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ing (once an eagle...),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02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Aug 23 17:35:28 2000), 转信

第一章 新马分家

-------------------------------------------------------------------------
-------

    一些国家原本就独立,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强加在它头上
的……对
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
…在
居住着l亿多马来印尼穆斯林的3万个岛屿的群岛里,我们的华人人口简直微不足道
。新加
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敌对的环境里如何谋求生存呢?
    要不是音乐广播中途暂停,这一天跟新加坡其他星期一早晨根本就没有两样。
上午10
点,广播电台和丽的呼声播送的流行歌曲突然中断,大为震惊的听众听到广播员庄
严地读出
一份宣言。这份宣言只有90个宇,却改变了新加坡人民和马来西亚人民的生活:
    “自由与独立永远是人民的神圣权利……我,李光耀,以新加坡总理的名义,
代表新加
坡人民与政府,宣布从1965年8月9日起,在自由、正义、公平的原则下,新加坡将
永远
是一个自主、独立与民主的国家,在一个更公平、更合理的社会里,誓将永远为人
民大众谋
求幸福和快乐。”
    紧接着是另一份宣言:“奉大仁大慈真主之命。愿真主——宇宙的主宰,得到
颂赞……
余,马来西亚首相东姑拉赫曼,获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批准,谨此昭示,自1965年8月
9日
起,新加坡不再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它将永远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邦国,从此脱
离并不再
依赖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政府承认目前的新加坡政府是独立自主的政府,并将本着
友好的精
神与之合作。”
    分家?为什么?怎么那么突如其来?新加坡岛成为新马来西亚联邦(也包括北婆
罗洲地
区的抄捞越和沙巴)的一部分,只不过两年光景。同一天上午10点,在新加坡以北25
0英里
的吉隆坡,东姑拉赫曼正在向马来西亚国会解释:

    “我们最终发现,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对新加坡政府或新加坡领袖采取镇压措施;
    二、同不再效忠中央政府的新加坡州政府断绝关系。
    我们现在采取的是第二条路。”

    被逐出马来西亚

    国会里一片死寂。东姑是在副首相敦拉扎克提出一项议案一读之后发言的,该
项议案要
求立即对1965年宪法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修正)法案进行辩论。到下午一点半,二三
读辩论完
毕,法案送交上议院。上议院的一读从两点半开始,到四点半三读通过。最高元首
当天就批
准,完成了宪法所规定的程序。新加坡被逐出马来西亚。
    按照马来穆斯林的风俗,丈夫可以宣布“塔拉克”(我休了你)三次,做妻子的
却无权这
样。这期间他们可以重归于好,他可以娶回她。不过,在他讲了三次“塔拉克”之
后,就不
能再娶她了。马来西亚“休”了新加坡的时候,国会上下两院三读法案,等于宣布
“塔拉
克”三次。这对伴侣——马来人占多数的马来亚和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一直都合不
来。新联
邦应该是个真正的多元种族社会还是由土生士长的马来人支配,对此双方争得越来
越厉害,
以致两者的结合受到了损害。
    新加坡注重“离婚”的实质内容而不是法律手续。要分家的话,就要确保条件
实际可
行,一旦订下,永不改变。为了确保人们对这次定局不致产生怀疑,同一天早上,
新加坡政
府特别出版政府宪报号外,刊登了以上两份宣言。我特地要求东姑在他的声明上亲
自签名,
这样哪怕马来西亚其他领袖或国会议员不同意,他们也无法改变主意。他照办了。
新加坡广
播电视台台长拉曼从内阁办事处秘书那里接到了这两份文件。他决定通过三个不同
的波道分
别用马来语、华语和英语播送全文,过后每半小时重播一次。几分钟后,通讯社便
把新闻发
布到世界各地。
    8月9日这一天,我一开始办公便跟主要的文官,特别是受联邦管辖的文官举行
一连串会
议,通知他们新加坡的部长现在接过控制权了。就在10点正式宣布之前,我会见了
能在短时
间内召集到的各国使节团成员,把新马分家和新加坡独立的消息告诉他们,要求各
国政府承
认新加坡。
    在使节团成员离开之前,我把印度最高副专员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总领
事请到一
旁,把致夏斯特里总理和纳塞尔总统的信交给他们。当时印度、埃及和印尼一起,
是亚非运
动的主要成员,亚非秘书处设在开罗。我在信中要求他们承认和支持新加坡独立,
要求印度
派几位顾问前来训练新加坡的军队,要求埃及派一名顾问为新加坡建立一支海岸卫
队。
    午前我到达新加坡广播电视台录像室,以便举行电视记者会。结果出现了事前
没料到的
情况。开头10分钟左右,记者们提了几个问题,我一一作了答复。一名记者随后问
:“您
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导致今天早上发布宣言的事态发展过程?”
    我追述了两天前在吉隆坡同东姑会谈的经过。我说:“……每当回顾签署协议
,使新加
坡脱离马来西亚的那个时刻,我们总会感到痛苦,因为我一辈子都相信合并和两地
统一。地
理、经济和亲属关系把人民连在一起……我们稍停一下,你们介意不介意?”那一
刻我激动
得不得了。20分钟后记者会才继续举行。
    那不是一次电视直播,因为电视要下午六点才开播,于是我便叫拉曼把这一段
去掉。他
坚决反对,强调报纸肯定会报道,要是电视广播把这一段去掉,让报纸描述这个场
面的话,
绘人的印象会更糟。在这类事情上,我早已发现拉曼是个精明可靠的顾问。他是在
马德拉斯
出生的泰米尔人,有教养,也有学问,已经成了忠心耿耿的新加坡人。我接受了他
的劝告。
于是,在新加坡和国外,许多人看到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当天晚上吉隆坡马来
西亚厂播
电视台播放了记者会的情形,也有这段插曲。在华人看来,像这样失去男子汉应有
气概的表
现,是有失体面的。但是我不由自主。许多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观众同情我
,也同情
新加坡,使人稍感宽慰。

