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zy (郁闷了就来灌水,然后就忘记了),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以诗为马(18)——诗的过程(四):凝炼出厚味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3月15日21:52:0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发信人: hand (阿含~~无尽藏), 信区: bloom 
标 题: 以诗为马(18)——诗的过程(四):凝炼出厚味 
发信站: 交通大学思源BBS (Wed Oct 4 19:40:30 2000), 转信 

(18)诗的过程(四):凝炼出厚味 

有很多写作者,往往在获得了“纯净”和“丰富”之后,止步于“厚味”。 

因为厚味,并不是靠写作本身所能获得,更不可能从一种自然的写作中而然地发展 
出来。如果没有清楚地意识到需要锤炼出厚味,并且对写作的实践进行推敲、修改 
甚至做更多的事,是难以获得厚味的。 

关于“凝炼出厚味”,也许下面的不全面的技术性分析会有损于它的丰富性和多样 
性,会产生一种狭隘的倾向。希望对厚味的体会,更多地依赖于直接阅读作品本身。 
************************************************************************ 

“凝练出厚味”,是诗歌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什么是厚味?就是“深厚、厚重的味道”,一句话,似乎说了很多,让人看了之后 
愿意回味,愿意想象,愿意思考,觉得有份量,觉得有厚度深度……,都是属于 
“厚味”。 

在“凝练出厚味”之前,必须要获得“丰富”的能力,丰富是充分的表达,是放开 
来写,就像跑马一样,脚力、速度、视野,必须要在平原上放开了跑才能练出来, 
放开了,获得了力量之后,再来控制它。 
往往,“丰富”到一定程度,就容易说得太干净、太充分,把味道都说尽了,让人 
觉得一点想象空间都没有。或者容易把很多“水分”带进去,使得文字显得繁冗, 
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凝练出厚味。 

厚味有许多来源,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许多种方法来获得,我们简单地谈几种: 

厚味的第一个来源:直接来源于你描写的对象本身,并不是我们对任何对象都会“发 
思古之幽情”,都会“思绪万千,浮想连翩”的……我们是否会愿意去想象、思考、 
回味……更重要的,是和诗歌所关注的内容,所着重突出的对象相关联……我们可以 
选择一些本身就具有“厚味”的主题,并且用许多有“厚味”的词和描述方式来表达 
它,这是“厚味”的最重要的来源,不多说。 

厚味的第二个来源:是“浓缩”,水分挤掉,一点都不要留。把原来铺陈在很多字 
句中的用非常精练的句子表达出来,就获得了一种厚味。 

厚味的第三个来源:是“留下想象力空间”,这个要着重讲一下:要有想象力的空 
间,首先不要把话说尽,要善于含蓄,用藏锋,有的时候点到为止,有的时候欲擒 
故纵……就如《黍离》中的“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说了作者心中的沉痛是怎 
么样的没有?没有!悲痛的人,会哭,会大叫,虽然悲痛却反而笑、歌、起舞的人, 
我们往往认为他/她心中的悲痛,要比那些哭、叫的人为甚,而且特别耐人寻味, 
因为他把自己的悲痛掩盖了,你反而不知道他/她的心情到底如何,反而特别有想象 
的空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她肯定特别悲痛……厚味就这样出来了。 

厚味的第四个来源;是“可填补的删削”,这个牵涉到许多方面。删削,可以制造 
跳跃感,可以增加想象的空间,可以使内容浓缩,实际上是多种功能的一种手法。 
但是这种删削,必须是“可填补的删削”,也就是说虽然语句中的某个要素被删除, 
但是凭借留下来的语句,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把删掉的东西补充回来。因为被 
删除的文字是可以在文本之外恢复的,所以我们用更少的文字表达了更多的东西, 
于是带来了厚味。 
“删削”用于“泛拟拟链”时,从拟链中取消了某些跨度比较小的互拟,从而获得 
了一种大跨度的泛拟,制造了一种思维的跳跃感和冲击感,所以我们常常会觉得好 
多写诗的人,想象力特别发达。一个“A-B-C-D”的“拟链”,在诗人笔下可能 
直接就“A-C”甚至“A-D”了,于是本来“C或者D怎样怎样”就直接变成了“A 
怎样怎样”。比如前面介绍的姜涛的作品中有一句“一个陌生的中国人指尖焚烧七 
瓣汉字”,怎样际上是“一个汉字象一个花瓣,一个陌生的中国人指尖焚烧七个汉 
字”这样一个长句经过“删削”之后达成的效果。还有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flyer《热爱生活》中的句子“我会失去一些生命一样宝贵的记忆,象失去混浊了 
的河”,“失去记忆,象失去河",这样的句子,从纯粹文本的角度上,给人的印象 
非同一般。但是它实际上是“记忆像一条河,我失去了一些记忆,像失去了一条河” 
经过“删削”而形成的。我们可以从这种因为删削而形成的跳跃中看到:一个很短 
的句子,实际上在语义上等价于一个长句,这种文字,极其高效率浓缩,并且给人 
带来一种想象力的巨大冲击,有一种特别的美,这,就是诗的语言的魔力!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些合乎情理的想象把诗句形成的过程复原出来,从而理解诗 
歌本身。当然,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并不一定会像我们分析的过程这样,先写出几个 
普通的句子,然后再把许多东西删削掉;他们往往在脑子里直接完成这个跳跃的过 
程。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练习来获得一种跳跃性想象能力,并且可以直 
接应用于写作,而且,一首普通的作品,有的时候真的可以通过这样的删削,化腐 
朽为神奇。 


