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olite (Only 7 lists), 信区: fiction
标 题: 木 匠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Nov 24 13:51:43 2000), 转信
木 匠
文/王安忆
《泰坦尼克号》里有意思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泰坦尼克号的锅炉房
里,巨大的蒸汽锤在熔熔火光中依次击打着,发出巨响。铲煤工和锅炉工
在这汽锤底下,就像忙碌的蚁群。这景象称得上是壮丽。早期的工业时代
还是具有美感的,因为它含有人文的气息。蒸汽机可说是距离人性最近的
机器,它虽然将人从身体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它根据的还是身体劳动的
朴素的原理。蒸汽在汽缸内膨胀,推动了活塞,产生力量。这是可视可闻
的原理,过程直接显现,可以由感性接受。你看见蒸汽锤的击打,就好象
是一个巨人在弹奏一架巨型钢琴,钢锤敲击着琴键的簧片,演奏出伟大的
乐曲。这是人延伸了自己的能力和勤劳,所达到的强大。你看见的是机器,
也是人的劳动。这是有道理可讲的机器,有着人手的操作的体温。
电的道理就要曲折一些了,而电子计算机则更无道理可讲,它将劳动
变得那么抽象,需要大量的解释,才可说通。并且,这些解释都是在理论
的基础上进行和发展,离人的感官越来越远。
《泰坦尼克号》的第二处有趣的地方是更为感性的体现。那是在它撞
击冰山之后,情形还不十分明了,船长吩咐道:找个木匠来,检查一下船
体。这情形几乎是有些文艺复兴的意思了。这样的天下无敌的巨轮,是由
木匠来照料船体。在《世界电影》杂志发表的《泰坦尼克号》的剧本里,
这是译成“工匠”,也是文艺复兴的意思。 总之,这使人想象到, 这艘
“梦之船”,是由木匠的斧凿钉锤,一下一下完成的,这简直接近于意大
利的城邦了。这场面真的很恢宏。而木匠们的斧凿又是多么灵巧,技艺高
超,这是家世源远流长的木匠,已经熟能生巧。他们凭着多少代造船的经
验,功能和审美两方面的,造出了这艘“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劳动和制
造,处处留下手的真迹,散发着即时即地的情感,这就是人文的气息。
现代工业抹煞了人的劳作的痕迹,它将劳动概括化了。现代战争也是
这样,战争发起的原因不是出于生死存亡的逼迫,而是外交的政策。过程
呢?是武器和武器的较量,结局是在实验室里就已决定了的。海湾战争看
起来颇像一场节日的礼花,“飞毛腿”在空中飞行。参战者不见踪迹,旁
观者则靠了电视网身临其境。这世界就这样,变得隔岸观火。你伸出手去,
想要触摸什么,一摸却是一个空。人的感官其实处于荒芜之中,并且面临
退化的危险。
《泰坦尼克号》至少有这两处是有意思的,它无意中使我们回望了早
期的工业社会。那时,人类刚刚攀上机器的车轮,起步出发。人的能量发
展到这样的一个时候,就是说,他已经不够他自己用的了,所以就必须找
到一个代步,机器。人终于冲出了自己的躯壳,此时此刻,确实激动人心,
就象那个蒸汽锤击打的铿锵的场面,人性创造了空前的辉煌。但这似乎是
最后的光辉,接着,事情就不对劲了。
--
就让我们,拥抱彼此的天真。
两个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温,
相约在那,下着冬雪的早晨。
两个人的微温,靠在一起不怕寒冷。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