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tyle (神仙一把抓),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转载] 《关注》--清明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Mar 22 12:19:12 2001),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eeling 讨论区 】
【 原文由 Style 所发表 】
儿时的清明节如同一个假日,因为要去上坟。这对一个每天被关在学校里的我来说
,成了一次郊游。另外,这一天也能吃到不少甜美的食品。
清明的前几天,母亲便开始忙起来,准备上坟用的果品。一共有八处坟,所以要准
备八份果品。果品不必太好,但也不能太随意,因为母亲害怕在兄弟中显出简陋来。除
了果品,还有纸钱。所谓纸钱,却没有钱的模样,是用来贴在坟上用的,只有清明这天
才用的,而不是用来烧的。母亲会计算得很准确,把果品和纸钱都分好了八份。
清明这天是很热闹的,郊外的公路上人头耸动,经常是堵车。鞭炮声从来没有停过
,空气中也因此有一股很浓的硫磺味。南方的清明已经很暖和了,春风吹面是柔和的,
很像一首歌里唱的:"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
小时候的我,对黑色的柏油路都感到新鲜,一路上东张西望,见到不少大车,还有
新奇的东西。我坐在父亲的二八自行车的前杠上,双手扶着车把,还不时玩着车把上的
车铃,远远见了人就猛响一阵。郊外此时已经是人山人海,远远看去,就是一片人头,
坟地里,是花花绿绿的纸钱贴满的坟头。坐在前杠的感觉并不是很好,因为首先到了奶
奶的坟前时,我的两条腿全木了。
我记得奶奶的坟是在一个陡坡的上面,当大人们费力地推车上坡的时候,我会从旁
边抢先冲上坡,然后得意地在坡上等候。奶奶很早就去世了,我没有见过她。大人们偶
尔会说起一些奶奶的事情,然后叹奶奶没有享福。而这时的我正在找小石头,把一张张
的纸钱往坟上压,或者,我便从堂兄手中替过描字的毛笔,让堂兄去点鞭炮。描字要很
小心的,因为墓碑上的碑文是凹刻的,毛笔蘸着红漆,要不多不少正好描出笔画来,不
能多出来,否则大人便要责骂我们书法白练了。除了碑文,还要描墓手,墓手是墓两边
的两支像手一般的伸出的部分,需要顺着上面的螺旋画出一条螺线来。描完红字,我也
就没有事可以做了,就会四处乱跑,去看一些新鲜的玩意儿,直到母亲开始唤我。墓旁
边除了墓还是墓。我记得只有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是粉红色的,长满了刺,而且茎极其
坚韧,我都扯不断,于是每年都想,我明年要带一根小刀来,可惜第二年总是忘记。每
每我跑远了之后,母亲就开始唤我,大人们都收拾东西准备去下一处了,我们几个孩子
在奶奶的坟前磕完头后,便拎起各自的袋子往下一处走去。
另外的几处都很分散,我经常能抢先找到,借以显示自己记忆力之好。此时的我会
高站在坡上,然后大声唤着不远处的大人们。每一处都是描字,上香,压纸钱,烧纸钱
,放鞭炮,磕头。果品在上坟之后,经常就是孩子们的点心,所以跑累了的我觉得味道
特别好。我嘴里嚼着些东西,一边看着远处的人放鞭炮。有一种很大的鞭炮,声音特别
响,经常看见对面坡上忽然升起一团纸花,然后才听见一声闷响。儿时的我对这种鞭炮
极其向往,直到有一次听说了一个小孩点着鞭炮后把打火机扔了出去把鞭炮塞进兜里的
惨剧。大人们烧纸钱的时候,我经常在旁边看着火苗,我喜欢看纸被一点一点烧掉的样
子,压在下面的纸钱通常烧不尽,我便折了一根小棍子,把它们翻个个。小棍子在纸钱
边上挑起一点,便腾出一团火苗,欢快地跳动着。棍子经常要烧着了,我会找一个小水
坑,然后"呲"的一声把火淹灭。我的衣服经常会因为火星溅在上面而烧出一个小洞,免
不了母亲的责骂,但是我还是好玩火。
八处的墓都扫过后,我们就准备回家了。十几年前的叔叔还很年轻,还在城里念书
,他通常会在路口的小店里请大家喝可乐。我们几个孩子是非常好奇的,对那种冰冷而
刺激的液体十分喜好,总是用吸管慢慢品尝。而大人们则摇头说不对味,不如啤酒顺口
。喝完可乐,大家就各自回各自的家了。清明节便这样过去了。那时的我只有七八岁左
右。
此时,我在外读了两年的书了,已经有两年的清明没有回家去上坟了。儿时的我却
把清明假日般地挥霍掉了,现在想想,不禁感到可惜和无奈。
--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 转载:.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