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mily (想去爱琴海), 信区: reading&culture
标 题: [合集] 清华北大风景异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Mar 25 13:19:37 2004), 站内
☆─────────────────────────────────────☆
KCN (毒中之毒·氰化钾·清华家) 于 (Mon Mar 15 13:02:29 2004) 提到:
北大、清华被人们谈论得很多,但很少有人把这两座校园当作「值得一游」
的景观去观赏。作者不仅这样做了,而且为读者设置了游览的路线。更有意义的
是,作者对两座校园的景观进行了深入的比较。
一个西洋味十足,一个是中国古典园林,但这一中一洋的设计竟都出自一位
美国建筑师墨菲之手
为清华园、燕园定下首期校园风格的,是美国建筑师墨菲(HenryK.Murphy)
。
清华园因为他而西洋味十足,燕园则因他而透着中国古典文人园的诗情与画意。
1914年,大概是初到中国罢,墨菲在规划清华校园时,将保存完好的中式园
林「清华园」(工字厅)轻轻地避开了,作现状保存。而在它的东边和北边,操
起了他所熟悉的西方园林的手法:大大的草坪、长长的轴线、西式的建筑。于是,
1911-1920年间,由大礼堂、科学馆、同方部、清华学堂、体育馆及图书馆等西
式院落组成的早期建筑先后落成。这批建筑大都采用红砖砌筑,为校园中心区定
下了一个明显的基调,清华师生喜欢形象地称之为「红区」。
到1920年,已在中国「摸爬滚打」数载的墨菲大概已经对中国的古典园林建
筑有所了解,且为其所吸引。在为燕京大学校园作规划时,他熟练地运用起了中
国的古典造园手法:因地制宜、多轴线穿插、散点地布置建筑院落。他将校园主
入口(西门)及主教学楼群(贝公楼一带)朝西布置,借景西山;围绕着未名湖,
北部安排男生宿舍(现德、才、均、备等斋),东部安排体育活动场地与公共设
备用房,南部广阔地带布置公共活动房(现南、北阁)、教学用房(现俄文楼)、
女生宿舍(现一至六院)及教工宿舍(燕南园);建筑采用中国传统风格,亭、
台、楼、阁兼有,甚至将校园的制高点水塔也设计成通州一座密檐砖塔的样式,
放在未名湖东南角。这样,到1929年,一座有山有湖,有塔有亭,粉墙红柱、古
色古香的中国园林式校园便基本落成。
墨菲最初规划的部份,可谓一锤定音,如今已分别成为两校最具特色的环境
景观。这种特色也分别得到两校新规划者的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
校园环境。
清华的科学馆和北大的红楼是最值得瞻仰和留恋的所在,是中国科学文化史
上的重镇
清华园内,横贯东西的主校道旁,有一座白色三拱的「牌坊」,大拱两侧各
嵌两根陶立克西式立柱,上有清末要臣那桐书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它便是
清华建校之初的主校门──二校门。这座建筑造型奇特,线条流畅精细,外形挺
拔清丽,在背后两棵古柏的呵护下显得美丽而有内涵。钱钟书被破格录取从这里
走过;受清华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特许,由杂货店小伙计身份直接进入数学系当文
书的华罗庚也曾从这里走过……。文革期间,这座具有象徵意义的建筑物曾经被
巨大的毛主席雕像所取代;改革开放后,毛泽东走下神坛,二校门得以重立。
二校门往里,穿过林阴道,前面豁然便是一方绿色的大草坪。草坪那端,稳
稳当当端端正正坐落着的是巍峨的大礼堂:泛着铜绿的圆顶、红色敦实的墙身,
四根汉白玉大石柱撑起的白色门廊以及泛着金光的大铜门。在蓝天绿草之间,大
礼堂给人一种不屈不挠,雄浑踏实的感觉。它是清华园的标志,也是长期以来清
华师生认为是清华人性格的象徵。而位于大草坪正南端,1920级校友赠送的日昝
上刻着的「行胜于言」,也将清华师生这种朴实进取的性格特徵表露无遗。
大草坪东侧,有「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同方部,及清华学堂。清华
学堂是二层的德国古典风格式建筑,青砖红瓦,坡顶陡起,细部精美。入口设在
转角处,上有那桐书写的「清华学堂」四字,春天有校花──紫荆花迎风摇曳。
1925年起,学校在这里增设「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
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人在这里荟聚,
