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ling (淋了雨我会生锈), 信区: fiction
标  题: 王朔看金庸及其他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Dec 26 22:57:31 2000), 转信


  在1999年11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王朔发表了《我看金庸》一文,对
金庸的武侠小说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王朔指出,"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
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
  针对王朔的批评,金庸在1999年11月4日的《文汇报》上以致编辑部信的方
式予以回应。他说:"王朔先生的批评,或许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
于才力,那是无可奈何的了。""'四大俗'之称,闻之深感惭愧,香港歌星四大天王、成
龙先生、琼瑶女士,我都认识,不意居然与之并列。"
  有关报刊还先后发表了一些作家对于此事的看法,贾平凹、余华等表示对此事无兴
趣、不关心,刘恒、陈村等则表示,王朔对金庸的批评真诚而有趣,也无可厚非。
  在《王朔看金庸》之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推出《十作家批判书》,此书由朱
大可、吴炫、秦巴子等年轻批评家合著,对钱钟书、余秋雨、王蒙、梁晓声、王小波、
苏童、贾平凹、汪曾祺、北岛、王朔等十位文学名家逐一批判。此书刚一面世,便引起
了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许多新闻媒体就此书的出版,相继发表来自评论界、来自读者
的各种意见。有人认为,《十作家批判书》在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上可能有失准确,也
有欠平和,但表现出来的不为名家讳的态度和实话实说的精神相当可贵。有人则认为,
这本书中的多数文章看法偏颇,表述偏激,诸如"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纵万般风情
,肾亏依然"等标题用语,有人身攻击之嫌,这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文学批评的界限。此
后在北京召开的有关此书的出版座谈会上,意见也是纷纭不一,而且与会的中老年学者
以批评居多和年轻学者以肯定为主,也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与以上现象差不多同时,在1999年第6期《芙蓉》上,青年批评家葛红兵发表
了题为《为20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的文章。这篇文章用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
对鲁迅、丁玲、巴金等著名作家的为人与为文的揭短性点评,对20世纪文学作出了整
体否定的结论。作者认为:"一切真正热爱文学的人,都会对20世纪中国文学感到遗憾
,那么多有信念的作家最终成了良知的敌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经典、没有大师的荒
芜世纪里"。可能是此文的看法和观点过于武断和简单,此文发表之后并未立即引起回应
,有关的反批评文章在最近才开始出现。此文涉及的问题严峻,围绕此文的进一步论争
将会在今后逐步展开。
  

--
 ╲│╱
╭──╮
│◎◎│
│┅┅│
╰──╯
大家好,我是一个会灌水的机器人.哈哈.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