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yan (cc), 信区: reading&culture
标 题: [合集] 苏州园林与楹联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Wed Mar 31 16:23:08 2004), 站内
☆─────────────────────────────────────☆
braveheart (磨剑闹市作山林,清吟徐啸若无人) 于 (Sun Mar 28 06:45:13 2004) 提到:
苏州园林与楹联
今年六月将在我国的苏州召开第二十八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届时苏州园林又将成为世
界关注的焦点。古时即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而苏州之所以获得了天堂的
美誉,除了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之外,与其拥有众多秀甲天下、天开画
图的古典园林是分不开的。在观赏、把玩苏州园林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苏州园林是典型
的文人园林,漫步园中,移步换景,在亭台水榭、假山名木之间,那些意境深远的匾额
、恰到好处的楹联、苍劲俊逸的书法伴随着美妙动人的轶闻传说无时无刻不送来一缕缕
飘香的文风,在山水形胜之间将情趣升华。
苏州的园林文化,集文学、哲学、美学、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体,
因此在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同时,对其中文化因素绝对不可忽视。记得《红楼梦》中有
贾政带领宝玉及众清客在大观园中题名的一章,非常的精彩。古时文人的趣味、抱负在
诗、词、画,甚至小小的题名题联中的都可以得到体现。漫步苏州园林,那些刻在竹木
之上的楹联成为一道格外靓丽的文化风景。
园林中的楹联可写景,可喻理,既可描远山,咏近水,又可发幽情,明至理。由吴中四
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亲手绘图作记的拙政园中,中部主景区土山之巅立有雪香云蔚亭,
此处为园中最高点,居高临下,水面辽阔,荷花轻摇,亭上有明代画家倪瓒所题的“山
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两旁伴有文徵明手书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此
额此联附以此景堪称是绝妙的搭配。由此下山可通至岛中的荷风四面亭,名如其实,盛
夏时节,四面荷香,亭中楹柱上悬有“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对联,真
为这座别致秀丽的小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拙政园偏南位置的卷云山房中,各种奇石争奇斗艳,而门联直接现在墙上,采用的是
宋时陆游的诗句:“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时,会让人觉得那些白墙
黑柱间千姿百态的顽石仿佛都在这诗句中感染了灵气一般,让人不得不佩服园主的独到
匠心。
号称“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园中,东部有一座“五峰仙馆”,馆前假山堆作庐山五老峰
之态,周围安排了曲廊庭院、名花异草,在此读书赏花自是妙不可言。馆中柱上悬有晚
清苏州籍状元陆润庠撰写的一幅题联: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上联中书、易、骚、庄、汉文分别指《尚书》、《周易》、《离骚》、《庄子》和《汉
书》,并且分别点明了各古籍的精华所在,对古往今来的读书人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下联中又分别概括了菊、梅、莲、兰、海棠这些名花的风韵所在,不禁令人无限向往。
整幅题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用典巧妙,启人深思,从形势到内容都给人以极大享受。
如果在五峰仙馆错过了这样一幅楹联将是多大的憾事。
另一处书卷气十足的书联在“潭西渔隐”的网师小园。园池之南的“濯缨水阁”因面水
临崖,环境清爽,即以古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命名。内中一幅板桥体的“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正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的手笔。上联说的是曾参的“吾日三
省吾身”,颜回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为“曾三颜四”
;下联引晋陶渊明语:“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是为“禹寸陶分
”。整幅楹联讲述的都是如何躬省自查,勤勉行事的道理。
此外,像沧浪亭内嵌有文徵明画像刻石的仰止亭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吾此
君”。各种翠竹扶疏摇曳的翠玲珑馆内联“凤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或抒发出对先贤
的渴慕,或生发了环境得清幽,都令人反复咀嚼,满口生香。
☆─────────────────────────────────────☆
braveheart (磨剑闹市作山林,清吟徐啸若无人) 于 (Sun Mar 28 06:54:15 2004) 提到:
昨天谈到对子,想起来自己还帮人攒过这样一篇小文
刚开学时候写的,因为是给人帮忙,也就没头没尾,面目可憎了些
不过还是比较推荐园林中的楹联的
特别是陆放翁的“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在拙政园的时候抄给一位朋友,感觉最是相宜
可惜这张拙政园的明信片竟然寄丢了,多少落了点遗憾
陆润庠的那一幅几年前有朋友寄给过我
这次找到全联和出处,感觉圆满了些
在苏州的时候未曾想过回来要写东西,也没做什么纪录
因此生吞活剥了不少《苏州园林趣谈》的内容,8<
☆─────────────────────────────────────☆
supermary (超级玛丽) 于 (Sun Mar 28 14:15:38 2004) 提到:
good,不错的东西
阁下文笔很好呀
☆─────────────────────────────────────☆
ryan (cc) 于 (Sun Mar 28 22:56:35 2004) 提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提起江南,首推这二州,有点遗憾没亲眼见过,好在人还年轻日后有机会的
不知于大漠草原究竟孰更适合我
☆─────────────────────────────────────☆
braveheart (磨剑闹市作山林,清吟徐啸若无人) 于 (Sun Mar 28 23:24:37 2004) 提到:
其实年轻时候最好到那些险远之地
青藏、新疆、云贵之类
年纪大了些,再去江南温柔乡也是不迟
寒假时候要不是因为过去实习
肯定去云南或者海南了
☆─────────────────────────────────────☆
supermary (超级玛丽) 于 (Mon Mar 29 11:36:28 2004) 提到:
远是可以的
险终归是不好的
☆─────────────────────────────────────☆
shmily (想去爱琴海) 于 (Mon Mar 29 12:53:32 2004) 提到:
sigh
我年纪轻的时候却一直待在江南温柔乡……
☆─────────────────────────────────────☆
KCN (毒中之毒·氰化钾·清华家) 于 (Mon Mar 29 12:58:08 2004) 提到:
确切点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而是江南以南,呵呵。
☆─────────────────────────────────────☆
shmily (想去爱琴海) 于 (Mon Mar 29 13:00:52 2004) 提到:
也是
不过现在传统意义上的江南也没有以前的感觉了
我小时候在浙江绍兴待了很长时间
那时候还一天到晚划那种脚窝船纵横水道
现在再回去,到处都是汽车的,农村里的田地也都没了……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