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okie (山岚),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短短年华(九)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8月25日00:21:5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九
该镇因三国时期曹操领兵打仗开挖漕河运载粮草而得名。位于县城南部,总面积
6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00公顷,圩堤总长54.21公里。辖23个行政村,3个街道
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0.7万人,农业人口3.5万。该镇距县城40
公里,为长江北岸八大镇之一,古称蓼花州,濒临裕溪河中游北岸,自明代以来便
是本县首镇,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通商集贸重镇。境内有杨柳圩和丁当圩二个圩口
, 其中杨柳圩是本县最大的圩口,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镇境内泥炭储量丰富,
质量中等,埋藏较浅,为大型矿床,储量在1700万吨左右。古迹有曹李村明广德候
华高墓、镇北门的万年台、 西部的李鸿章当铺、河沿的三台阁和上大街的圆通庵
。
这是很多年之后我在县志上找到的关于小镇的一段描述。每次看这段不到300字的
介绍,我总是良久无言。需要多少的字,才能完全记述下小镇千百年来流淌过的悲
情岁月或者喜乐年华呢。我又该怎样才能将我脑海中一幕幕源源本本地拿来给你看
给你听呢。每每我这样想的时候,就觉得忧伤慢慢地划过心脏。小镇就像是我最爱
的一个故事,总是怕讲出来后在我心里会不再那么牵挂在我的记忆里会慢慢褪色,
总是怕讲出来以后得不到别人的认同甚至得不到鄙夷的注意,这些于我都是不能承
受的悲哀。古往今来所有的一切都已经静静地沉入漕河河底,即使某天因为什么泛
起一些涟漪也很快就会平静,平静地一如从来没有发生过。
漕河在这里绕了一个弯,拥着小镇,三面环水的小镇好像泊在渡口的一条古船。幸
福街是镇上最大的一条街,由西向东贯穿整个小镇,两端分别是镇上两个主要的码
头,西边是较大的大码头,东边的稍小,叫小码头。好像年轮一样一圈圈转过来,
小镇的日子过得这样缓慢,波澜不惊,让人不知道过去的一年又一年究竟留下了怎
样的印记,但是镇上的老人们似乎随口就能说出某处的一个典故,某人的一段列传
。
只是关于小镇的一切一切,我只能回忆出一些彼此没有联系的零星碎片。比如,若
是走水了,也就是失火的时候,第一个看见的人必定是立刻拿起扫帚和簸箕一边跑
一边敲,跑遍整个小镇的每条街巷,听到这个声音每家的男人都会奔向火处全力扑
救的,无论是谁家,救火是全镇的责任,但是这只能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即使是眼
睁睁地看着火烧着了自家的房子也是断断然不能去泼一瓢水的。外婆是这样告诉我
的,当时我便认真地问,若是实在忍不住就泼了一瓢水,会怎样呢。外婆沉默了半
晌,我不晓得,因为从来就没有一个人试过。真的很难想象这样奇怪的规矩竟会有
这样大的威慑力,可是小镇为人称颂的古朴善良的民风,却一直伴随种种奇怪的规
矩或是习惯这样共生着。向来如此。向来如此。
外婆娘家姓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是小镇上最大的一户人家。大约是到了外婆
的曾祖父那一辈,汪家进入鼎盛时期,整条幸福街全都是汪家的产业,从小码头的
布行一直到大码头的洋油铺,你能想到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在汪家买到。那个时代的
汪家人其实是一群人的缩影,在历史上他们有个特定的称呼,徽商。汪家欣欣向荣
人丁兴旺,小镇也跟着一起蓬蓬勃勃,看似杂乱无章的户簿实际上被一个庞杂却又
井然有序的宗族关系覆盖着,宗法和族规也从方方面面管束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大
多数的时候人们倒也未必会觉得有什么不自在的地方。只是,听外婆讲起那些细如
发密如针的规矩,她脸上凛然的表情,我一直记得很清楚。
这就是小镇,我和年华出生的地方,我们把童年埋进了漕河,把漕河融入了我们的
灵与魂。许多年过去,漕河依然在镇前蜿蜒流过,你看不出她带来了什么,你也永
远不知道她将要带走什么。从小镇走出来的我们,与漕河一样,可以随着所遇之境
千回百转却始终折而不挠,水一样坚韧顽强。只是年华,十七岁的年华,当年她究
竟陷入怎样无助的境地,因而将生命轻轻抛弃在黑暗河心?
——待续
请勿转载,谢谢
--
妖精在空气中飞舞 巨人在挥舞他的长剑
在人之生命燃点起的魂之炎中 黄金的马车带走纺织命运的时之魔女
曾经存在的血与硝烟消失于空中 在追寻公主的旅程中把光撒向了世界
血色的天空下 我们遥望天顶的绿色希望
伸手接住那第一缕光
让那永无完结的故事在手中绽放——
※ 修改:·rookie 於 08月25日00:23:35 修改本文·[FROM: 匿名天使的家]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