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建国初期,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入此楼,
曾成为建筑系专用系馆。那时,一走进大楼的门厅及长廊,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
便随着满目的名画奇雕扑面而来,令人心怡。
大草坪西侧,大礼堂的西南,有一座外观普通的三层建筑暗红的砖墙,灰色
的坡顶,除大门上方刻有金字:「SCIENCEBUILDING」及「科学」以外,装饰极少
。
它却是20世纪中国科学史上不能忽略的建筑物──清华科学馆。叶企孙、吴有训、
萨本栋、赵忠尧、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王竹溪、钱伟长、林家翘、朱光亚、
周光召、李政道、杨振宁、赵九章、陈省身、华罗庚……单从这些在中国乃至世
界灿若群星的科学家名单上,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对这栋建筑产生敬意。站在这
座建筑前,很容易使人想到著名的北大红楼,北京沙滩那边连系着蔡元培、胡适、
李大钊、鲁迅、陈独秀、毛泽东、钱玄同、辜鸿铭等名家的红楼。确实,从某种
意义上讲,清华科学馆与北大红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份量是一样的。
杨廷宝和关肇邺主持的清华图书馆扩建,是新建筑与老建筑对话的典范
大礼堂后面的图书馆散发着浓郁的书香。师生们匆匆走过的背影,闪烁着学
术的薪火传递。清华图书馆的首期工程始建于1916年,后经1930年及1989年两次
扩建。两次扩建都表现出了设计者对老建筑的高度尊重,同时又不无创新,在中
国现代建筑史上享有盛誉。第一次扩建的设计师是清华校友杨廷宝,他与梁思成
并称「南杨北梁」,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学家。第二次扩建则由清华建筑学院教授
关肇邺院士主笔设计。虽然经过了两次扩建,但设计者在体量及材料细部上充分
注意了与老建筑的协调,如采用温暖的红砖墙,砖迭的拱形门窗符号等,整座建
筑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杨廷宝通过高起的入口门厅实体与旧建筑连接,而关肇
邺则通过新老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即虚体避让的入口空间与老建筑成对话,两
者都非常巧妙,令人叹绝。杨廷宝设计的入口空间(门厅)通过门前台阶拾级而
上直到二层,门厅不大,却有古色古香的拱券及地板细部及优美的弧形楼梯,让
人感觉一种温馨的文化氛围。而关肇邺设计的入口院落风格突出的是宁静,特别
是早晨,排队入馆的学生以及清澈见底的大喷水池更显得这院落有股醇香的人文
气息,令人陶醉。
70年前,朱自清在清华近春园遗址,面对月色下的满塘荷花,写下了文学史
中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大礼堂往西,有一处幽静的池塘,人称「水木清华」。
晋人谢琨诗云:「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清
华」一词即来源于此。工字厅的后厦至此一变为「水木清华」一区的正廊,上悬
一联曰:「滥外风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
洵间是仙居。」不大的池塘因此而让人感到空间开阔不小。洁白的朱自清坐像端
坐池塘北边,静观一池静水里春夏秋冬的万千变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提起朱自清,不禁让人
想起《荷塘月色》里写的情景。1927年的一个夏夜,朱自清先生站在清华园的近
春园遗址(荒岛)旁边,面对月色下的满塘荷花,心有所触,回去写就了《荷塘
月色》这篇清丽脱俗的美文。如今的荒岛,四面环水部分依然满种莲藕,夏天六
月荷花开时,全岛飘香。岛上有高大的柏、杨,掩映着「荷塘月色亭」、「亭」
等建筑物,树丛竹影下,还有孔子、吴等雕像以及埋头看书的老师学生。在月朗
星稀的夏夜,亭旁临塘的露天舞场荷香袅袅,舞曲悠悠,是清华人最爱去的地方
之一。
北大清华学生出国留学成了风尚,有人戏言:清华的建筑都是西式风格,而
北大的主校门偏偏朝向西边,在如此环境中成长,心能不「洋」吗?
当下北大清华的学生出国留学几乎成了风尚。我曾经戏言这跟美国人Murphy
当年设计的两校「风水」有关。你看:清华园的建筑几乎都是西方的式样,在如
此环境下成长,心能不「洋」么?而北大的燕园,虽然建筑全是中国传统式样的,
而主校门偏偏朝向西边,朝西者,西游去也!
