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etcat (落汤猫~与时髦无缘),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伤花怒放——第六章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Apr 22 18:16:49 2001), 转信

 
第六章 世界音乐:让柔情粉碎喧嚣·
    在摇滚所遇到的敌人之中,“民族主义”是又一强手。有时候,它比意识形态更加
具有号召力,毕竟,强烈的“爱国主义者”比偏激的理想主义者更为常见。
    从摇滚冲击美国开始,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或先或后或大或小地经历着民族音乐的危
机,这种危机多是一种事实,有时也是一种被夸大了的观念。
    最为典型的危机出现在南美。阿根廷素以探戈为荣,而摇滚的传播导致的便是所谓
“探戈危机”。在爱国人士的眼中,摇滚的传播造就了没有探戈热情只有摇滚热情的下
一代,使“民族特色”丧失殆尽。一个专事探戈音乐的制作人、作曲家及演员协会呼吁
一切公共场所都应加强民族音乐的播出。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长更是在1957年2月美国摇滚
风靡之时断然下令禁止一切以摇滚伴奏的舞会,因为他担心这种非民族化的东西“会破
坏道德规范及良好修养,会使人堕落并造成集体歇斯底里,最终导致相互冲突或暴力行
为。”在这类号召和禁令的驱使下,阿根廷的父母们对子女的摇滚爱好严加管教,不准
他们随便“乱”听摇滚。
    在墨西哥城,模仿美国摇滚而试图开创一片摇滚形容的乐手们出遭到了无情制裁,
墨西歌音乐协会发起了一项大规模行动计划,禁止在夜总会、电台、电视台和电影中让
“毫无民族特色”的摇滚乐手露面,其借口是这些乐队不是协会会员,并且没有争取加
入。但事实上,有好几支乐队都曾积极申请加入该协会,却都遭到了拒绝,因为该协会
根本不愿接纳他们,他们“希望孩子们不要去玩这种旋律”。随后,一个摇滚风格的电
视节目在当局的严令下被迫取消。墨西哥音乐协会主席文纳斯·雷强调,墨西哥的摇滚
无非是对美国摇滚乐手如普莱斯列的“直接抄袭”,是将美国歌翻译成水平极为拙劣的
西班牙语之后演唱。他坚持这类“音乐阿飞”会使墨西哥音乐荡然无存。该协会另一位
领导人也指出,这种舶来品会败坏墨西哥人的“公共品味”,从而导致品德败坏。
    在50年代的埃及,摇滚也未能逃离南美式的抨击。由于该国曾经上映过一些美国电
影,因而普莱斯列等人名气不小,当他们的唱片到达开罗后,虽然价钱是纽约的4倍,却
总是很快脱销。年轻人纷纷穿上牛仔裤并留起被父母们视为“希奇古怪”的发型,越来
越多的夜总会和饭店将有着古老传统的埃及歌舞扫地出门而开始举办摇滚乐舞会。由于
在这类舞会上舞者动作较大且热情开放,使身着长裙的女性难以为继且“有伤风化”,
开罗市政府于是颂布法令要求女性舞伴穿上长裤。这对于一个曾坚决反对女性如此着装
的阿拉伯国家而言,实及一激进之举。爱国者们无法再沉默,他们早就视摇滚为“西方
颓废”的象征,并以此作为反对“不道德西方”的弹药(这曾被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的
顾问们称为“摇滚教旨主义”)。反摇滚的意见从四面八方飞向了塞纳尔总统的办公桌
。经过一番紧急磋商,爱国者们大获全胜。埃及内政部宣布,从1957年1月起,全国所有
夜总会和公共场所禁止播放摇滚乐,一切摇滚电影也严禁在埃及上映,否则将被作为违
法行为而遭到处罚。该部还建议报刊杂志“最好不要再提摇滚”。
    当时与西方亲善的伊拉克也将摇滚视为伊斯兰民族性大敌,当局认为这玩意儿会使
循规蹈矩的青年们“变得危险起来”,而且它还“有损身体健康”。该国从禁演《昼夜
摇滚》一片之后还禁止所有舞厅播放摇滚唱片,如果违反禁令,业主将被起诉,舞厅也
会被立即关闭。
    革命前的古巴,哈瓦那电台也曾天天播放摇滚,但这招来了民族音乐家和老师、父
母的批评,该国新闻部门负责人随后出面禁止电台再播放摇滚,并称其“对公共道德和
良好习惯会造成不良影响”。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事件更富戏剧性。当摇滚乐手开始通过电影传入该国并引起热
潮之时,正值苏加诺总统在全国范围内谋求公众对他那增大政府管理职能的“构想”多
加支持。于是,一个“爱国的”复员军人组织绑架了该国电影审查部门的领导人桑托奈
,扣押他一小时后释放了他,意在警告他不准再让“不道德”的摇滚电影上映,“以免
转移人们对苏加诺总统‘构想’的注意力”。
    1958年,在布拉格举行的东欧国家音乐舞蹈节上,8年东欧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一项决
议,“号召来自东欧的更优美的爵士乐起来击败摇滚”。
    鉴于摇滚乐的发源地是在美国,即使他的铁杆盟国也时时不买帐,认为他是外族夷
音。音乐青年无疑是美国境外最早接受摇滚乐的群体,然而在英国音乐家眼中,英国广
播电台日益增多播放美国摇滚也就意味着日益减少英国音乐,因而他们视摇滚为“美国
制造和操纵的垃圾”,呼吁教师和父母组织起来,要求唱片公司和电台停止向英国青少
年灌输“美国毒药”。
    在1961年的西德,普莱斯列又一次领教了德国人的“爱国主义”。他于该年推出的
《木头心》改编自一首德国古典歌曲。然而,这首歌被从西柏林一直到巴伐利亚的电台
全面禁播。德国人认为,这是使他们“悠久的民族音乐商业化并使其堕落”。一家电台
发言人更是指出:“我们将竭尽全力与这种入侵战斗……我们不想任由外国人摆布。”

    一向对西方文化宽大为怀的日本人,也对摇滚露出了狰狞面目。1965年,“海滩小
子”和“宇航员”乐队的演唱会被突然取消了,因为当局禁止在音乐厅中作此类演出。
一些爱国人士认为摇滚音乐会引发青少年不法行为,“摇滚节奏煽动起狂热,刺激起挥
霍钱财的欲望,并会使青年人堕落腐败。”1968年,日本最大的电视网NHK(日本广播公
司)全面禁止了摇滚乐。家长们坚决支持这一行动,并强调他们与其说是反对音乐和音
乐家,不如说是反感那些无法无天、随着音乐乱蹦乱跳的青少年们。
    “披头士”在日本的遭遇是民族主义者态度的最好见证。当“披头士”好不容易在
60年代末获准在东京演出时,却深深陷入了极度神经紧张之中。因为最为“爱国”的左
翼暴力学生组织“神风敢死队”公开谴责“披头士”败坏了日本的优秀文化,唯其因为
“披头士”竟然敢在靖国神社演唱,更叫这帮“爱国志士”怒火高涨。他们拿出了武士
道的蛮横姿态,公开威胁要取“披头士”的项上人头。鉴于“神风队”言必行、行必果
的江湖名头,“披头士”只得成天在下榻饭店的房间中处于被监视状态,连东京是什么
样也无缘得见,在他们来回靖国神社的途中,更是出动了上千名军警护驾。

--

我想着我们的爱情
它不朽
它上面的灰尘一定会很厚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