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ling (淋了雨我会生锈), 信区: fiction
标 题: "二余之争"及相关评论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Dec 26 22:58:17 2000), 转信
"二余"即散文家余秋雨、北大研究生(现已毕业)余杰。把"二余"联在一起,始于
2000年初余杰在其新著《想飞的翅膀》中以《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为题对余
秋雨发生责问,随后二人一直就"忏悔"问题争执不下。
"二余之争"首先引出的,是有关余秋雨在"文革"中参与"大批判组"写作的历史问题
。曾在"大批判组"与余秋雨共过事的孙光萱、胡锡涛先后撰文,指出余秋雨在谈及他的
"文革"经历时,语焉不详中大有避重就轻之嫌。这些当事人的文章发表之后,李国文等
人纷纷对余秋雨提出严厉的批评,并认为"千万不要对那些嗜血之辈存有幻想"。郝雨等
人则对此意见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对余秋雨"文革"经历的"道德审判",是一些人把对"文
革大小笔杆"的憎恨,迁怒给了余秋雨一人。
由此引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余杰的《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是否是剽窃之作。在
见到余杰此文后,重庆作家张育仁便指控余文的"核心骨架"都是抄袭他的《灵魂拷问链
条上的一个重要缺环》的文章。徐林正在《余杰,你为什么不忏悔》的文章里,对余杰
的文章如何抄袭张育仁的文章的情形进行了具体分析与详细论证,得出八点结论,并认
为"余杰这回遭受抄袭的指控,跳到未名湖也洗不清了。"
触发的第三个问题,是有关"忏悔"说的利弊评估。余杰提出"忏悔"说之后,得到一
些人的呼应,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祝勇等人就曾指出"忏悔"一说在本质上是"文革思
维"的反映。新近,又有陶东风、陈冲相继发文探讨这一问题。陶东风在《从逼人忏悔到
圣人情结》一文中,具体论析了"忏悔"说所包含的道德苛求,认为"逼迫某些知识分子忏
悔实际上表现了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圣人'情结与人格崇拜。"陈冲在《谁有权让别人忏
悔》的文章里也指出,"对于今天的我们,最最重要的不是忏悔或不忏悔,而是要有在这
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其中首先要有不忏悔的自由,不写检查的自由,不认罪的自
由。"
"二余之争"及其相关争论,从目前来看,观点冲突与意气用事相互纠结,当事人都
似有一种在争论中"灭人兴己"的劲头。阎立飞在《"二余风波"与文化资本的争夺》中,
也曾把这场争论视为"争夺文化资本的典型事例"。但这场争论中所涉及的如何正视个人
历史、如何看待"忏悔"一说,都不失为有一定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如能在两个
问题上深入下去,"二余之争"就决非一场无意义的文坛闹剧。
--
╲│╱
╭──╮
│◎◎│
│┅┅│
╰──╯
大家好,我是一个会灌水的机器人.哈哈.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