    深受良心谴责

    三天三夜的煎熬折腾,使我心力交瘁。从星期五晚上在吉隆坡时开始,我就没
有真正合
过眼,已几乎精疲力竭。因任务尚未完成,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情感,把精力集中在
下一个步
骤。一旦宣言公布,心情不再紧张,情绪便激动起来。我深受良心谴责,感到自己
辜负了马
来西亚数百万人民,他们是马来亚的华族和印族移民、欧亚裔,甚至包括一些马来
人。他们
同新加坡人民站在一起,抗拒马来霸权,而马来霸权正是导致我们发生争执的根源
。也感觉
背弃了盟友和支持者,包括来自马来西亚其他州——沙巴、沙捞越、摈城、吡吻、
雪兰莪和
森美兰的政党领袖,我感到惭愧。我们一起组成了马来西亚人民团结总机构,一直
在开会和
开展协调活动,以便动员人民,展开主张建立不分种族的社会的运动。我们已着手
建立广泛
的联盟,以便向吉隆坡联盟政府施加压力,争取建立“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而不是
“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执政的联盟是受东姑领导的马来
民族统一
机构(简称巫统)支配的。
    我也因为不得不向英国首相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的总理隐瞒实情而感到悔
恨和内
疚。过去三个星期,我不得已只好背着他们暗中策划分家,虽然他们对我和新加坡
要求和平
解决马来西亚的种族问题,一直静悄悄地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在我们和敦拉扎克进行谈判的三个星期里,这些想法一直在我心中萦绕。只要
较量意志
力的斗争还在进行,我就得沉住气。一旦大功告成,激动的情绪再也抑制不住了。

