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yt (钝剑◎碎了),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重说闻一多(十二)/谢泳 
发信站: 听涛站 (Tue Dec 26 08:49:02 2000), 转信

发信人: windbill (大风), 信区: Tsinghua90
标  题: 重说闻一多(十二)/谢泳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Dec 24 10:14:30 2000)

                          十二、 离开北平
    闻一多是七七事变以后离开北平的。抗战的爆发,打被了闻一多在清华平静
而安详的生活。这一突然发生的历史巨变给任何人的心理都带来了冲击,闻一多
尤甚。事变发生时,正是闻一多在清华教书满五年之时,按清华规矩,教授教书
教满五年有一年的休假。这一年可以出国,经费由清华提供,也可以在国内做研
究,薪水照发。闻一多那年不想到国外讲学,他想回老家读书。但局势的突变,
完全打破了闻一多的生活安排,一时间,他的心情很坏。他在给他妻子的一封信
中说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他说:"现在计划是有了,要走,三天内一定动身,再
过四五天就到家。------ 写到此处,又有人来电话报告,消息确乎缓和了,为'
家'设想,倒也罢,虽然为'国'设想,恐非幸事。------ 反正时局在一个月内必
见分晓,如果太平,一个月内我们必回来,否则发生大战,大家和天倒,一切都
谈不到了。----- 这一星期内,可真难为了我!在家里做老爷,又做太太,做父
亲,还要做母亲。不弟闭口不言,只时来我身边亲亲,大妹就毫不客气,心直口
快,小小妹到夜里就发脾气,你知道她心里有事,只口不会说罢了!家里既然如
此,再加上耳边时来一阵炮声、飞机声,提醒你多少你不敢想的事,令你做文章
没有心思,看书也没有心思,拔草也没有心思,只好满处找人打听消息,结果你
一嘴,我一嘴,好消息和坏消息抵消了,等于没有打听。够了,我的牢骚发完了
,只盼望平汉一通车,你们就上车,叫我好早些卸下做母亲的责任。你不晓得男
人做起母亲来,比女人的心还要软。"(《闻一多年谱长编》500页)闻一多当时
并没有想到立刻离开北平,他对他的一个学生说过:"昨天我都没有走的意思,今
天我才突然有个必须走的念头。"
    匆忙离开北平,对于闻一多来说是突然的,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了,从理智上
说,国家遭此大难,一个读书人也没有什么想不通的,但从感情上来说,原有生
活秩序的改变一时又很难适应。告别北平,加入逃难者的行列,真是让闻一多感
慨万千。他在逃出北平的途中还遇到了臧克家。臧克家回忆说:"七月十九号我离
开了北平,在车站上碰到了一多先生,他带着家眷和一点随身的东西。'闻先生那
些书籍呢?'只带了一点重要稿件。国家的土地一大片一大片的丢掉,几本破书算
了什么?'他很感慨,我很难过。在天津换车,人向车上挤,像沈在水里争着一个
把手。我从窗子里爬了进去。闻先生赁了一个红帽子的帮忙,全家安然登车,他
一下给了那个人五元一张的钞票。"(《闻一多年谱长编》501页)在天津火车站
,闻一多买了份报纸,上面刊登着蒋介石在庐山邀请著名教授和社会名人商讨国
事的谈话情况。闻一多觉得这些谈话离现实较远,但仍感到一些安慰,他相信会
出现全国抗战的局面。当时,闻一多的许多朋友如胡适、罗隆基、梁实秋、浦薛
凤、庄前鼎等都出席了庐山谈话会。


--

                   真爱无痕,真水无香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