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ing (once an eagle...),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07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Aug 23 17:37:57 2000), 转信

第六章 心惊胆颤过日子

-------------------------------------------------------------------------
-------

    离职前一天,我在国泰大厦乘电梯下楼时,那位自从相识后跟我很要好的电梯
管理员偷
偷儿地提醒我要小心,因为我在日本宪兵队办事处的档案已经被取了出来,当局对
我特别注
意。我不寒而栗,心想究竟是什么事引起他们的注意呢?
    从1943年末开始,粮食越来越缺乏。日本海军在中途岛之役和珊瑚海之役中,
损失惨
重。他们已经丧失了制海权。日本的船只屡遭同盟国的潜水艇击沉。就连白米的传
统出口地
泰国也无法把米销到新加坡。究其原因,如果不是因为日本人不愿意向泰国人买米
,就是因
为他们没法子把米运到新加坡来。
    我们只好把霉烂、虫蛀的陈米同马来亚出产的白米掺在一起煮着吃,而且还得
找替代品
以补不足。我母亲就像许多人的母亲一样,充分利用我们所能取得的一点玉蜀黍和
粟米,以
及我们平时连碰也不想碰的蔬菜,如番薯和木薯的嫩叶,加进椰浆煮成菜肴,吃起
来倒是很
可口。这些食物看起来量很多,却没有什么营养,难怪我和弟弟饭后一小时,肚子
又饿了。
肉类简直成了奢侈品。牛肉羊肉很少见,猪肉比较容易买到。我们可以自己养鸡,
可是谈何
容易,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吃剩的东西可以作饲料。
    在日本占领时期,我母亲足智多谋的天赋受到严峻的考验。由于通货膨胀,我
和父亲与
弟弟金耀的薪水合起来还是微不足道,她便开始搞各种各样的生意。她出身于海峡
土生华人
家庭,自小学会烹饪和烘烤。首先她做糕来卖。不久面粉和牛油缺货,她就改用木
薯粉、米
粉、硕莪粉、椰浆和椰糖作原料。她也用鲜奶制成炼奶。她是一个烹饪能手。后来
我当总理
时,她为了打发时间,便给外国人的眷属,包括外国使节的夫人教有关海峡土生华
人的烹饪
法。接着她出版了《李夫人食谱》一书,这本书直到她逝世后销路还很好。
    市面上样样东西都供应不足。汽车从道路上消失了,只剩下日本军方和平民要
员的汽车
还在行驶。少数本地人虽有汽车,却买不到汽油。的士改装后用木炭和木柴驱动。
脚踏车的
外胎和内胎不久也用尽,本地制造商只得生产实心的硬胎。用硬胎骑起来,车子颠
得很厉
害,但总比骑在钢圈上好得多。
    到1944年初,我的脚踏车已经靠硬胎转动了,可也有值得安慰的地方。由于汽
车、罗
厘和巴士很少,在路上骑脚踏车可以通行无阻。纺织品也很缺乏,于是我们把窗帘
和桌布改
制成长裤和衬衫。穿短裤也有好处,不但能节省布料,而且穿起来很凉快。当时,
电力供应
不足,风扇哪里用得上?所有进口货都变得很宝贵。酒如果保存得好,很受搞黑市
买卖赚大
钱的暴发户和日本军官的欢迎。酿酒厂在本地纷纷设立,生产本地的白兰地、威士
忌,以及
用米、木薯、番薯或粟米酿制的华人爱喝的各色杂酒。有些很不错,有些很难喝,
有些喝了
会中毒。
    这期间,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到1944年年中,严重的程度使我不能再靠薪水过
活了。
解决办法倒有一个。虽然我平时得到米、油、食物和香烟的配给,但是到黑市去做
经纪人却
能有较好的额外收入,而且赚钱也比较容易。由于市面上存积的战前英国药品一天
天减少,
这方面的黑市买卖显得很活跃,最珍贵的药品要算是英国梅与贝克公司制造的“磺
胺氮苯
693”了。其他有利可图的东西就是尊尼沃克威士忌和轩尼诗白兰地等名酒,还有密
封的50
支罐装英国香烟、首饰、地产和海峡殖民地货币。
    黑市经纪人的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谐街和莱佛士坊附近的珠烈街。1944年我
加入了
他们的行列,学习怎样囤积各种物品,尤其是价格低廉的小首饰。买下后,搁上几
个星期再
卖出去,价格肯定会上涨。如果你有好的关系,钱是很容易赚的。一方面,你会看
到过去的
中产阶层人士,为了活命不得不把祖传宝物拿出来变卖。我母亲认识不少过去富贵
人家的太
太小姐,她们在新加坡粮食日益匮缺的时候,需要变卖首饰和房地产。像我这样的
经纪人,
就会把这些东西卖给另一些人。这些人希望把东西卖给急于把香蕉票转换成较有长
久价值的
东西的日本平民,或是把它们送给负责发出合同的日本军官。
    生存的关键往往在于偶然的机遇。这期间我开始经营一种生意,它改变了我一
生的历
程。我在从事黑市买卖时,遇到莱佛士学院的理科毕业生杨玉麟。战前他在华侨保
险公司任
职,这家公司设在珠烈街的华厦。我和杨玉麟经常到谐街一家由客家两兄弟经营的
金店去,
两兄弟当中弟弟也是莱佛士学院的毕业生。像我这样只作小首饰黑市买卖的经纪人
,都以这
家金店为聚会处。这时,珠烈街的印度文具商巴斯莱兄弟问我能否提供文房所用的
胶水,当
时市面上正闹胶水荒,战前的存货所剩无几。也许我自己能够制造一些应市?我问
杨玉麟能
不能制造,他说能,只要用木薯粉和石炭酸作原料就行。于是我出钱资助这个试验