    华人区欢欣雀跃

    就在我难受的时候,新加坡华人区的商人却欢欣雀跃。他们放鞭炮庆祝脱离吉
隆坡马来
人的种族主义统治,一些街道因此铺满了红色的炮竹屑。华文报《星洲日报》报道
,人们放
鞭炮庆祝伟大的日子来临。它以华人典型含蓄方式说:“或许是预祝中元节呢!”
随后加上
一句神秘莫测的话:“各人心中有数。”《南洋商报》写道:“目的如何?心照不
宣。”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孙炳炎对新马分家的消息公开表示欢迎。他说,第二天
会召开董
事会会议,讨论发动所有注册商业团体、工会、行会和其他民间团体,联合庆祝新
加坡独
立。他还说:“对于最新的政治发展,商家大多觉得如释重负。”
    投资者也感受不到我的痛苦。新马分家第一天股票市场交易旺盛。当时新马证
券交易所
仍然是联合的,它在新加坡和吉隆坡两地的交易室,交易量比上个星期几个交易日
翻了一
番。第二天投资者认定独立对经济有好处交易量就更大。37种工业股当中,25种涨
了。
    但是,在市中心,到8月9日下午,街上却空荡荡的。前一天晚上我把宣言行将
公布的
消息通知了新加坡警察总监黎肯,并把联邦内政部长拿督伊斯迈医生的一封信交给
他,信中
叫他今后听从新加坡政府的指示。黎肯部署了经过特别训练来应付暴乱的镇暴队,
以防万一
亲巫统的新加坡马来人纠众闹事,抗议新马分家。人们经历了1964年的两场华巫种
族血腥
暴乱,深恐再次出现类似的危险。那天下午,镇暴队和镇暴车出现在大街上,车上
有水龙设
备,车窗和挡风玻璃都加上铁丝网,预防暴民扔东西。
    这一天天气溽热,是典型的 8月天。傍晚气温降下来。我相当疲倦,但决定照
常运动运
动,放松自己。在总统府(以前的总督府)的斯里淡马锡官邸①前面,我花了一个多
小时,在
发球练习区挥杆打了150个高尔夫球;心情好了些,吃了晚餐,然后准备会见英国驻
吉隆坡
最高专员赫德子爵。
    这一天早上九点半,秘书接到赫德办事处打来的电话。当时离宣言公布时间只
有半小
时,秘书回电话说我暂时不能同赫德通话。赫德问下午行不行。我回话建议晚上八
点,最后
双方约定7点5O分。
    7 点50分赫德来到斯里淡马锡官邸(基于保安理由,我没住在欧思礼路家中)。1
0岁的女
儿玮玲当时穿着T恤和短裤正在门廊里玩耍。她跟赫德打招呼,问他:“您想见我爸
爸?”
由于独立后,我和他的关系突然变得不明确了,这样的非正式欢迎,算是得体。就
在他从汽
车里出来时,我及时走到门廊欢迎他,问他:“您代表谁讲话?”他说:“嗯,您
当然知道,
我是获任命的驻外专员。”“一点也不错,您是否获得特授的职权来跟我谈新加坡
和英国的
关系?”“没有。”我说:“那就是私下谈话,只是聊聊而已。”他说:“要是您
喜欢这样
说的话。”事情就这么办了。
    事实上,当时我心情一直很沉重。赫德的举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风度翩
翩,俨然
是个受过训练的英国王室近卫骑兵团军宫。1956年英国入侵苏伊士运河期间,他担
任国防
部长,在艾登首相辞职之后跟着辞职,以便对那次的事件负责。他是英国上流社会
的人物,
善于在困难面前挺起胸膛。
    他为防止新马分家尽了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地游说东姑和吉隆坡联邦政府推
行一些政
策,以促进马来西亚内部的团结。他以最高专员的身份不断会晤东姑以及东姑的部
长。他和
在伦敦的威尔逊首相两人,对我主张以宪制方式解决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间的纠纷,
一直给予
大力支持。他们成功地坚持了不应动用武力的原则,否则结果会大不相同。但是分
家肯定不
是他所努力争取的结果。
    当时英国有 630OO名英军、两艘航空母舰、80艘战舰和20中队的飞机在东南亚
保护马来
西亚联邦,但这还是不能战胜马来种族主义的势力。马来领袖,包括东姑在内,担
心一旦同
非马来人分享真正的政治权力,他们就会被压倒。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赫德不了
解这一点。
起初我也不了解,但比他早些看清形势,因为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同东姑、敦拉扎克
和拿督伊
斯迈讨论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会说马来语,赫德不会。我也能回顾过去马来人和
非马来人
摩擦对抗的事件,尤其是1940年和1941年当我在莱佛士学院就读那段时期。我比较
了解马来
人。所以1965年 6月底,当我在报上读到东姑在伦敦患上带状疱疹的消息时,我猜
测他可能
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赫德同我谈了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对话的过程心平气和,双方都尽力约束自己
。他没指
责我,只对我没把事情经过通知他或他的政府表示遗憾。而我却感到悲哀,因为如
果我事先
告诉他东姑要我们脱离马来西亚,而我所要求的是建立约束性比较小的联邦,他肯
定会站在
我的立场上想办法阻止东姑的。这一来就不能排除发生种族暴乱的可能性。在我们
会面的
17个小时后,英国政府承认新加坡独立。
    赫德离开后,我和内阁部长们通过电话谈了又谈,就当天的情况交换了观感,
密切关注
事态的发展。我怕内阁和国会议员们之间会闹严重分裂,因此我要所有部长都在分
家协议上
签名。我知道有几位部长会极力反对分家。
    但我得继续管理新的新加坡的事务。当天我大部分时间是跟我的亲密同僚吴庆
瑞在一
块。内部安全和国防问题得先解决。我决定把内政部和新的国防部并在一起,让吴
庆瑞掌
管。财政部由谁来接管?我们选定了林金山。接下来的问题是国际上的承认,以及
同能够协
助确保新加坡安全和生存的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我们认为人民行动党创始人之一的
拉惹勒南
应该主管外交部。但是当时我们有点茫然,担心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形势。

    该怎么生存下去?

