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jy (超人),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苏雪林文论选37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Sep 10 14:48:02 2000), 转信
黄金书屋---永远莫放下你这支笔 ——给琼瑶永远莫放下你这支笔 ——给琼瑶
一个唯物论者,也许不相信世间有所谓天才之存在的。他以为人类智慧能力生来平
等,环境教育也许再带点遗传气质的不同,才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正如同样五谷的
种子撒在膏腴的土壤,便顺利长成,结成累累的嘉实,撒在瘠薄不毛之地,种子便不易
茁长,即茁长也缺乏生机,更谈不上有什么收成了。不过我个人却相信天才确实是有,
遗传这一条件我相当重视,却并不认环境和教育那些外在因素,对于一个天才竟是那么
的不可缺少。
历史上任何一界都诞生过天才,他以他俊朗的才华,英伟的量度,磅礴充沛的气魄
,横放杰出,不受传统束缚的创造力,在政治上、学术上、文艺上开创许多崭新的局面
,将这个世界,装点得庄严灿烂,多采多姿。否则这个世界将永远停滞于野蛮固陋的阶
段,人们尚有何乐趣之可说呢?
天才之来到世间,好像是飚风,正当郁闷难堪,挥汗如雨的当儿,忽然清风一阵吹
来,推动了窒滞的空气,驱走了逼人的炎威,把人们自烦渴地狱,轻轻带进了清凉世界
。那时我们耳目清明,遍身舒畅的快感,真不是口舌所能描述的。天才又好像一颗不依
躔道而运行的彗星,它数十年,或百余年才来这个宇宙拜访一次,在漆黑的天空里放射
其煜煜的光芒,使得一天撩乱的斗星,都为黯然无色。倏忽间它又隐去了。它来从何处
来,去从何处去,我们不能知道,但这种奇异的天体,却的确给宇宙的景色增加壮丽和
神秘,你又怎能否认?
我不知道琼瑶女士足称天才与否,可是她的崛起只是这几年间的事,真有点像彗星
的突然来临,狂飚的飒然而至!论年龄,她今年不过二十几岁,论学历,她尚未获得大
学文凭,论人生经验,也还不出家庭与学校的范围,但她却有特殊的禀赋,小小脑袋装
满了奇思幻想,上帝又特别赐给她一支彩笔,居然能在短短数年内,连续发表了《窗外
》、《烟雨镑》、《六个梦》、《几度夕阳红》、《菟丝花》五个长篇小说;《幸运草
》、《潮声》几个短篇小说,都三四百万言。当她这些小说在报章杂志逐日刊载之际,
大家发疯般抢着阅读;印成了单行本,几个月内便达七八版,至十余版。电台争以琼瑶
小说作为广播的资料,电影界竞以琼瑶作品作为制片的题材。新文学自五四运动后直到
于今,没有一位作者像琼瑶这般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没有第二本小说像琼瑶作品这么地
流布之广,销售之速。从前法国十九世纪作家巴尔札克曾夸言道:“一代怪杰拿破仑铁
蹄所至,征服了大半个欧洲。我,巴尔札克,要以笔锋来征服人心,建立我的王国。”
我们的琼瑶女士是中国人,没有白种人征服欲的盛旺,动不动说什么建设王国的话,但
她的创作,却确于不知不觉之间,征服了千万人的心,开拓了广漠无边的疆域了。
照我看,琼瑶作品的优点,非片言所能尽,浅而言之,则有下列的几端:
第一、文辞优美、洗炼,已达炉火纯青之候。或者有人要说,上述这几句话不过是
写小说起码的条件,拿这个来批评一个作家,不是抬高他,而是低估他了。是的,不过
目前台湾的文坛居然有些乳毛未干或并非这一行市人也妄想登龙的人物,连普通文理都
没有搞通,居然想挤入文坛来凑热闹,把文坛闹得乌烟瘴气,我们看了琼瑶的文章,当
然愈觉得她是有可表彰的价值了。琼瑶自幼有得于其贤母之教,兼得名父的指点,诵读
了不少中国旧式诗词,是以她很小便工韵语,国学根柢可说是有相当的深厚。后来她又
浏览了无数世界名著,由于她天分的高明,虽然多读中国书,却不陷于传统的窠臼,拘
泥不化;也不因爱好西洋文学,而模仿那些效邯郸之步忘其故武者之所为。她从这两种
不同的文学里,吸收充分的营养料来培养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一种赋有中国
灵魂而又具有西洋形式的结晶品。
作者对于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无不描绘得曲尽其妙,那些描写自然景色的字汇、
辞藻,并不是从辞书类典或文艺手册里抄撮而来,却都从自然界直接观察而得,以灵心
的体会,加以慧腕的安排,是以她的文辞之美,有如细心琢磨的美玉,透剔晶莹,宝光
焕发;又如奇葩怒放,生香活色,娇艳天然!第二、结构谨严完美,而多变化。听说现
代一些什么潮,什么派的作品,是不讲究结构的,甚至故意不要结构。越杂乱无章越好
,越叫人看不懂越得意。正像现代那些什么潮,什么派的绘画一般,红黄蓝黑,信笔乱
涂,甚或把整罐整罐的颜料倾泼在画布上,再拿到门外,让汽车轮子在画面上狂辗一通
,便成功一幅名画了。或者根本不画一笔,只将一幅空荡荡的画布配就框子,张出沙龙
展览。你既根本认不清画家画的是什么,又根本看不见他的画,是好是坏,又何从评论
起,这确是一种巧妙的藏拙之道!但艺术发了羊痫疯,历半个世纪而清恙未已,并变本
加厉,祸延文学,也真足教人痛哭!
