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zy (郁闷了就来灌水,然后就忘记了),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诗词写作之词的种类(转载)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3月28日19:37:3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发信人: Dynast (浮沉之主), 信区: bloom 
标 题: 诗词写作之词的种类 
发信站: 交大兵马俑BBS站 (Mon Jun 19 20:21:26 2000), 转信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 
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 
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 
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 
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①。这种分法虽然未免 
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 
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 
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㈠词 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 
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 
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 
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 
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 
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 
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 
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 
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 
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 
《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 
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 
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 
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 
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 
《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 
《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 
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 
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 
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 
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㈡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⑤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 
阕⑥。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这样,字数相等的就象一首 
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 
做“换头”⑦。双调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⑧: 

踏莎行 

郴州旅舍 
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鹧鸪天 

元溪不见梅 

[宋]辛弃疾 

千丈冰溪百步雷。 
柴门都向水边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 
野水闲将日影来。 
穿窈窕, 
过崔嵬, 
东林试问几时栽? 
动摇意态虽多竹, 
点缀风流却欠梅。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赴新州 

[宋]张元幹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 
  象《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他各词,前后各 
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叠。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举例了。 

━━━━━━━━━━━ 

①这是根据《类编草堂诗余》所分小令、中调、长调而得出的结论。 ②万树 
《词律》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体”。徐本立《词律拾遗》增加四百九十五 
个“体”。清代的《钦定词谱》共有二千三百零六个“体”。 ③大中,是唐 
宣宗年号(公元847-859年)。 ④这是依照一般的说法。 ⑤原名《渔父》。 
⑥曲终叫做阕。一阕,表示曲子到此告终下。下面再来一阕,那是表示依照原 
曲再唱一首歌。当然前后阕的意思还是连贯的。 ⑦字数不同如《菩萨蛮》, 
平仄不同如《浣溪沙》。 ⑧旧法,前后阕中空一格。现在分行写,中间空一 
行。 

-- 
※ 来源:·交大兵马俑BBS站 bbs.xjtu.edu.cn·[FROM: 202.204.7.234] 



--
    我黑色的长头发,我细细的长头发,我会哭的长头发,我的粗辫子,我的细辫
子,我忧郁的短头发,我颤动的短头发,我随风披拂的无数的短头发,我的橘黄色,
我的青绿色,我的天蓝色,我的黄金色,我的银白色,我的呻吟,我的小船,我的
波浪,我的枯萎菊花,我的凋零菊花,我的折断的藤萝,我的冷漠的蝴蝶,我的伤
心的露水,我的苦涩的海水,我的不会说话的鱼,我的明媚的秋光,我咬在嘴里的
长头发,我惟一的长头发……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