    玉麟的制造方法是把木薯粉倒入一个椭圆形的大锅,再把大锅放进一个热油滚
滚的镬
里。他用的是红棕油。当时红棕油到处可以买到,价钱也很便宜。镬里的油一直保
持高温,
把木薯粉烘热,同时还要不断搅拌,使木薯粉变成深褐色的糊精,看起来很像美丽
的焦糖,
连味道也很相像。接着就加水,使“焦糖”溶解而变成胶水。最后在胶水里加入石
炭酸,作
为防腐剂,以免霉菌在胶水里滋长。胶水制成后,倒人司各脱鳖鱼肝油的空瓶子。
我发现这
种瓶子很多,卖得很便宜。我以“速粘”的牌子,把胶水推人市场。我的一个富有
艺术天分
的朋友何国和替我们设计了美丽的商标,以白色为底,衬托出浅褐色的文字。
    胶水一出笼,倒是相当能卖钱,我们便设立了两个制造中心。一个在我家,有
母亲和妹
妹做帮手;另一个在杨玉麟家里,他的太太和妻姨柯玉芝是得力助手。柯玉芝这女
孩子在莱
佛士学院读书时,成绩比我好。我再次遇见她,是在骑着硬胎脚踏车第一次到中巴
鲁找玉麟
的时候。我到了那里,她正好坐在走廊上。我问她玉麟在哪里,她脸露笑容,指着
角落的一
道楼梯。如今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面。她在家里闲着,由于没有佣人,帮做一些
零星家
务。制造胶水是另一种零星工作,但有酬劳,只是数目很少。我常去,以了解胶水
生产的情
况,谁知两人在往后几个月中产生了友谊。