当然这只是戏言。
不过,由西校门等组成的燕园东西主轴线,可以说是墨菲的神来之笔。这条
主轴线由当时的主楼贝公楼定位,跨石桥,穿西门,直指京西玉泉山顶,从而使
未名湖畔的博雅水塔与玉泉山上的玉泉塔遥遥相望,形成巧妙的借景关系。看来,
墨菲当初不仅因地制宜地解决了校园的功能关系,而且,他竟深谙了明朝米万钟
在经营勺园「更喜高楼明月夜,悠悠把酒对西山」的浪漫,从而一反北京坐北朝
南的传统,将燕园的主校门定向西边。顶好!
贝公楼为主的院落前,修剪整齐的松柏围出绿绿的草地,石雕的华表麒麟在
阳光下透出些许威严与古朴。贝公楼前两侧的二层教学楼均为庑殿顶建筑,往北
是同样屋顶的考古博物馆,贝公楼是歇山加庑殿顶式样,显得与众不同,当年燕
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司徒雷登就在这里办公,至今这里仍然是北京大学领导的办公
楼。
贝公楼东北角,是两组「品」字形的原燕大男生宿舍楼(现为德、才、均、
备等斋),与南边湖山背后原燕大女生宿舍楼群(现一至六院)遥相呼应。男生
宿舍品字形院落中间部分是食堂与公共用房,其庭院与建筑有女生宿舍小院的两
倍大,气势开敞、豪放,建筑体型雄浑有力,这很像男生的性格特点。而面向未
名湖园林空间的南山墙则设计成透空的柱廓形式,为课余休息的男生们提供了一
个敞胸舒怀的观景交往空间,湖面也因这些透空的柱廓,飞出的翼角增添了美丽。
女生宿舍则不同,6个小院落对称朝内地布置在第二体育馆为主轴的长方形草
地两侧,小巧而宁静。每一小院都是由二层小楼围成的三合院,向草地一边由小
巧的门楼及短墙相隔,建筑精致亲切,院落安全而温馨,这又很适合女生的喜好。
朝向草地的硬山墙上开两扇六方形的窗,仿若女生明亮淘气的大眼睛;而屋下轻
轻开了扇圆形的小窗,则像是为女生的眉宇间点了一粒美丽的朱砂,妩媚之极。
好的建筑跟人一样,是有性格的。能让人看起来兴致勃勃,甚至浮想联翩。走过
开敞豪放的男生宿舍,彷佛能听见费孝通先生从这里开始走向中国乡土的重重足
音;站在精巧温馨的女生宿舍前,恍若可见冰心女士曾在这里留下的清丽梦影,
不禁想自己也作它一个……
未名湖是燕园风景最美的地方。这里湖光潋滟,塔影婆娑;亭立湖心,石船
横卧;石鱼翻尾,欲含塔影;垂柳环湖,岗峦起伏;小桥流水,松柏叠翠。未名
湖周围路面高低不平,曲折回环,很符合崇尚自然的中国古典造园精神。这曲折
幽深的线条吸引了北大学子对新思想新知识的探求;路面的高低左右则振荡出他
们活跃的思想火花及对自由的深刻理解;那湖光塔影、钟亭落霞,则让他们生出
诗情与画意……(小标题)「古板」的清华人生活在中式、美式、德式、希腊罗
马式、苏联式的「多元自由」的建筑环境里,而「自由」的北大人却生活在「千
篇一律」的中国式大屋顶之下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从此以理工科专业为主,而北京大学则偏
重文理科。因为专业的差别,清华师生给人的感觉是「工程师」、「科学家」型
的,踏踏实实,行胜于言;而北大人给人更多的感觉是「文人骚客」,崇尚思想
自由,富有反叛精神。虽然这几年两校已经大力营造多种学科,往综合性大学发
展,但传统形成的这些「性格特点」依然存在。这些「性格特点」与他们各自所
生活的环境有如下有趣的对比:「古板」的清华人生活在由中式、美式、德式、
希腊罗马式、苏联式等各类建筑构成的「生动」的建筑环境中;而「活跃自由」
的北大人却活动在「千篇一律」的中国式大屋顶之下。现代科学发源于西方国家,
而「科学家」清华人就在西式的清华园里工作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从某种意义讲
就是「文人园」,而作为「文人」的北大人恰好就生活在按中国古典园林手法规
范的燕园里。
有建筑系的清华园建国后发展脉络清楚,有条不紊,由西往东可明显地分为:
「灰区」(中国古典园区)、「红区」(西方古典建筑区)、「黄区」(仿苏建
筑区)、「白区」(新科技教学区)。基于西方古典式的建筑环境,有西式建筑
作参考,清华园内建筑的发展可以说相对容易协调。燕园的建筑发展要建筑师独
立去创造,怎样去找寻与环境协调的设计就显得困难很多。至今燕园的新建筑仍
在中国古典建筑的色彩及屋顶下徘徊,没有了建筑系的燕园也曾有过无视环境的
建设(如70年代盖的图书馆)。
清华的新建筑与传统的西式建筑相谐调,而在北大校园内创作新建筑,则是
中国建筑寻找新民族风格出路的缩影
