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dam (亚当),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真正的数学家什么样?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Dec 17 11:06:18 1999), 转信

真正的数学家什么样?
——评哈尔莫斯《我要作数学家》

□胡作玄
  哈尔莫斯的《我要作数学家》出版时,他已经是70岁马上面临退
休的人啦。这把年纪还想要当数学家怕是真的没戏了。幸好,哈尔莫
斯早已是有着国际声誉的大数学家。既然如此,本来他可以像维纳那
样直截了当说“我是位数学家”,看来他的确比较谦虚,他的书名可
以说应了曹操那句话:“老骥伏木厉,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
  因此,这本书实际上是哈尔莫斯自己如何成为数学家的自述。他
与一般人不同之处可以说是三多:一是跑的地方多,见过大世面,当
然也见过小世面。他在美国曾在十几所大学任职,访问过著名的世界
数学中心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到过南美、澳洲,也去过社会主义的
苏联和匈牙利,在那个时候,这些可以说是很稀罕的。二多与一多也
有些关系,是结识的人物多。差不多20世纪中期对于数学发展有重要
影响的大数学家在书中都有所介绍,其中还有些大人物如爱因斯坦的
故事。我随便就可以举出10位:如本世纪最有影响的大数学家冯·诺
伊曼;随机分析的大家杜布;有史以来论文最多的,也是合作者最多
的匈牙利数学家爱多什;苏联两位最伟大的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和盖
尔范德;使芝加哥大学中兴的斯通;布尔巴基的领袖人物韦伊、狄奥
多涅和舍瓦莱;主观概率和贝叶斯统计的奠基人萨维奇等等。他顺便
提到的还有外尔·哥德尔、F·黎斯、M·黎斯、莱夫谢兹、辛格等等。
由于一般人对数学家了解最少,他的确给这些数学家的生平提供了第
一手资料。除了这些真正著名的数学家之外,还谈到一、二百位不那
么出名的数学家,而在这方面多是他的学生、同事、同行(由于他的
研究范围广阔,同行也特别多)以及由于各种活动的同道,所有这些
数学家也都为他的主题———怎样作数学家做了注脚。哈尔莫斯的三
多则是他本人干的事多。一般数学家履历简单,无非是他写了几篇论
文,教了点书,而他干的事则是他们的十倍、百倍。也许上帝的确不
太公平,同样的时光,同样的能力,他们的产出居然如此悬殊。哈尔
莫斯的确是劳苦命,他把他的工作一分为三:研究、教学和服务。在
研究和教学方面哈尔莫斯与其他数学家没太大不同,可是哈尔莫斯差
不多有一半时间是为数学界服务,其中的工作杂七杂八。归纳起来,
一大部分是传播性的工作。数学大国不仅研究做得好,数学传播工作
做得更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数学的文化和数学发展的土壤。他
本人写过许多各种程度的书(例如《测度论》被译成上10种文字(包
括中文),被公认是名著,哈尔莫斯也因此出名,在中国也广为人知),
写介绍性论述和综述(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任何数学大国在这方
都很强),写书评,当期刊的编辑,当丛书的编辑,写历史和进展简
介,翻译,写百科全书条目。另一部分是行政事务工作,最主要的就
是当系主任,他花了大量篇幅写如何当好系主任,很值得一读。其它
工作还有很多,例如写推荐信,他公开披露自己写的一些信,特别是
为辛格写的推荐信,的确让他引以为荣,因为辛格恐怕现在是比哈尔
莫斯还大的数学家。这恐怕是数学大国的数学大家的气派,否则只能
是一代不如一代的瞎糊弄。另外他还有学会和协会的工作以及咨询工
作,所有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一丝不苟地去干好。他还干了
现代数学家也干的第四类即应用数学于解决实际问题,他参加战时研
究,还搞过导弹。总之,哈尔莫斯在书中现身说法,正是他的生动事
例使我们对于真正的数学家到底啥样有所认识。
  我想,这本书有四类读者,首先当然是想当数学家的人乃至一般
的数学和科学工作者,对于这部分读者,笔者的建议是最好多读几遍。
不过,现代的人恐怕没有时间或兴趣这样做,那你也可以读其中一些
章节,如果你连这时间都没有又想知道他想说的主要是什么,那我奉
劝你读5页尾声:怎样作数学家(546—551页)。但愿读了尾声之后,
你还能回来读全书。
  本书的第二类读者是对历史,特别是对数学史、科技史、社会史
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是难得的20世纪中间50年社会史纪录,让人吃
惊的是,你能从书中知道哈尔莫斯参加过共产党,也知道那时的左派
活动。当然你也从中认识60年代的苏联和匈牙利是啥个样。具体说,
你也可以知道哈尔莫斯和他同事的工资是怎么涨的。
  本书的第三类读者是科学和教育乃至文化的官员和行政工作者,
如果他们对如何能把中国变成一个数学大国,如何把大学数学系乃至
任何系办好(比如说办成一个数学中心),如何出成果、出人才真正
感兴趣的话。他们可以看到真正的数学大国是什么样,也可以听听哈
尔莫斯的建议。
  本书的第四类读者面就大了,大体说就是有一定文化水准或者对
真正文化有一定素养和兴趣的其他读者,比如说,作家、编辑和记者,
如果他们兴趣面比较广的话,读这本书可以说是“开卷有益”。
  最后,我不得不声明,对于任何一类读者,这本书都不能说像读
普通传记和科普文章那样好读。这倒不是因为其中有许多数学内容
(你如果不懂,完全可以不必去管,跳过去),而是因为文化背景的
差异———涉及洋文化,特别是非通俗文化,大多数中国读者可能并
不熟悉,正如哈尔莫斯所说:“‘文化’这个词有时候用来指人类在
千百年当中累积的艺术作品:诗歌、戏剧、各种文化、绘画、雕刻、
建筑、音乐———我是不是漏掉了什么?这种意义上的‘有文化’,
就是说和很久以前过去的人有接触,和仍在世的人共享(文化)遗产,
除艺术带来的满足外,还有一种用别的方法得不到的感受和领悟。要
想活着而有文化,我们必须一生继续不断地看和听。”
  这种文化差异之大会使你感到震惊,对于数学家来说,恐怕连对
其它国家数学家的文化似乎也很陌生。不过,反过来说,如果你能一
遍、两遍地仔细读下去,那么文化品味上会有很大提高。
  (《我要作数学家》,哈尔莫斯著,马元德等译,江西教育出版
社1999年10月第1版,定价:28.00元)

--
※ 来源:.听涛站 bbs.foundernet.edu.[FROM: bbs.founderne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