中最为特别的是关于驼峰的吃法。“有食驼峰者,选壮健骆驼,缚于柱
,以沸汤浇其背,立死,精华皆在一峰,一席所需,恒三四驼。”看来,这些家伙还懂
得点辩证法,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庞大无比的骆驼被这样吃掉,是那些游
牧民族的野蛮人所无法想象的,他们是野蛮人,哪里懂得我们伟大的文明呢?可是我心里
发毛地想:到底谁更野蛮呢?他们在茹毛饮血的时候,我们已经食不厌精了,我们能够以
此而骄傲吗?易宗夔写道:“他如食一豆腐,制法有数十种之多,且须数月前购集材料,
选派工人,统计所需,非数百金不能餐来其一器也。食品既繁,一夕之宴,恒历三昼夜
不能毕。往往酒阑人倦,各自引去,从未有终席者。”
  以上情形,在李孟符之《春冰室野乘》中也有所表现。李氏为晚清著名的学者和维
新派人物,与出版业巨子张元济关系亲密,阅历丰富,对晚清世情有深刻的认识。他同
样指出:“方道光中叶,天下无事,物力丰厚,南河岁修经费,每年五六百万金,然实
用之工程者,不及十分之一,其余悉以供官吏之挥霍。一时饮食衣服,车马玩好,莫不
斗奇逞巧,其奢汰有帝王所不及者。”说帝王不及,倒也是实话,道光是个节俭的皇帝
,在清代的皇帝中是出了名的。但在那样的体制下,皇帝的节俭不可能影响臣下,皇帝
个人的品格远远不能影响一时之风气。道光皇帝的节俭之于整个帝国官僚的奢侈来显得
有些荒唐可笑。皇帝的品质再崇高,河督们是不会以为然的。李氏所记猪、猴、骆驼的
吃法,均与以上笔记相似,他还介绍了河督们的另一种关于鹅的吃法。“其烹鹅掌之法
,用铁笼笼鹅于地,而炽炭其下,旁置酱汁之属。有顷地热,鹅环走不胜痛,辄饮酱汁
自救。及其死,则全身脂膏萃于两掌,厚可数寸,而余肉悉不堪食矣。”没有丰富的想
象力,怎么会发明这样的吃法呢?谁说我们中华民族缺乏想象力呢?这样的想象力,会让
西方人叹为观止的。
  从上到下,整个治水体系漏洞百出,“禹的子孙们”没有继承祖先的业绩,而以蛀
虫自居,他们对大堤的伤害,比自然的风雨还要可怕。有清一代,花在治水上的资金不
计其数,而大堤却一决再决,百姓生死飘忽,流离失所。清代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河督花费巨大,帝国不胜重负,于是把开支转移到百姓身上,结果酿成一次又一次
的起义。依靠个人的道德素质来约束河督,简直就是天方夜谈,而满清的皇帝们无一例
外地都喜欢拿道德去谴责不争气的臣下们。林则徐贬官后,曾戴罪去帮助治水,成效显
著,而且所花费的资金也比原来少得多。但是,这只是一个个案,榜样的力量并不是无
穷的。林则徐做了他能做的一切,而河督们依然我行我素。易宗夔在按语中说:“治河
总督当铜瓦厢河决以前,有南北二缺,驻山东济宁者事简费绌,远不如南督之繁巨也。
南督驻江苏之清江浦,以有岁修费金五六百万金,治河官吏常干没其十之九,骄奢淫佚
,遂著称于道光时。即饮食一端,已如上述,几有非帝王所可及者。”李孟符则说:“
各厅署自元旦迄除夕,非国忌无日不演剧。每署幕客数十百人,游客或困顿无聊,乞得
上官一刺,以投厅汛各署,无不立即延请。有宾主数年曾未一谋面者,幕友终岁无所事
事。主人夏馈冰金,冬馈炭金,佳节馈节敬,逾旬月必馈宴席。幕中人为赌博者,得赴
帐房支费,皆有常例。防汛紧急时,有一人得赴工次三、五日者,同人争羡,以为至荣
。其归也,主人必有酬劳,百金至数百金不等。其久驻工次,与署中有执事之幕客,沾
润尤肥,非主人所亲厚者,不能得也。新翰林携朝贵一纸书谒河帅,河帅为之登高一呼
,万金可立致。举人拔贡,携京官一纸书,谒库道者,千金可立致也。骄奢淫逸,一至
于此。此真有史以来所未闻者,酿成大劫,不亦宜乎!”
  僵化的体制,不仅不惩罚贪污腐败,反而成为贪污腐败的保护伞;烂熟的文化,不
仅没有净化自身的能力,反而将丑陋的那一面发展到极至。河督们的虐吃,暴露出我们
文明的病根所在:这是一种缺乏爱、缺乏怜悯之心的文明,这是一种把残暴当作美、把
浪费当作光荣的文明。这种文明已经烂熟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其他的孔道发挥,只
好在“怎样吃”上面做大文章。“禹”向“禹的子孙们”的堕落,是文明堕落的一个标
志。治水的官僚带来的危害,甚至超过了水患本身。文明成为一套源源不断地产生白蚁
的庞大机制,而“禹的子孙们”正是文明所产生的白蚁中的一类。说河督们没有人性,
太抬举他们了;他们连兽性、动物性也不具备。
  同样作为“禹的子孙们”,我们如何面对先辈的罪恶?我们如何面对残存的文明?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