琼瑶虽是一个很年轻的作家,有她一份爱好新奇的心理,却并不盲目地跟着别人乱
跑,她自会选择她应走的道路。她小说结构之精工细致,是令人惊叹的。不仅千头万绪
的长篇,即一个三四千字的短篇,她也不肯掉以轻心,随便出手。关于这事,凡读过琼
瑶小说的人,都能领会,现亦不必多叙。
若徒然在结构上讲求,千篇一律,毫无变化,那也不足见工夫了。琼瑶那个神奇的
小脑袋,储藏的东西,竟出人意外地那么丰富、繁复。她的每一篇小说都花样翻新,创
出一种不同的格局。我读琼瑶小说每疑走入阿拉伯神话,一座皇宫有门一百,你每日打
开一门,入内游览,门内景物,各有其美,无一雷同。于是而知琼瑶小说之引人入胜,
百读不厌,是有其当然之道理的。可是作者的小脑袋固然神奇,在布局遣辞上她所耗废
的精力,也仍然极大,所以作者自己慨叹说,“每写一篇小说,我把自己溶化进去,浑
然‘忘我’。写作的过程原是痛苦的。食不知味,寝不安席的日子不知有多少……每当
一篇作品发表的时候,我的感慨总多于欣喜,谁能知道一篇小说的背后,有作者多少的
眼泪和辛酸。”我也希望读者于阅读琼瑶创作,收获无上快感之时,莫忘记作者的惨淡
经营,良工心苦!
第三、笔力雄厚,举重若轻,扭转危局,出人意外。别看作者是个纤纤弱女,那一
支笔,力量之大,竟可与那个拔山举鼎之雄,较量高下。她作品的布局每能一层深似一
层,一层紧似一层,一层高似一层。高到无可再高,忽然来个峰回路转,另外出现一个
奇境,像《窗外》那个长篇,女主角江雁容与老师康南恋爱,已热烈得到了难解难分的
地步。雁容的家庭因双方年龄过于悬殊,知道这项婚姻将来决不能幸福,竭力反对。江
雁容的母亲,反对尤其剧烈。但江雁容却是一个满脑充满梦想,不顾现实,又是痴情一
往,百折不回的女孩。
为了对家庭的抗议,她的悲哀、愤怒、焦灼,无不到了极度,最后且曾决心自杀,图殉
这一段不自然的恋情。文章写到这个地步,也可说已是水尽山穷了,这个危崖坠石之势
,已决无挽回的余地了,可是作者却借江母的一封信,使全部局势,陡然改观。那封信
确也写得好,慈母如山的恩情,如火的热爱,细针密缕的爱护与关切,充分流露于字里
行间。简直是一字一泪,一泪一血,沁人心脾,感人肺腑,可说自有文学以来,很少见
的一篇杰构。无怪她的女儿读了为之深深感动,终于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了。记
得我初读《窗外》,读到雁容自杀未遂的那一章,我以为她与康南的恋爱定然成功,但
别的先读此书者却告诉我,雁容终于顺从父母意旨,悬崖勒马,和康南断绝。我总觉得
不相信,不知作者是怎样将这局面扭转的。谁知作者竟有这么出奇的腕力居然扭转了,
并且不取巧,不弄诡,正面下笔,掀起这么个高潮。好像《老残游记》济南听说书。那
号为白妞的王小妹,歌声愈转愈高,愈高而气力愈游刃有余,好似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
六峰间窜来窜去,陡然拔了一个尖儿,高唱入云,再纷纷下落,散作满天花雨。又好像
金圣叹评《西厢记》某一回:有两个画家在佛院赌作天帝释出巡的壁画。甲画家每日偷
窥乙画家所作,一日忽*A然而笑,因为乙画家从天尊的先头部队画到中间部队,再画到
近身侍卫,再画到侍从仙官,其服饰容止,威仪气度,莫不比甲画家高一等,然则天尊
的形貌又如何下笔呢?这岂不要技穷了吗?谁知乙画家自有一尊日月光华,气象万千的
天帝释的法身,最后从壁上涌现,非甲臆度所可及。甲始掷笔叹服,甘拜下风了。我以
为江母的那一封信,亦可作如是观。《窗外》可朽,这封信是永远不朽的了!