    一件非同小可的事

    到1944年9月,我们之间的友谊发展到我可以邀请杨玉麟夫妇和柯玉芝(现在我
叫她
“芝”)到大世界一家华人酒楼,参加我庆祝21岁生日的晚宴。这是我第一次邀请她
外出。
不错,她是在姐夫陪伴下赴宴的。但是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孩子接受邀请,参加一
个年轻人
的21岁生日宴会,可就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了。
    制造胶水的工作维持了六七个月,到1944年末就停了。这时候,战事对日本极
为不利。
商船很少到新加坡来,贸易停顿,商业更是委靡不振,一般办公室用不着胶水了。
我只好停
止生产,但却继续到中巴鲁探望芝,跟她聊天,保持我们的友谊。
    到了5月,日本军队尝试从缅甸攻入印度,却在英帕尔和科希马两地受挫。史林
将军麾
下的英军和印度部队坚守阵地,顶住了日军两个月的围攻,反而是日军给养断绝。
日军的交
通线从东京伸展到泰国、缅甸和印度,英军方面的交通线却短得多,何况他们还有
空运支
援。这一次,可轮到日军弃甲而逃了。可是,他们一面撤退,一面仍奋不顾身同英
军展开激
烈的战斗。我记得在报上看到新闻说当英军向曼德勒挺进,并沿着若开海岸南下时
,日军怎
样拼死进行顽强的抵抗。我敢肯定,英军不久将会以同样的方式,沿着马来半岛大
举推进,
我担心到时日军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这一来,英军要收复新加坡,必须同日军逐
街逐屋战
斗到底,造成平民的惨重伤亡。发生这种事情只是时间问题,也许只要一两年。
    我觉得最好趁局势还很平静的时候离开新加坡。我可以向报道部辞职,没有人
会怀疑我
的动机。于是,我请几天假,北上马来亚。我到槟城和金马仑高原实地探查,要了
解哪一个
地方比较安全。我乘火车从新加坡到槟城,再转到打巴。从打巴到金马仑高原,我
搭一辆运
菜的顺风车,坐在司机旁边。在金马仑高原度过两晚后,我同样搭顺风车回到打巴
。来回的
路程很吓人。为了节省汽油,司机在两个半小时的行程中,大半时间把引擎熄掉,
让车子沿
着陡峭婉蜒的公路滑行。
    我在槟城的时候住在韩瑞生家里。1942年,在日本占领新加坡大约四个月之后
,他把妻
子和初生女儿送回槟城,然后寄宿在纳福路我家,每月付点膳宿费。我们两人共用
一个房间,
成为要好的朋友。但是九个月后,他认为不值得再留在新加坡,便回槟城去了。毕
业那年,
他是莱佛士学院成绩最好的理科生,而且成为当年海峡殖民地常年征聘的两名公务
员之一(
他后来成为我们的财政部长)。但是,政府给他的薪水很少,配给品也不够,总之他
所赚的
钱不够养家,便决定回槟城,跟妻女住在一起。
    我在槟城四处走动时,虽然很少看到军事活动,但是我不认为那里会平安无事
。英军在
南下新加坡时,必然以槟城作为垫脚石。到时,免不了会发生巷战,双方的军队会
逐房逐屋
打下去。于是,我继续前往金马仑高原,莫里斯·贝克的家就在海拔3200英尺的冷
力村。
他是我就读于莱佛士学院时的校友,正跟一些朋友靠储蓄过活,同时种些蔬菜和块
根作物。
我这次旅途的全部费用,就靠半打锄头卖来的钱。这半打锄头是我从新加坡买来的
,脱手时
赚了一大笔。这里的农夫正迫切需要这种钢制锄头来干活。我乘火车回新加坡时,
买了一篮
漂亮新鲜的蔬菜,都是新加坡无法买到的。我花了一天半的时间,一直守着这篮菜

    我一回到家,就跟母亲商量,我们认定最好是搬到金马仑高原去。第一步是把
纳福路的
房屋的租用权卖给一批在“组合”工作的日本人。他们付给我们为数相当可观的6万
元香蕉
票,好让我们迁出,把这座租金受统制的房屋移交给他们。接着,我向报道部递交
了一个月
的辞职通知。

