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ing (once an eagle...),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01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Aug 23 17:35:09 2000), 转信

序言

-------------------------------------------------------------------------
-------

    从来没打算写回忆录,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因为我总认为这样会妨碍工作。
    卸下总理职务五年后,我的老朋友兼同僚,也就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执行主席林
金山使我
相信,年轻人会喜欢读我的回忆录,因为他们对那本收录我的旧讲稿,由报业控股
以华文出
版的政论集深感兴趣。我也为那些只知国家稳定、增长和繁荣的新一代过于自信的
态度担
忧。我想新加坡人应当了解,新加坡曾经是、现在还是那么脆弱。当时我们面对种
种危险,
差点儿就一蹶不振。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他们了解廉洁和有效率的政府、社会秩序
、个人安
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等,都得来不易。
    这本书并非正式的历史记载,而是我生长的地方——新加坡的故事。其间经历
英国殖民
统治下的宁静岁月、战争带来的震惊、日本占领时期的悲惨日子、共产党反对英国
人回来而
引发的造反和恐怖行动、马来西亚期间的种族暴乱和威吓,以及新加坡独立的风险
。这本书
记载的是新加坡早期的历史,到1965年新加坡的突然独立结束。下一本书我将描述
接下来
25年新加坡从贫穷到繁荣的漫长和艰苦的奋斗过程。
    1959年我就职时,许多人尚未出世或年纪还小。他们不会知道,一个没有天然
资源的弹
丸小国,是怎么同它的天然腹地分隔开来,并且必须在东南亚民族主义新兴国家的
冷酷世界
里求存。他们认为不到40年光景,世界银行就把新加坡列为发达国家是顺理成章的
事。
    撰写本书时,许多事情我早巳遗忘,那些回忆需要从国内外的会议记录、来往
函件以及
同僚的口述历史誊录本中一段段地缀合。虽然那些事情是在过去的岁月中发生的,
可是这一
系列打点心情的过程,有时候依然使我心潮澎湃。
    内人芝是我的一个得力助手,给予我中肯的批评。我写的每字每句,她批阅了
无数次。
我们之间的争论数也数不清。她是承办产权转让业务的专业律师。我并不是在起草
一份要让
法官细阅的遗嘱或产权转让书,她仍然要求我把文句写得准确、明晰、毫不含糊。
她是我力
量的支柱,数十年如一日地给予我理性和感性的支持。
    我并没有刻意去叙述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人和三个孩子,只是偶然
一提而
已。看着孩子们渐渐成长,跟他们的朋友一样,在新加坡,这个依照我的政策改造
的国家事
业有成,那确实令芝和我十分欣慰。
    对我本人和我的内阁同僚而言,在我们从零开始的建国过程中,家庭是我们携
手奋斗的
核心。我们要创造一个足以让我们的孩子和同胞们引以为荣的新加坡,一个所有公
民在追求
理想的同时,能够享受平等和有充分机会的新加坡。正是这股亚洲移民社会独有的
精神,推
动我们奋勇迈进,排除万难,争取成功。
                            李光耀
                            新加坡
    --------------------
  亦凡书库扫校

 


--


——苍 天 一 孤 影,碧 空 孑 然 行——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