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yt (钝剑◎碎了),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重说闻一多(二)/谢泳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Dec 24 08:41:07 2000), 转信

发信人: windbill (大风), 信区: Tsinghua90
标  题: 重说闻一多(二)/谢泳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Dec 24 00:48:05 2000)

                          二、清华出身
    闻一多生活的时代,中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学。他的家乡湖北浠水是一
个很闭塞的地方。梁实秋就说过:"闻一多的家乡相当闭塞,而其家庭居然指导他
考入清华读书,不是一件寻常的事。"这样的事在那样的时代,一般只会发生在对
外面世界有所了解的家庭当中,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闻一多出身乡绅之
家的一个原因。闻一多报考清华的那年,清华只在湖北招四名学生,那年的作文
题目是《多闻阙疑》,正好应了闻一多名字的来历。少年闻一多读过不少梁任公
的文章,学得了一些梁任公的文笔,所以他的作文受到了主考官的赞许。但闻一
多的其它功课平平,他只被录取为备取第一名。
    闻一多是1912年进入清华学校读书的,他在清华一呆就是十年,在闻一多的
一生中,清华可以说是他的精神家园,他在这里读书,后来又在这里当教授,他
早年的民主思想是在清华萌生,中年的时候,他的民主精神又在清华成熟,在闻
一多的生命中,没有比清华更重要的地方了。清华是他的起点,但又是他的终点

    清华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大本营,这一百年来,中国重要的知识分子多数
出身清华,就是那些不是清华出身的知识分子,一生当中也很少不和它发生关系
的。清华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中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地方。它最重要的一
个历史人物是胡适。胡适出身清华,但他后来又长北大,北大虽然比清华的历史
要长,但中国早期重要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多数是由清华出来的,所以我们对于
早年的清华不应当再有成见,而是要公正地评价它的历史作用。过去说到闻一多
进入清华,比较有影响的一个认识是说他:"随着许多达官贵人和豪门望族的子弟
一道,走进了美帝国主义者用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庚子赔款堆砌起来的清华留美
学校。"(史靖《闻一多》)这个说法现在人们已经不相信了。因为这是不符合历
史的。梁实秋在他回忆闻一多的文章中就批评过这个评价,他的意思是说,八国
联军中只有美国一家在中国办了清华学校,而其它的帝国主义,包括俄国却什么
也没有做。对于早年清华的历史,我们也还是要少一些偏见,只要它的好处多于
坏处,就不能再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推断庚子赔款的动机,它毕竟为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准备了最初的人才,这些人才分布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各个方
面。
    清华学校是用美国退还庚办起来的学校,创办于1911年3月。1912年称为清华
学校。这是一个奇特的学校,中等科四年,高等科四年,前后一共八年。学生在
十四岁以前进入。招生名额按各省分担赔款数额分配。入校学习八年后,全部资
送美国留学。
    正常情况下闻一多在清华应该是八年,但他在进入清华第二年时,因为英文
跟不上而留了一级,最后因为闹学潮又留了一年,前后就是十年。闻一多在清华
的十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十年。梁实秋曾说过:"他的同班朋友罗隆基曾开玩
笑的自诩说:"'九年清华,三赶校长'。清华是八年制,因闹风潮最后留了一年。
一多说:'那算什么?我在清华前后各留一年,一共十年。"(《谈闻一多》)从
这些玩笑式的言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清华对闻一多那一代人的吸引力。留级是
一般学生不愿多提的事,但在清华学子中,他们却以能在清华多呆几年为荣。
    闻一多的清华岁月,与他后来的变化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他在清华不是一
个对政治真正有兴趣的人。梁实秋说他:"他不善演说,因为他易于激动,在情绪
紧张的时候满脸涨得通红,反倒说不出话。学校里闹三次赶校长的风潮,一多都
是站在反抗当局的一面,,但是他没有出面做领导人。"
    在去美国留学前,闻一多在清华就给他的老师留学了非常好的印象。他的清
华同学浦薛凤在一篇回忆他们清华国文老师赵醉侯的文章中说:"他告诉我说:'
我一生教过的学生,不下万人,但真正让我得意的门生,只有四人。'赵醉侯老师
反复所指之得意门生四人,乃是我辛酉级(本级毕业留美,应在1922年夏,在毕
业前后概称辛酉级)罗隆基(字努生)闻多(后来改名一多)何浩若(字孟吾)
及浦薛凤(字逖生)。"赵醉侯还写过这样一首诗,其中四句是这样的:"清华甲
第首推罗,其次雍雍闻浦何,风雨鸡鸣交谊切。朝阳凤 颂声和。"(《传记文学
》第45卷第3期73页)和闻一多并称的这四个同学,后来在美国都学了政治学,而
只有闻一多一个人学了美术,有趣的是,那三个学了政治学的人,在四十年代都
没有闻一多激进,那时闻一多和他的清华同学已经不是同一类知识分子了。


--

                   真爱无痕,真水无香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