厚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无法在这样一篇短文中说得完备,更多的东西,需要从作 
品中去体会。 


我们来看范例: 

厚味,并不一定和丰富相抵触,比如flyer的《热爱生活》(见本版精华区/他山之 
玉/flyer),就是丰富而富有厚味的一个很好的典范。 

第一个范例:恒平的《汉语--献给蔡,一个汉语手工艺人》(蔡,是指恒平本人,恒 
平本名蔡恒平) 

汉语--献给蔡,一个汉语手工艺人 


数目庞大的象形文字,没有尽头 
天才偶得的组装和书写,最后停留在书籍之河 
最简陋的图书馆中寄居的是最高的道 
名词,粮食和水的象征;形容词,世上的光和酒 
动词,这奔驰的鹿的形象,火,殉道的美学 
而句子,句子是一勺身体的盐,一根完备的骨骼 
一间汉语的书房等同于一座交叉小径的花园 
不可思议,难言的美,一定是神恩浩荡的礼物 
因为它就是造化本身:爱它的人 
必然溺死于它,自焚于它。然而仅仅热爱 
就让我别无所求。--美从来是危险的 
我生为汉人,生于世纪之末,活到如今 
汉语的迷宫,危险的美的恩赐 
是我最后栖身之处。我自囚于其中 
那里是另一种真实,更高的真实 
作为对比,或者作为报应,人们寄存形骸的世界 
虚伪、下流、没有意义、丧失本质 
时至今日,汉人啊:这是我们硕果仅存的荣光 
守着神明的钻石一贫如洗 
有谁和我一样?享有王国及其荣耀 

厚味,也可以纯净。第二个范例:柏桦的《现实》 

这是温和,不是温和的修辞学 
这是厌烦,厌烦本身 

呵,前途、阅读、转身 
一切都是慢的 

长夜里,收割并非出自必要 
长夜里,速度应该省掉 

而冬天也可能正是春天 
而鲁迅也可能正是林语堂 

第三个范例:林东威《内心的雪景》(东威的作品,都相当地有厚味,有一种历史的 
纵深感,在本版精华区中有他的四首作品和个人简介) 

内心的雪景 

有些人独坐于世 
只为把红尘坐成淡粉 
花开只与花落有关 
心情一片古典 
那时另一些事物飘落在窗前 
就此模糊了一生的视线 

正是城里朱门洞开的季节 
酒肉已成为打击腐败的重点 
那白衣胜雪的人,踏马而来 
轻启朱唇,便化解了来世的仇怨 
市民们连夜皈依了科学 
相信剑不能伤的唯有语言 

今夜雪拥蓝关啊今夜 
后现代的叛军已经攻入了长安 
金斯堡在大麻的烟雾里怀念李白 
想起落雪的江南 
一代精英们衣衫正单 
围炉煮酒,些许风寒 
美人随意一笑 
登时使文学成为遗产 

因此天才注定要被内心更深的积雪掩埋 
在世界的迟暮之年热爱一切虚构的事物 
为了玫瑰的名字不惜隐瞒重大历史事件 
诗囊饱满骑驴下山冷不防被市场经济毁于一旦 
而究竟是谁在很险的韵脚中与你狭路相逢,殷勤问安 
用一生的智慧细读你雪中肌肤,幽香暗掩 
谁抛却了书卷谁才能与文字表里如一,互为遗憾 
剩下万里江山在对一个冬天的回忆中 
与敌共眠 


-- 
一滴水 
二滴水 
三滴水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偷偷灌水 
※ 来源:·交通大学思源BBS[WWW-POST]bbs.xjtu.edu.cn·[FROM: 159.226.76.161] 

--
    甜蜜的名字,痛苦的名字,我叫你离去。美丽的眼睛,忧伤的眼睛,我叫你过
来--你神奇地出现,带着你全部的矛盾和叹息。你为我带来狂喜和战栗,你叫我
充满无法言喻的柔情,也为我带来无可解脱的绝望。
    你是我黄缎子一样抖动的阳光,你是我的清凉泉水,你是我无法捕捉的影子,
你是花的碎片,你是云的碎片,你是天空的碎片,你是旷野里消散的烟雾,你是最
美丽的白色泡沫,你叫我狂喜,同时,也叫我悲恸欲绝。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