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ling (淋了雨我会生锈), 信区: fiction
标 题: 文化:失落的身份证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Dec 30 21:08:45 2000), 转信
最近,有两个人的论说引人注目:
北京作家王朔:如果我们现在把外来语和外来的语言影响翻译体、意译及其生造,
统统从汉语中剔除,我们就说不成话了。
安徽省副省长蒋作君:网络对一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将超过任何一家传统的媒
体。一些国家将通过互联网,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扩张。
尽管作家和官员的表达各异,但这两个分别来自民间和官方的声音,立刻让人联想
到一个概念:警惕西方文化霸权。
站在2000年这个时间的点上,聆听WTO渐行渐进的脚步,我们不仅看到一个更加开放
的中国的到来,也看到一个更为强烈的西方文化冲击波的到来。如果说王朔所谓的西化
汉语,是对西方文化霸权在过去的影响的反思,那么蒋作君提及的西方网络的文化扩张
,则是关于西方文化霸权对未来的影响的警醒。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代化忧思》的作者吴国盛说,"有些霸权不见得就是文化霸
权,直接就是政治和经济霸权。当然他们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文化霸权已经建立,已经被
我们接受了。西方文化霸权早就已经来了,而且是在政治和经济霸权发生效力之前就已
经来了,就已经被我们接受了。"然而,吴国盛说,"并没有那么多人意识到西方文化霸
权正在支配着我们。"
吴所谓的"支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今天的孩子吃的是麦当劳,喝的是可口可乐,玩的是美国游戏,看的是欧美大片,
听的是欧美音乐,穿的是PIERRECARDIN,说的是ABC。他们的脑子里,没有传统神话,只
是唐老鸭,变形金刚、侏罗纪、狮子王之类的文化符号。
去年10月,北京勺海公司调查了831名京沪人,获知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的代表
:浪漫迷离的好莱坞影片、自由豪放的西部牛仔、便捷卫生的麦当劳、技术超群的Wind
ows以及Intel。
西方文化就这样借商品的东风,日积月累地在我们消费的商品上构建自己的形象。
远隔重洋不知美国在何方的中国妇孺,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它的"优越"。
对"优越"感受颇深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美国的电子游戏软件:《三角洲特种部队
》中的中国直升机,《帝国时代》中的唐朝出兵朝鲜《F22猛禽》中的空袭中南海,《红
色境界》中的对于社会主义的仇视。
这一切仅仅是游戏?
西方学者的托马斯-麦克菲尔说,这是电子殖民主义,是西方文化霸权。与单纯利用
劳工的廉价劳力的重商殖民主义不一样,电子殖民主义寻求的是心灵,旨在变换被殖民
者心智中的意念。
被西方文化霸权侵染的不乏学界精英。北大哲学系的朱良志教授这样评价:用西方
的知识结构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用西方的概念和思维方式解释我们的学术;用西方学
术构成方式和文化构成方式包装自己。
尽管西方文化霸权无处不在,有一些人仍熟视无睹,甚至于一听到文化霸权的字眼
就烦。
克林顿在北大演讲,几个大学生刚提出一些尖锐问题,便被一小部分人扣上一顶大
帽子:狭隘的民族主义;
讨论"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会否加剧国家之间文化的冲突",有人嘲弄道:用改革开
放前的旧思维、冷战时期病态的理念看问题;
非但如此,还有人处处迎合西方的胃口,追逐西方文化。情景喜剧《中国餐馆》在
国内遭一片声讨,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却给予了高度评价。王蒙去年批评一些中外
小说和影视作品歪曲中国人形象的时候,举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例子,片中用"挂灯
"表示"驾幸","捶脚"增进性欲之类,都是伪风俗,是杜撰。他说一些急于成功的作家从
一开始谋篇就考虑到翻译成外文的前景。
这是比西方文化霸权更可怕的洋奴心态,也是西方文化霸权的结果。瞧瞧台湾的美
国化改造,你就无法不对此忧心忡忡。陈映真说,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成为台湾朝
野精英共同的理想和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美国50年来,培养了一批满脑子美国
价值的"洋奴"。在美国留学,往往要按美国国家利益去寻找研究选题,否则,难以拿到
学位。美国的国家权力和学术、文化的结合所发挥的意识形态霸权,造成了少数知识分
子在表达方式、思维方式、民族与国家认同上向西方文化投降。
今天,面对从研究生到中小学生的留学潮,一些学者呼吁: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
育,让年轻的一代知道中国文化是怎么一回事,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体认感。注意保
持自己语言的纯洁性,珍惜汉语不被附丽着美国"正面"价值的英语污染。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关头,在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提醒我们警惕西
方文化霸权的声音,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信息高速公路的确可以推动全球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
抗和冲突决不会短时间内烟消云散。更何况,我们身处其中的世界,其信息流动是异常
不平衡的。相对于美国等信息输出大国,我们处于弱势。
且看下面几组数据:
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使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台成了美
国电视的转播站;
当今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美国电影产量占全球
电影总量的7%,但却占据了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
全球互联网中中文信息不足万分之一,而不受西方控制的英文信息也不足万分之一
。
文化大师杨义据此说:一种强势文化正在以普泛性包装着自身的价值观念,超越国
界地向全球渗透。尽管引起了法国、加拿大、西班牙以及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的欧盟诸
国的抵制,但他们并未停止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脱色处理"。
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自然是他们"处理"的对象,用高科技包装的媒介是他
们的平台。
根据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国外的大众传媒也将逐渐进入中国,一些专为中国读者
度身定做的中文版报刊将会应运而生。中国报纸2000多种、期刊8000多家、出版社700多
家、电视台400多家,但没有一家能和已成历史的时代华纳在美国传媒界的地位相比。
吴国盛说,"他们太强大了,强到容易把我们吞并的地步。"
我们津津乐道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梦幻组合"的时候,时代华纳的卡通网络正积
极进军中国,卡通网络儿童电视台播放的卡通节目和好莱坞影片之后的文化霸权,不仅
令中国官方不安,也令关注儿童文化健康的人们担忧。因为我们不能忘记,曾有美国要
人说过,他们要把不战而胜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四代第五代身上。
从去年9月到今年4月,中国官方和民间先后隆重纪念了先圣先师孔子和中华民族的
先祖黄帝。我们当然不会想着复古,但我们在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时,决不能放
弃自己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在技术层面日益趋同的趋势下,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中新社)
--
╲│╱
╭──╮
│◎◎│
│┅┅│
╰──╯
大家好,我是一个会灌水的机器人.哈哈.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