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两所校园都不约而同地往东扩展。到90年代末,清华
基本形成了以中主楼为主导的新科技教学园区。10层的中央主楼是五六十年代仿
苏联式的作品,颜色灰黄,立面简洁有力,与东西主楼楼群形成环抱舒展的格局。
其入口由长长的大台阶拾级而上直到二楼,门厅高耸宽敞,走在里面让人感到有
一种泱泱大学的感觉。而在西体育馆西部,新建成的理学院楼群是「红区」向西
的延伸,其开敞的下沉广场,温暖而又颇具新意的建筑形体也极具韵味,这里正
产生着新的文化和新的故事。
在燕园,作为百年校庆贺礼工程的图书馆扩建以及百年纪念讲堂成为东南新
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建于1974年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位于六院东端,是亚洲高等院
校最大的图书馆。由于当时历史经济等原因,它体型宏大但稍显简陋,是典型的
现代方盒子建筑,与未名湖区的建筑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始于1996年的扩建工程
很大的目标是弥补这种失误。主要设计者同样是主持清华园图书馆扩建的关肇邺
院士。他大胆地使用了时下颇遭非议的大屋顶形式,并在体量组合、细部处理等
方面进行了创造,使人看了有似曾相识却又很值得再三咀嚼的感觉。你看,它的
屋顶既非唐风,也非宋式清式,斗拱似有却不完整,拱间用古老的人字却是非常
地夸大,很有意思。它的精彩之处还来自两侧直上三层的过山游廊与两翼伸出的
攒尖顶方形配楼,从而巧妙地将新楼旧楼连成整体,在建筑体量上也形成了丰富
的空间层次。北大校园东西临成府路新建的教学楼群,是现代式样的多层建筑。
它们以围合的院落群出现,仿披檐的屋顶,层层叠落,这也表达了即使是现代建
筑也在努力寻找与传统的衔接。而1999年未带坡顶的科技发展大厦在校园东南角
的耸立,则宣示了北大东部新教学科技园区的正式形成。
作为新老校园区的制高点,科技发展大厦与博雅塔将在21世纪进行更深入的
对话。
清华大校园内遍布雕像和小品,构成了极富感染力的一道景观
北大与清华,出过大师,也出过烈士,学子们既有振臂走向革命的激情,也
有返回赠礼母校的温情。一个世纪来,校园内遍布了极富纪念意义的雕像与小品,
也构成了两座校园内极有感染力的一道景观。
清华园内有朱自清像、闻一多像、吴像、孔子像、马约翰像、梅贻琦像、蒋
南翔像、叶企孙像、梁思成像、王国维墓、3.18断碑、20级日咎、西南联大纪念
碑,1922级及1919级喷水塔。北大校园内则有蔡元培像、李大钊像、马寅初像、
塞万提斯像、葛利普墓、埃德加.斯诺墓、西南联大纪念碑、北大烈士碑、梅石
碑、乾隆诗碑、翻尾石鱼等等。这些小品、雕像,有的反映了一代大师的风范(
如闻一多像、朱自清像、吴像、蔡元培像、李大钊像、马寅初像等),有的则让
人寄托对大师对烈士的哀思(如烈士碑、王国维墓、斯诺墓等)有的能催人上进
(如清华日昝上刻写「行胜于言」);有的却是让人观赏娱乐,感受温情(清华
各级校友赠的喷水池、塔及北大的翻尾石鱼)。这些饱含深刻意义的纪念物点缀
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更显得校园内人文气息浓厚丰富,游赏其间,乐而忘返。
校园是年青的,即便是很老的建筑,上面沉淀的大多是年青的记忆;校园是
文气的,甚至那快散架而吱吱响的自行车也泛着一股书生朝气;校园内富含进取
精神,这里教育的是传统,涌动的是创造;校园里常常是博大兼收,一座普通的
教学楼,那晃动的人影中就会有出色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在校园,特
别是在大学校园,年长的可以看到记忆,找回朝气;年青的却可寻求理想,感受
进取。所以,我以为,逛逛校园也挺不错。
有空时,可以去清华北大看看风景。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0.11
☆─────────────────────────────────────☆
shmily (想去爱琴海) 于 (Mon Mar 15 13:04:20 2004) 提到:
已经看腻了……
☆─────────────────────────────────────☆
