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zy (郁闷了就来灌水,然后就忘记了),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诗词写作之律诗的韵(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3月28日19:35:33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发信人: Dynast (浮沉之主), 信区: bloom 
标 题: 诗词写作之律诗的韵 
发信站: 交大兵马俑BBS站 (Mon Jun 19 19:50:24 2000), 转信 


  我们先讲近体诗,后讲古体诗,这是因为彻底了解了近体诗之后,才能更 
好地了解古体诗。第一,古体诗既然是以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为其特征的, 
我们就必须先知道近体诗的格律是什么,然后能知道什么是古体诗。第二,自 
从有了律诗以后,古体诗也不能不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要先了解律诗,然后能 
知道古体诗所受律诗的影响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先谈律诗的韵。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 
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 
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 
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①。诗韵共有 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 
入韵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②,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 
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 
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上平声15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它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至于乐冬这两下韵 
(以及其他相似的韵)在读音上有什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我们只 
须知道:它们在最初的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 
们依照韵书,在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起初是限于功令,在科举应试的 
时候不能不遵守它;后来成为风气,平常写律诗的时候也遵守它了。在《红楼 
梦》里,有这样一段故事:林黛玉叫香菱写一首咏月的律诗,指定用寒韵。香 
菱正在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的时候,探春隔窗笑说着:“菱姑娘, 
你闲闲吧。”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错了。”这一段故事可 
以说明近体诗用韵的严格。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宽韵如支韵、真韵、先 
韵、阳韵、庚韵、尤韵等,窄韵如江韵、佳韵、肴韵、覃韵、盐韵、咸韵等。 
窄韵的律诗是比较少见的。有些韵,如微韵、删韵、侵韵,字数虽不多,但是 
比较合用,诗人们也很喜欢用它们。 


  现在我们举出几首律诗为例③: 

送魏大将军(一东)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 

喜见外弟又言别(二冬) 

[唐]李益 

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 
         △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 
明月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筹笔驿(六鱼) 

[唐]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        △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 
管乐有才元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 

终南山(七虞) 

[唐]王维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 
白云迴望合,青霭入看无。 
         △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钱塘湖春行(八齐)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去脚低。 
     △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月夜忆舍弟(八庚)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送赵都督赴代州(九青) 

[唐]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城柳条青。  
   △      △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④。 
         △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  

咏煤炭(十二侵)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        △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五律第一句,多数是不押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由于第一句 
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近的韵也行。这 
种首句用邻韵的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现在试举 
两个例子: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喋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这两首诗用的都是十三元韵,但是杜牧《清明》第一句韵脚却用了十二文韵的 
“纷”字,林逋《山园小梅》第一句韵脚却用了一先韵的“妍”字。这种首句 
用邻韵的情况,在王维、李白、杜甫等盛唐诗人的律诗里是少见的。 

  以上所述律诗用韵的严格性,只是为了说明古代的律诗。今天我们如果也 
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 
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 

①《佩文韵府》等书,也是按这个诗韵排列的。 ②刘长卿、白居易、韩偓等 
人写了一些仄韵律诗,因为这种诗的罕见的,这里不谈。 ③我们有意识地举 
一些在今天看来不必分别,而前人在律诗中严格区别开来的韵,如东与冬,鱼 
与虞,庚与青。其余的韵可参看下文举的例子。窄韵不举例。 ④杨炯《从军 
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龙庭”就是“龙城”。这里不用“龙 
城”,而用“龙庭”,因为“城”字是八庚韵,“庭”字是九青韵。 

-- 
※ 来源:·交大兵马俑BBS站 bbs.xjtu.edu.cn·[FROM: 202.204.7.234] 



--
    我黑色的长头发,我细细的长头发,我会哭的长头发,我的粗辫子,我的细辫
子,我忧郁的短头发,我颤动的短头发,我随风披拂的无数的短头发,我的橘黄色,
我的青绿色,我的天蓝色,我的黄金色,我的银白色,我的呻吟,我的小船,我的
波浪,我的枯萎菊花,我的凋零菊花,我的折断的藤萝,我的冷漠的蝴蝶,我的伤
心的露水,我的苦涩的海水,我的不会说话的鱼,我的明媚的秋光,我咬在嘴里的
长头发,我惟一的长头发……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