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raveheart (磨剑闹市作山林,清吟徐啸若无人), 信区: reading&culture
标 题: 陕行记·黄土地上的足迹·缘起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Apr 29 00:15:10 2004), 转信
陕行记
年轻的你我不要放弃生命中的冲动与激情,认真、投入的对待生活,你将得到很多惊喜。
--题记
上篇 黄土地上的足迹
缘起
临近假期,网上有朋友邀我去陕北的农村看看,大概了解一下那里农民的生活情况。自己
对农村确实知之甚少,而且在对这片黄土地有着说不出的好奇。在我的印象中,那里是黄
土世界,老乡们扎着羊白肚手巾坐在窑口望着干旱的高原和干旱的青天。而且作为"红都"
的延安就像几十年前吸引着进步青年那样吸引着我这个当代青年,想去一探这个革命老区
的魅力所在。
期末的时候还在各处寻找同行的伙伴,不过谁料风云突变,不但没找到新人,连原来的两
个朋友也因为各自家里的事情取消了西行的计划。或许黄土地对我来说是个不灭的梦想,
尽管只剩我一个人,尽管我在整个西部都没有同学,我还是决定维持行程不变。这决不是
因为一时头热之类的原
因,实在我想是那片承载着中国农民的黄土中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同时,一向也有年轻
人应该多经历多感受一些的想法,觉得去吃一点苦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没有什么坏处。初期
的这些想法随着行程的展开而支离破碎,不过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收获到了原来未曾想到的
很多东西。
出发之前,尽量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不过很无奈的是只能查找到很有限的资料,介绍的东
西也尽限于县一级,在陕北寻找熟人的打算也没有什么结果,时间又匆匆的行进着,我带
着一张手描的延安地图和八五年的耕地、人口统计数字还有一点点延安政务公开网的印象
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行囊之中不能不提的一本书就是曹锦清先生的著作《黄河边的中国》,此前几位朋友都推
荐过这本书,为了此次西行,我借来翻看了一下,仅仅读了序言,就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
觉,并且出发前买了这本价格不菲的厚书。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此前除了阅读文章和
听讲座之外对三农问题
也只有一点感性认识,如果真的开展正规的调查自然难度不小。幸好手里有了曹先生的这
本书,河南和陕西同属北方农村,很多地方还是有相通之处,而且照葫芦画瓢的调查也使
我不会感觉一片茫然。另外,在陕北之行中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曹先生的著作,解释了
我很多心头的疑惑,不
仅仅是对农业的理解上,更有一种心灵相交的感觉。在我最困难的日子里,心理上遭遇到
一些危机和困惑,而曹先生当时也曾有过这种思考的煎熬。这种时候,来自朋友的安慰只
能起到一些暂时的作用(当然,我还是十二分的感激这种安慰),而通曹先生的神交驱赶
了我的孤独、失落和不
适应,歪歪扭扭的坚持了这段路程,回头看看这些足迹,更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
生,非我所能;死,非我所愿;
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生死之间的时间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166.111.173.5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