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zy (郁闷了就来灌水,然后就忘记了),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以诗为马(12)——学习的步调,在两个极端之间跳跃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3月15日21:50:03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发信人: hand (阿含~~无尽藏), 信区: bloom
标 题: 以诗为马(12)——学习的步调,在两个极端之间跳跃
发信站: 交通大学思源BBS (Fri Sep 29 16:54:47 2000), 转信
(12)学习的步调,在两个极端之间跳跃
学习的步调,在两个极端之间跳跃。
此话怎讲?
上学的时候,常常和同学一起上自习,有的同学走得很快,叫他慢点,他总是慢不下来;
有的同学走得很慢,叫他快点,他总是快不起来。我还好,快也可以,慢也可以,于是
和走的慢的同学一起走,可以慢,和走得快的同学一起走,可以快。实际上是因为我既
可以“走得快”又可以“走得慢”,于是速度届于我的“最快速度”和“最慢速度”之
间的任何一种步调,我都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步伐来实现。
这个现象是我上大学的时候体会到的,“在两个极端之间跳跃”的道理却是我后来很长
时间才体会出来。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第六》)。
什么是“中庸”,并不是“中点”,也不是“折中”。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
进第十一》),“中庸”是为“至道”,不是“过”也不是“不及”,所以中庸的定义,
是“无过无不及”,也就是“恰好”的意思。
怎样做到恰恰好呢?周围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事物的性质在不断地变化,怎样才是恰
好呢?譬如水流上的一片落叶,有一只蚂蚁伏在叶上,叶子需随流起伏,流起则叶起,
流伏则叶伏,方不至于使蚂蚁落入水中,这随流的起伏,就是“中庸”的核心所在。
所谓“中庸”,实际上是一种变化的能力,能够随心所欲地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合理的
调整。要获得这种能力,就必须学会“在两个极端之间跳跃”,比如步行的速度,最高
的是100,最低的是0,如果你可以用这两种速度行走,那么届于0和100之间的速度,你
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整达到,如果你的最高速度是90,那么在90到100之间的速度,你
就无能为力。要获得变化的能力,就必须能够出入于两个极端。
这个道理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写作也不例外。
高级的写作,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能力,即需要铺陈的地方,就要能够铺陈,需要收敛的
地方,就要能够收敛。如果只会铺陈、堆砌辞藻,不厌其烦地描写每一个细节,这种文
章也好,诗歌也好,水分必多,让人厌倦;如果只会收敛,简洁异常,那就会由简而达
于“陋”,干巴巴而语言无味。
所以好的诗文,应当是该铺陈的地方,就铺陈,该收敛的地方就收敛;该华丽的地方,
就华丽,该朴素的地方,就朴素。
要获得这样的自由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在一个极端上学习,学习如何铺陈,如何堆砌,
如何“洋洋万言,倚马可待”……,在获得铺陈的能力之后;再跳到另一个极端上学习
如何“收敛”,如何做到“简洁”,如何通过不断地删削达到“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
一滴水
二滴水
三滴水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偷偷灌水
※ 来源:·交通大学思源BBS[WWW-POST]bbs.xjtu.edu.cn·[FROM: 159.226.76.161]
--
甜蜜的名字,痛苦的名字,我叫你离去。美丽的眼睛,忧伤的眼睛,我叫你过
来--你神奇地出现,带着你全部的矛盾和叹息。你为我带来狂喜和战栗,你叫我
充满无法言喻的柔情,也为我带来无可解脱的绝望。
你是我黄缎子一样抖动的阳光,你是我的清凉泉水,你是我无法捕捉的影子,
你是花的碎片,你是云的碎片,你是天空的碎片,你是旷野里消散的烟雾,你是最
美丽的白色泡沫,你叫我狂喜,同时,也叫我悲恸欲绝。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