    有人跟踪我

    离职前一天,我在国泰大厦乘电梯下楼时,那位自从相识后跟我很要好的电梯
管理员,
偷偷儿地提醒我要小心,因为我在日本宪兵队办事处的档案已经被取了出来,当局
对我特别
注意。我不寒而栗,心想究竟是什么事引起他们的注意呢?我只好打起精神,准备
面对即将
到来的盘问。但是,日本宪兵并没有传召我去,而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觉得有人
在跟踪
我。不论白天晚上,总有人跟在我后头。我始终不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所有可
能的原因
我暗自一一研究过,唯—的结论是有人向日本宪兵密告我是亲英分子,说我把对日
本极为不
利的战争消息泄漏出去,这就是我要离职的原因。每次至少有两个人出现在维多利
亚街我们
新搬进来的店屋外面。我们是在迁出纳福路的房子之后,搬到这座店屋来的。房东
是父亲的
雇主,也就是亚历山大路的油供部门。其实它是一个刚翻新的汽油站,地上堆着一
桶桶的润
滑油,地下还埋着一个汽油箱。楼上是住房,还有浴室和厨房。
    为了证实我的确被跟踪,我叫弟弟金耀和天耀从楼上窗口向下窥视,注意那两
个华人的
动静。他们坐在勿拉士巴沙路和维多利亚街角头的一张凳子上,两辆脚踏车就停在
附近。后
来,我故意骑脚踏车在这个街区绕一圈。我回来后,两个弟弟证实我一出门,那两
个人也跟
着走;我回来时,他们也跟着来。我的心不禁往下沉。我把这情形告诉母亲,而且
认定我还
是不要离开新加坡为妙。如果我尝试离开,日本宪兵很可能把我拉到宪兵部去,进
行严厉的
盘问。假如我留下来,大大方方的四处走动,从事黑市买卖和制造胶水,过着与世
无争的日
子,相信日本宪兵不会找我的麻烦。
    这种捉迷藏的游戏延续了八个星期左右。偶尔在凌晨两三点夜深人静时,一辆
汽车突然
间从维多利亚街经过,停在这条街和勿拉士巴沙路的交界处。这时候,我一想到日
本宪兵可
能来找我,心里头所产生的恐惧感是很难形容的。跟多数人一样,我听说过日本宪
兵拷打人
时手段是多么毒辣。他们戴着白色的臂章,上面印着“宪兵”两个红字。他们的权
力是不容
置疑的,就连高级军官也不敢过问。他们的总部设在史丹福路基督教青年会会所,
分部分别
设在欧思礼坡、史密斯街和桥南路中央警署。住在这些宪兵部附近的人家说,他们
经常听到
受害者遭拷打时的哀号声。日本宪兵料想这些声音会使邻近的人家产生恐惧的心理
,他们会
把内心的害怕传开去。这是日本政府故意采取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恐吓当地的老
百姓,使
他们服服帖帖,易于控制。
    我跟任何地下组织和传播同盟国消息的网络都没有联系。我没有必要秘密收听
任何无线
电广播,因为我的工作就是处理西方的新闻报道。我下定决心,如果不幸被捕,我
会告诉他
们我所害怕发生的事,就是英军攻占缅甸后,将会着手收复马来亚”从而挥军南下
攻打新加
坡。届时,日军势必作战到底。因此,我曾打算离开新加坡,到金马仑高原种木薯
、番薯和
蔬菜,因为金马仑不是英军南下时的必经之道。我将提出证据,说明曾经到过槟城
和金马
仑,两个月后母亲和弟弟也跟着去,以证实我的估计,也就是金马仑是我们举家迁
居的最好
的地方。然而有一天,日本宪兵对我的监视突然停止了。前后被监视了两个月,真
叫我心力
交瘁。
    由于缺乏需求,我不再制造胶水了。后来,我跟一个名叫刘友霖的上海人合伙
搞生意。
他大约三十五六岁,从事建筑业,是个小承包商。他没有合伙人。我能讲日语,他
不能。我
们能够从日本公司和驻扎在新加坡的日本部队那里找到一些零星的工作。为了扩大
我们同日
本平民方面的接触范围,我们也跟一个叫做影山的合伙。他是一个日本平民,也是
三十五六
岁,是“组合”的雇员。由于日本船只不断被同盟国击沉,商品越来越少,“组合
”里没有
什么事可做,他便决定自行创业,充当日本大公司、军部和本地供应商的中间人。
他和我相
辅相成。刘友霖有建筑专长,而且跟我们所需要的二手承包商、木匠、石匠和砌砖
工向来有
联系。我们三人合作,生活过得相当不错。

