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raveheart (磨剑闹市作山林,清吟徐啸若无人), 信区: reading&culture
标 题: 陕行记·黄土地上的足迹·寺湾村·倪家(上)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Apr 29 00:27:20 2004), 转信
寺湾村·倪家(上)
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桥头的车站,潇潇迟到了五分钟,我心里也悬了五分钟,不过还好
,最后还是成行了。同她坐上了开往店头的汽车,一边了解一些她家的情况。潇潇出来打
工不到一年,是家里的长女,家中另有一弟一妹。她在宾馆每个月工作一半的时间,隔天
休息,包吃包住,工资
250元左右。虽然她说每半个月收入这么多不少了,不过我认为剩下的半个月其实没有收
入,并不划算。由于当地民风还是比较闭塞,我们决定"伪装"成同学,由此我的身份也成
了延安中学的高三学生,受老师的派遣来作社会调查了。在当地,一个女孩子要是另一个
陌生的男孩子回家也很
难解释清楚,尤其村落的规模并不大,所以接受这个身份的同时我也相当感激小倪的这份
帮助。路上我问为什么自行车这么少,而都乘坐蹦蹦车,买台自行车不是省钱多了。小倪
介绍了一些当地人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超前的,大家比较敢花钱,前几年经济状况好的时
候花钱更是厉害,当地地形特殊,城市基本依山而建,骑自行车比较费力气,由此壮大了
一支特别的运输队伍。
后来我把座位让给一位老奶奶,也暂时中止了跟小倪的谈话,转而看看窗外的景色,跟售
票员聊了一会儿。这里虽非典型的黄土高原,不过高高的黄土山也是连绵不断,山顶那些
平坦的地段被称为"原上",范围不小,可以耕作。黄土上几乎都披上了绿装,随着汽车的
行进,黄陵县城展现在
山坳之中,高高低低的楼房和平房沿山谷伸展开去,在两侧遇到陡升的黄土则停止了扩张
。黄陵有一家大型炼油厂,在附近相当有名。另外,黄陵的苹果也是重点扶持的对象,原
上很多地方都种有苹果树,不过由于是以户为生产单位,感觉规模也不是特别大。这里的
苹果栽种较洛川晚,规
模也小一些。沿途看到很多苹果外面挂着纸袋,经介绍说这样做是为了生产"绿色食品",
防止农药直接喷洒到果皮上,不过说这样的苹果味道不那么好。帮我介绍情况的售票员是
黄陵县城人,三十出头,尚未成家。跑运输每个月能收入1000元左右。当地这种规模的运
输都是私人的车承包公
家的线路,在县城内上车的人每个抽五角钱给客运管理部门,路上搭载的客人收入都归自
己。黄陵到店头这条线路人还是挺多的,不过因为车太多了,所以每天只能走一趟,其实
自己跑抓紧了可以跑五个来回,但是有20多辆车拥挤在这一条线路上,蛋糕有限,怎么分
都是吃不够。简直跟农
村劳动力的剩余情况差不多严重。不过我忘了询问每天剩余的时间是如何利用的了。同他
谈话中另一点比较清楚的是公路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黄陵的苹果是在修了公路只好才
发展起来的,否则的话就算有了收获也无法走出这高高低低的黄土山。由于店头产煤,率
先修了公路,"要想富,先修路"在这里由一句口号变成了现实,这里的公路是县政府投资
修建的,设收费站,大家也比较支持和理解。
到了店头镇之后,当地正在积极修建贯穿该镇的大路,两边算是商业街了,不过很少有高
过两层的建筑,而且因为拉煤的车往来其间,灰尘特别大。小倪仍是不大放心,决定我们
俩分开走,我先到他们村,打听她弟弟,然后她再回家。我也很忐忑,怕这个时候再被放
鸽子,不过她说的也合
情合理,只好抱着碰运气的心理骑上了一辆在路边等候拉客人的摩托向寺湾村进发了。两
边的山绿化得不错,松树成林,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寺湾,这个座落在公路边的小村。这
里的村子格局跟镇上差不多,一条主要的路两边伸展出一些院子,不过由于山势的影响很
快就止步了,同我家乡的村子比起来真是太小了,我一不小心差点穿了过去。后来打听小
倪的弟弟,倪朝晖的家,最后居然问到了她父亲头上,不过那个时候倪父正在路边打扑克
。
--
生,非我所能;死,非我所愿;
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生死之间的时间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166.111.173.5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