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cout (Siegfried Kircheis),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银英同人:《纪念日—802年随笔》(5)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Mar 14 16:10:58 2001), 转信

6月22日,国庆日。
  新帝国成立的日子。
  在海尼森庆祝这个日子,很有意思,符合我作为一个历史学者的兴趣。
  没有参加梅克林格元帅在国宾馆举行的庆祝活动,而去参加了海尼森纪念大学历史
学会的一个小规模的研讨,意外地发现敏兹司令也到场。他笑着说自己的确在海尼森纪
念大学历史系“旁听”。
  801年6月20日,莱因哈特陛下曾召见敏兹司令,并进行了30分钟的会谈。我试图了
解会谈的内容,敏兹司令没有透露,却回忆说,当时莱因哈特陛下正在人生的顶点并直
面死亡,但他对待二者的态度是“视如不见”(我确定他用的是这个词)。还有,会谈
结束后,敏兹司令离开时,回头看了一眼黄金狮子之旗,觉得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
竟显得如此寂寞,像是虚掷沙漠的阳光与热血”。
看来敏兹司令有希望向梅克林格元帅的方向努力,成为提督兼散文诗人。
  研讨的题目是“罗严克拉姆王朝成立在历史上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现状与将来的影响
”,冗长、空洞而不得要领,我想还不如去和梅克林格元帅跳舞。
  但是发言情况还不错,有年轻学者提出,“6月22日”的意义不在于罗严克拉姆王朝
的成立,而在于高登巴姆王朝的灭亡;换言之,莱因哈特大帝的功勋不在于建立一个“
新的专制制度”,而在于结束了以往的暴政。
  对此,我表示了以下意见。
  我认为,仅以“结束高登巴姆王朝”来涵盖罗严克拉姆王朝成立的意义是不全面和
不确切的,二者之间不是一个简单的递代关系。至于把着眼点放在“暴政的终结”上,
则是以道德判断代替历史分析。高登巴姆王朝的灭亡不是单纯道德问题,还涉及更深的
技术层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可以说,对新兴的罗严克拉姆王朝,我们应
该关注的不是“破”,而是“立”;“6月22日”的意义不在于它结束了什么,而在于它
开启了什么。
  敏兹司令对我说,“这就是杨提督希望我对莱因哈特陛下和希尔德陛下说的。”
  我突然对这太年轻的孩子起了一种夹杂着怜惜和妒忌的感情——作为一个研究历史
的人,我无法不妒忌他。他已经从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角度观察了那个时代,思考着那
段历史,那么,也一定会以他的方式来影响以后的历史。
  晚上,坐在街头一家咖啡店里整理笔记,对面墙上的壁式TV正在转播费沙的庆祝
活动,邻座一群少女目不转睛地看着,每当出现莱因哈特陛下的形象时,她们就欢呼起
来,那么单纯天真的喜欢和仰慕,每个人都微笑着看着她们,没有人会联想到什么意识
形态的问题,她们就是在为那风华绝代的少年君王欢呼。我忽然觉得她们才是把握着历
史真谛的人,我们的研讨则实在有点蠢。
  又听见一个小男孩说:“如果我们也庆祝就好了,明天就可以不用上学了。”
  我不觉笑出来,也许,所有的纪念日,到最后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不用上学的日子,
不过,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

--
    有一类人是要为历史负重的,他们自身的悲剧挽救了历史,由于他们,历史才没有
成为一条肮脏的河,历史才成为一首久远的歌。
  如果说我们纪念洁茜卡·爱德华女士,是纪念和平;纪念杨威利提督,是纪念思想
与自由;纪念莱因哈特陛下,是纪念过去的那个辉煌的时代。那么,我们纪念齐格飞·
吉尔菲艾斯元帅,就是纪念人类精神中一切正面的因素,尤其是道德与理智的力量,以
及勇气和忠诚。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