第四、有深刻的人生经验而又洋溢着新鲜活泼的青春气息。说琼瑶是个怪人,她也
真是怪,她到这个世上来不过二十几年,偏偏她的人生经验竟比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还要
来得深刻和丰富。她那善于推理的脑筋,好像古人所形容的易理一样,能以至简易推知
其至繁复者,至浅近推知其至深赜者;又能以短暂的现在推知无穷的未来,是以她掌握
了整个的人生,年龄没法限制她,经验也不足范围她。譬如她从来没到过四川重庆的沙
坪坝,她居然敢将一座相当热闹的学生俱乐部,一篇恋爱交响曲,放在这个地点。居然
把磐溪、小龙坎、化龙桥、相国寺、牛角沱、上清寺、两路口、观音崖、夫子池,一概
搬到读者的眼前,便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沙坪人,对于沙坪也没有作者认识的清晰。那些
靠公费过活的穷学生,虽然衣敝履穿,仍然挥霍潇洒,自得其乐,也给她画活了。好像
她也曾在战时的重庆,当过几年穷学生,所以能够把他们的生活点染得栩栩如生。
譬如她没有到过上海的杨树浦,居然敢画江湾的风帆与晓雾,穷艺术家所栖身的古
旧楼房的阁楼和百万富豪华丽如皇宫的巨厦。她也从来没有到过杭州的西湖,又能描写
西湖的景物。抗战时代,她随父母在黔桂道路上流亡,乃是童稚时的事,印象早消褪了
,但琼瑶偏能凭其两亲记忆中的追述,给我一幅一幅鲜明生动,军民共同逃难的画面。
其他类此的描述,不可遍引,唯有从略。
凭臆度瞑想写客观景物,写得竟这么逼真,还不算太难,难的是她写人生遭际,譬
如几对男女二十年间的离合悲欢,祖父与孙儿三代人中间沧海桑田的世变,都刻画得非
常深澈细致,描绘得淋漓酣畅,好像作者亲自经历过一般。即使教一个真正亲身经历过
的老年人来写,恐怕也不能写得这么好呢。
但作者虽像有中年老年的人生经验,写出来的文章却又并不是一味枯藤老树,古木
寒鸦,给人萧瑟迟暮之感。她文笔豪放不羁,活跃异常,那富于创造的精神,敢于尝试
的勇气,混合瑰丽的梦想,芳馨的诗意,交织出无限的光和影,有似青春大泽,万卉初
葩,海市蜃楼,随风变幻,使她的文字呈现出一片迷人的春天的气息。
从前法兰西产生了一位圣女小德兰,自命为“老孩”,异哉,“老”与“孩”两个
极端相反的词儿,怎可糅合在一起呢?这是说她以老年人的智慧调和于孩童的天真,成
为她独创一格的圣德。琼瑶的创作,我以为也有类似的特色。像琼瑶这么年轻而成就又
如此卓越的作家,引起嫉忌,是不能避免的。有些嫉妒她的人自己写不出好文章偏偏又
喜欢谩骂瞎诋,看见广大读者都倾向琼瑶,便使出恶毒的手法,狠狠地来打击她。他们
以为读者是易于欺骗的,只须捏造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混淆美丑,颠倒黑白,读者一
时或不为所动,久之则亦不免为眩惑了。他们又以为作者琼瑶不过是个女青年,女孩儿
天生爱洁,爱芳菲的事物,于今偏用下流污秽的话来侮辱她,弄得她兴趣索然,从此再
没有提笔的勇气,那么,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也并没有抹煞台湾目前一些优秀作家的成就,可是目前稍有名望的作家,谁又不
遭受那种莫名其妙的恶势力的排斥、攻击;谁又不是栗栗危惧,惟恐那毁谤侮辱一朝会
落到自己身上来?舆论不裁制,法律难保障,使我们的安全感受到了莫大的威协。
像琼瑶这样有希望的作家,台湾主持文艺政策者正应该好好保护她,培养她,使这
一株瑶苑奇葩,得以充分地发荣滋长,将来也许能到世界文坛去参加竞赛,为我们的国
家争回最大的荣誉,若一任盲风怪雨加以摧残,咳,这份“可惜”还有什么字眼可以形
容!
不过,自古以来,“虚伪”掩蔽不了“真实”;“丑恶”摧毁不了“美善”,文学
作品的优劣,读者心里自然有数,别人想对读者欺骗,恐怕是徒劳无功的事吧!
他们的手段虽然可恨。可是,琼瑶,我要嘱咐你。你自己曾说过:自幼对于写作便
有永不枯竭的兴趣和永不消灭的热情,那么,你就永远写下去。天生你这一支彩笔,实
不比寻常,你该好好利用它,假如你再能推出几部像《几度夕阳红》的创作,岂但你将
屹立台湾文坛,永无人摇撼得你动,世界文苑将来也该有你一席之地呢!
琼瑶,请记住我这样一句话:“永远莫放你下这支笔!”选自《闲话战争》
--
山河大地本是微尘,何况是尘中之尘。
自来且自去,不带一抹尘泥。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