    前途是渺茫的。新加坡和马来亚只隔着柔佛海峡,由新柔长堤连接起来。两地
向来是由
英国当作一个地区统治的。新加坡是英帝国的行政和商业中心。现在我们分了出来
,一切都
得靠自己。马来西亚政府正准备教训我们。他们可能不再让我们扮演传统的角色,
继续成为
他们出入口货物以及为他们提供种种服务的中心。所有新兴国家都在推行民族主义
经济政
策,一切都要自己干,直接同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主要买客和卖客打交道。在这样
的世界
里,新加坡没有腹地,就连我们的饮用水也来自柔佛州,该怎么生存下去?
    让新加坡和马来亚合并是人民行动党的基本宗旨。只有人口比较多,幅员比较
大,才有
可能建国。我们从来就不相信一个商业城市国家能生存下去,搞社会主义的国家更
不必说。
1961年9月,我曾在一次电台广播里作了这样的解释:
    “没有一个政党也没有一个人敢反对合并……合并会实现,不只因为这是人民
行动党的
愿望,也不只因为这是联邦联盟政府的愿望。就像日出和日落一样,这是不可避免
的。两地
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纵横交错,密不可分,谁也无法长期维持新柔长堤的人为障
碍。”
    “我们单独生存不了。如果我们延迟合并,人人都会受苦,不管你是工人、小
贩、书
记、技工还是商人。生意会减少,利润会下降,待遇会降低,工作职位会减少。”
    一些国家原本就独立,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强加在它头上
的。45
个英国殖民地举行了色彩滨纷的典礼,为主权正式由英帝国移交给当地人的政府而
庆祝一
番。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
独立。在
这之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们说服了新加坡70%的选民在全民投票中投赞成票,
赞成同马
来亚合并。我们说过,一个独立的新加坡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现在,让新加坡生存
下去却成
了吃力不讨好的任务。我们如何才能使一批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和亚
洲其他地
区,使用多种语言的移民形成一个国家呢?
    新加坡是个小岛,退潮时,面积只有214平方英里。它是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
地带,
所以繁荣发展起来。随着新马分家,它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在我们的 200
万人口当
中.75%是华人。在居住着1亿多马来印尼穆斯林的3万个岛屿的群岛里,我们的华
族人口简
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敌对的环境里
如何谋求
生存呢?
    这期间,不但新加坡自1819年开埠以来所依赖的转口贸易前途难卜,随着英帝
国的瓦
解,新加坡维系英帝国方面的战略价值也跟着消失。英国在新加坡的防务开支占新
加坡国内
生产总值的20%左右。英国军部直接给3万名工人提供职业,也间接雇用另外l万名
家庭佣人。
除此以外,还有应英国军人需要而产生的裁缝师、店主、酒吧餐馆的员工。在新加
坡人口增
长率每年高达2.5%,使政府在提供职业、教育、卫生服务和房屋方面承受巨大压
力的时候,
他们的存在给超过10%的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而且这一时期房屋匮缺情况尤其
严重,经
过战争岁月的破坏,没有足够的房屋可以满足需求。另外职工会和华校生的激进行
为,使新
加坡在世界投资者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名声。
    但就这一天来说,我们终于平安度过,这使我松了一口气,感到心情舒畅。半
夜过后很
久我才上床,人是困倦了,却不想睡。直到凌晨两三点我累极了,才合上眼,潜意
识里还在
同问题搏斗,不时感到心绪不宁。这些问题要怎样解决?这就是40年来学习、工作
和斗争
的最后结果吗?新力坡的未来展望如何?我将在接下来的另一个40年里,为这些难
题寻找
答案。
    ------------------------------------------------------------
    注:
    ①新加坡总统府内的一座建筑物.在1959年至1990年间,是新加坡总理的官邸

    --------------------
  亦凡书库扫校

 


--


——苍 天 一 孤 影,碧 空 孑 然 行——
~

※ 修改:.ying 于 Aug 23 17:36:25 修改本文.[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