KCN (毒中之毒·氰化钾·清华家) 于 (Mon Mar 15 13:04:36 2004) 提到:
水母tsinghuacent版很早的一篇文章,转过来大家看看一乐啦
☆─────────────────────────────────────☆
shmily (想去爱琴海) 于 (Mon Mar 15 13:05:09 2004) 提到:
为什么你现在都用这个id?
☆─────────────────────────────────────☆
KCN (毒中之毒·氰化钾·清华家) 于 (Mon Mar 15 13:05:36 2004) 提到:
真打击我的转载情绪,哼唧
好,转别的。
☆─────────────────────────────────────☆
KCN (毒中之毒·氰化钾·清华家) 于 (Mon Mar 15 13:06:10 2004) 提到:
喜新厌旧,呵呵,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个id玩玩
☆─────────────────────────────────────☆
fro20meel (Bararian) 于 (Mon Mar 15 18:01:02 2004) 提到:
实在不给面子~~~~
☆─────────────────────────────────────☆
rennina (没鼻子象※期末考双百) 于 (Mon Mar 15 22:32:25 2004) 提到:
清华的树把天遮住,北大的草都长得随意
☆─────────────────────────────────────☆
yeting (绛珠草) 于 (Mon Mar 15 22:33:16 2004) 提到:
一棵树到了北大只能长成草了.
☆─────────────────────────────────────☆
rennina (没鼻子象※期末考双百) 于 (Mon Mar 15 22:35:29 2004) 提到:
yeting的总结能力就是不错
☆─────────────────────────────────────☆
yeting (绛珠草) 于 (Mon Mar 15 22:36:05 2004) 提到:
同样,nina也会长成大树的.
☆─────────────────────────────────────☆
rennina (没鼻子象※期末考双百) 于 (Mon Mar 15 22:37:30 2004) 提到:
不会被雷劈了吧?
☆─────────────────────────────────────☆
yeting (绛珠草) 于 (Mon Mar 15 22:38:32 2004) 提到:
有lb呢.
☆─────────────────────────────────────☆
rennina (没鼻子象※期末考双百) 于 (Mon Mar 15 22:47:20 2004) 提到:
他不是应征去了么?
☆─────────────────────────────────────☆
yeting (绛珠草) 于 (Mon Mar 15 22:48:11 2004) 提到:
你作考官.
☆─────────────────────────────────────☆
rennina (没鼻子象※期末考双百) 于 (Mon Mar 15 22:50:20 2004) 提到:
我考别人去了
☆─────────────────────────────────────☆
yeting (绛珠草) 于 (Mon Mar 15 22:50:53 2004) 提到:
...
☆─────────────────────────────────────☆
rennina (没鼻子象※期末考双百) 于 (Mon Mar 15 22:54:01 2004) 提到:
算了,报复别人其实是报复自己
☆─────────────────────────────────────☆
immensee (隅限石~绛唇朱袖两寂寞) 于 (Mon Mar 15 22:54:55 2004) 提到:
re
☆─────────────────────────────────────☆
shmily (想去爱琴海) 于 (Tue Mar 16 08:45:43 2004) 提到:
嗯
人应该尽量宽宏一些
自己也会佩服自己的~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