    继续做黑市生意

    我继续做黑市生意,凡是可以买卖的东西我都乐意充当经纪人。这些东西包括
我上面说
过的品目,如西药、小件首饰、地皮、洋酒、密封的英国罐装香烟。我搞得很成功
,这是一
种肯定不会亏本的生意。市面上每一种物品都供应不足,而且越来越少。高通胀意
昧着物价
永远不会下跌。但是你必须有资本,才会富上加富。我筹到一些钱,而且很快地就
累积了更
多钱。我知道手上一有现款,就得把它转换成比较具有永久价值的东西,要不然手
上的钱很
快就会贬值。为了急于把香蕉票换成财物,我绘自己买了一张大号的台球桌。经过
一番修
补,再徐上清漆,换上绿色桌呢,垫平后安放在维多利亚街房子的楼上。1945年三
四月,
父母亲的一个朋友迁出华厦的住房,建议我们租用。我们立刻把它租下。这一来,
我便能够
把维多利亚街的房子用作搞生意和娱乐的场所了。说到搞生意,是因为这座房子隔
壁,有一
间用红砖砌成的角头店屋,专卖糕点和面包。我们这些经纪人经常在这里聚会,交
换消息,
并商定交易。说到娱乐,却是因为那张台球桌就在这里。这期间,我过的简直是存
在主义者
的生活,每过一天,就意味着英军的反攻又近了一天。这对本地人来说,却是越来
越危险
了。可是日子总得过下去,大家依然如往常一般地生活。
    到了1945年3月左右,数干名身穿麻袋的爪哇劳工,像无主的孤魂,在新加坡街
头游
荡,饱受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之苦。日本人当初强征几十万爪哇人到泰国修筑泰缅铁
路。到
1944年末,由于英军节节挺进,建筑工事被迫放弃,他们再也没有什么用处了。日
本人用
火车把这些爪哇劳工送到新加坡。他们一到丹戎巴葛火车站,日本人便把他们放走
,听其自
生自灭。日本人根本没船把他们送回爪哇去。
    这些劳工异常虚弱,而月被吓得连向小贩摊位拿点别人吃剩的东西也不敢。他
们只能从
垃圾桶里找点腐烂的食物来吃,夜间则睡在人行道上,每天早晨市政局的垃圾车往
往要收拾
几十具尸体。这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本地人对他们的处境很同情,却无法伸出援
助之手,
因为自己也缺乏粮食。这年头,每个人只顾自扫门前雪了。
    同年9月,英国人重返新加坡时,发现还有80O0名骨瘦如柴的爪哇人流落在这里
。当
年日本人总共从缅甸、马来亚、爪哇和泰国强征了27万名苦力,送到泰国修筑泰缅
铁路,
到1944年8月就死了15万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流落在新加坡的80O0名爪哇劳工,

