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enshin (浪客), 信区: fiction
标  题: 8,学问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Dec 16 04:20:35 2000), 转信


第八节. 学问
  这是家康在大阪之役中取胜,回骏府途中发生的事。
  因为大雨的缘故,一行人在某处停宿了三日,家康对侍臣道:“道春在吗?把道春
叫来,为我讲释论语。”
  为雨所困之时,一般说来一定想听些轻快点儿的东西吧。如果是织田信长,会吩咐
:“我想要看猿乐(能)。”如果是丰臣秀吉,则会说:“我想要开茶会。”而家康却
偏好听这四方字的论语。
  家康就是这样将林道春安置在身边,让他经常讲解朱子学,他对于学问异常地热心
。林道春实名信胜,出生于京都,十三岁学习唐诗宋词,批点苏东坡全集,被世人认为
是神童。他二十一岁讲解朱子学的经典论语,门人无数,深受其他学者嫉妒,向家康进
谗。
  “所谓的学者,真是一些气量狭隘的人啊!”家康笑着,反而召见了道春。他对初
次见面的道春进行了测验。
  家康和其他学者一起与道春会面,家康发问:“光武帝是汉高祖的第几代后人?”
没一个人能答上来的,家康便问道春:“汝可知否?”
  道春立刻回答道:“光武帝乃汉高祖九代孙,详见后汉本纪。”
  家康的下一个问题是:“反魂香典出何处?”依旧无人能答,又是道春接口:“在
汉史的正传中无从考证,但在白氏文集李夫人的乐府中,和东坡诗注中记载,孝武帝曾
焚香召唤夫人的魂魄,指的就是这个吧!”
  又问:“屈原之兰为何种?”
  道春毫不犹豫地答道:“依朱文公之注,当为泽兰。”
  家康对道春的才学非常欣赏,委以重用。后来道春成为德川家的学问最高权威,他
的子孙代代被称为“林家”。
  道春的老师是藤原惺窝,惺窝是藤原定家(《新古文集》和歌集的编辑者)十三代
孙,在儒学上学问精深,非常有名。
  文禄二(1593)年,家康听受惺窝《贞观政要》的讲解。他十分爱读此书,将其作
为政治上的经验来作参考。提起文禄二年,正是秀吉朝鲜之役进行到如火似荼之时,家
康也许从那时起,就开始考虑治理天下之事了。
  在庆长五(1600)年,家康采用了木版活字印刷的方法将《贞观政要》出版,在前
年出版了《六韬三略》,庆长十(1605)年则出版了他最爱读的《东鉴》。在这本书的
序言上,学僧承兑(京都南禅寺的僧人)的文章写道:“东鉴记载了从治承四(1180)
年到文永三(1266)年这八十七年中发生的大事,遗憾的是不知系何人所作,岁月如梭
,世事本为人所渐忘。阅此书毕,史事顺逆一览无遗,家康公屡度此书,参祥善举,以
恶为鉴。”不仅如此,庆长十七(1612)年他还让林道春写下了《东鉴纲要》。
  庆长十年,《周易》出版,十一年《武经七书》出版。那之后,出版了有名的《大
藏一览》(汉语翻译佛教书籍系统性的整理),使用了九万铜活字。这部书最初是由学
僧崇传进献于家康的,家康道:“这样珍贵的书籍,应立刻出版一百到二百部。”结果
在三个月内排出了印刷版。该书文字清晰华美,作为礼品赠与他人,其中一百二十五部
每册加盖了朱印,捐赠了各地的寺院。
  接着又刊行了《群书治要》(中国的书籍),为了发行此书,从京都招徕了工匠,
以骏府的能舞台剧场为工场加造,不足的活字还向中国人订制,据说共造了一万三千字

  如果说光这样还算不上弘扬学问,他还在伏见造了学校(专习儒教),在江户的富
士见城楼内设立了文库。
  因与秀吉亲近,家康常常参加茶会、能的表演,一次因为家康的能舞滑稽,秀吉的
侧近忍不住笑了起来,秀吉道:“别犯傻了,对尔等这些擅长舞艺者来说,别人都很差
劲吧。但正因为家康不善于能,才会成为海道第一弓手的啊!”
  的确如此,家康没有这样的逸乐之想,对于他,最大的乐趣一定就在于学问和狩猎
吧!因此家康的学问都是一些相当有用的理论,而不太喜欢诗和歌。

--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