绝望中挣扎,随时会倒毙街头。当局不得不把他们从躺着的地方带走,送到医院接
受紧急治
疗,几个月后,他们才被遣送回爪哇。
    同年5月,有关德国战败和投降的消息传来了。如今整个战争目标转向日本。每
个人都
知道,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记得我在报道部工作时,编辑过缅甸战役的新
闻电讯。
我很担心老百姓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对我来说,只要我尝试离
开新加
坡,就会被日本宪兵抓去关起来并受盘问,所以我决定留下来。
    1945年8月6日,突然间一颗新奇的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这个消息只出现在8月
l1
日的《昭南新闻》上,而且是刊在报头栏.内容是“日本抗议广岛于上星期一被一
种新式炸
弹攻击”。可是,那些收听过英国广播公司短波广播的人已经把消息传开去,说日
本遭到一
种威力强大、具辐射性的新型武器攻击。我们都觉得日本的末日快到了。8月15日,
日皇
向臣民广播,并宣布日本投降。我们几乎马上听到这个消息,因为人们变得越来越
大胆,许
多人收听同盟国电台,尤其是英国广播公司电台的广播。这个消息一直到8月20日才
刊登
在《昭南新闻》上,而且还是在刊载日皇“诏书”全文时才透露出来的。这场战争
终于在没
有进一步厮杀的情况下结束了。我们侥幸得救,避免了一场如仰光和曼德勒所遭遇
的生灵涂
炭的浩劫。
    然而在日皇广播之后三个星期,还没有英军登陆的迹象。英军原本谨慎地拟定
了反攻计
划,并准备苦战一场。现在的这种局面很不正常,跟三年零六个月前英军投降,日
军尚未有
效控制局势时的情形不同。跟英军相反,日军并未被击败.士气也不低落。虽然他
们感到泄
气和慌乱,却仍然控制着局势,而且有力量可以伤害我们。当本地人控制不住内心
的喜悦公
然庆祝日本战败时,日本兵经过,往往闯入庆祝场所,把饮酒作乐的人打几巴掌。
日军原本
以为英军会跟他们算账,并因他们干下种种罪行而予以惩罚。他们也担心在英军抵
达时,本
地人会攻击日本军官。据说,有人听到日本军官的食堂传来几声枪晌,原来有几名
军官因不
肯接受投降而切腹自杀或是较不痛苦地饮弹自尽。本地人可说很幸运。据我所知,
日本人并
未杀害平民,也没有邪恶或残暴的事件发生。他们不去理会当地的老百姓,直到英
军接管为
止。
    8月22日((昭南新闻))刊登了昭南岛厚生科长筱崎护的一篇告市民书。他说:“
从这
个观点看来,天皇由于对国民深切爱护,不忍看到他们遭受极度的痛苦,所以当美
国、英
国、苏联和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建议时,天皇决定接受。
    “我们日本人深感遗憾,没有机会进行决战。但是,由于新式炸弹的动用,如
果战争继
续下去,将不符合人道精神,也意味着整个世界的毁灭和文明的终结。
    “我们希望民众了解,如今战争已经结束,每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和循规蹈矩。
本政府即
将移交给下届政府。凡属公众或政府的财产,都应予保护,任何人都不许偷窃或抢
劫。这种
行为将是人民的耻辱。每个人都应当在新政府治下,遵守秩序,保持良好的行为。
    “战争结束后,免不了会经历各种困难,但是全体人民应当同新政府合作,不
许制造麻
烦。我们再次感谢昭南岛人民在过去四年来的真诚支持与合作。”
    大多数人倒是循规蹈矩,不敢胡来。1941年跟1945年的唯一不同点是,这一次
警察出
现在街道上。那些涉及拷打或是同日军密切合作的人,都设法逃走,好多逃到内地
躲起来。
但是,也有些人深信重返新加坡的英军会谅解他们的处境,他们当年只是做本分的
工作而
已。这时候,市面上传出一些可怕的谣言,例如:巴西班让的马来人准备在英军接
管新加坡
之前,到中巴鲁屠杀华人,据说这些马来人曾经跟日本人勾结。幸亏什么事也没发
生,倒是
发生了不少为报复而杀人的事件。但是社会秩序还算不错。大举抢劫的事不曾发生
,跟当年
英军投降时的情形刚好相反。
    --------------------
  亦凡书库扫校

 


--


——苍 天 一 孤 影,碧 空 孑 然 行——
~

※ 修改:.ying 于 Aug 23 17:39:37 修改本文.[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8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