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raveheart (磨剑闹市作山林,清吟徐啸若无人), 信区: reading&culture
标 题: 陕行记·黄土地上的足迹·寺湾村·倪家(下)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Apr 29 00:32:26 2004), 转信
寺湾村·倪家(下)
倪家院子不是很大,不过砖砌的大门表面贴着彩色的瓷砖,走马板的位置还拼了一副字,
很漂亮。里面是连在一起的四间屋子组成的平房,不过进去之后发现还是窑洞的建造手法
,只不过外面抹了一层白灰而已。见到倪朝晖后我跟他简要介绍了一下来意。到了他家的
正室(起居、日常活动的中心了)坐了一会儿,房子还是比较宽敞的,家具就是两个柜子
两张床,还有一个沙发这么多,不过最为显眼的要数一台21吋的康佳彩电,装了有线电视
,正在播着城里人的爱情童话。
后来跟倪父聊了一会儿,大概了解了一下这里的情况。该村有400人左右,大多是别处迁
居过来的。人均耕地一亩多一点,只种一季苞谷(玉米),一家的农活一个人就完全够忙
了。收获的粮食自己吃没问题,但是不赚钱,收入太低,一般家庭都有人去打工补贴家用
。由于该地毗邻煤矿,
也得力不少,这一点倪父的分析还是比较透彻,他说虽然大家并不直接下井赚钱,但矿工
们来此工作就要吃住在此,赚到的钱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要花在本地,当地人其实可以经
营饭店、食杂店、运输等,赚这个钱就够用了,不但不比下井赚得少,而且安全得多。倒
与当年美国西海岸淘金
热时富了卖装备的商家的现象有几分神似,我后来了解到原来他家门口那个破烂的小平房
就是租给外地来的矿工,难怪有此妙论呢。只好有打听了一下村里贫富差距问题,分化不
是很严重,极端富裕或者极端贫穷的都是少数,大部分都过得去,倪父觉得自己属于中等
水平,从门脸做简单判断倒是如此。富裕的人家一般是脑子比较活,起步早,积累的基础
好一些。该村由于毗邻煤矿,集体上有些收入,农民负担不重,而且还安装了自来水和有
限电视,不过我问到村干部选举,答案却是"扯淡"。
倪潇潇不多时也回来了,给家里带了一些点心什么的,挺懂事的。到了午饭时间,主食是
面片,也有米饭,菜是自家院子里的蔬菜炒的,不过还有啤酒,喝了两杯。饭后跟倪朝晖
聊了一会儿,谈了一些学习上的大道理,不过他倒是成为我此次调查最好的向导。
倪家旁边另一个院子里有几孔旧窑,灰头土脸的,不似他家院子那么鲜明光亮,原来是朝
晖奶奶的院子,后来跟朝晖进去转了一下,也是一排三眼土窑砌砖门面,右边那一眼是倪
奶奶的住处,左边一眼是朝晖小爸(二叔)的住所,中间一眼堆放杂物。如果窑外可以用
陈旧来形容,那么窑内
就只能说成是灰暗了,一进门旁边是土炕,里面的家具是门另一侧的一个柜子,放着一台
14寸黑白电视机,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家具了,只有贴墙上几排木架子,摆放着生活用品,
地面上堆着一些纸箱子,还有一个小饭桌。我们进门时,倪奶奶正一个人趟在炕上看电视
,炕上的被褥随意堆放着,还杂七杂八的放着一些东西,不过看样子在开小杂货店。不过
炕头倒是放着几颗光亮的骰子,不知道是做什么用处的还是卖的。
如果当地稍微上了年纪的人讲黄陵普通话我还能练习听力般连听带猜明白个十之七八,但
这位老奶奶的话我是十之七八听不懂,而且提了两个问题,思路似乎完全不能对接,我也
只能"看看"了。后来跟朝晖又到他小爸的窑去转了一圈,里面倒是显得清爽,就是几乎没
有人气了。摆着几件绿
漆的家具,在当地很是少见了,但上面蒙满了灰尘,很久没有动过的样子了,桌子上面放
着一台拆开的电视机,除了床上还有被褥外仿佛这个房间是一直封存着没有人居住。后来
通过朝晖了解到他二爸离婚了,本来是有修理电器手艺的,但现在完全荒废了,整个人就
是没事晃晃,随便混饭吃。从这些家具不难推断他二爸当年的意气风发吧,其实看到这一
幕我倒是想起了我二舅,情形很相似,离婚之后人都颓废下去了,如今他已不在这个几乎
没有给他任何幸福感的人世间了,但不知道在这无边的大地上还有多少个像他一样的婚姻
失败者呢。
倪家两个院子外面有砖砌的小房,里面黑乎乎的,后来才知道有人居住,原来这也是倪家
的房产,租给来煤窑打工的外地人了,每个月能给倪家带来50元的收入,不知道老倪对煤
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理论是不是源发与此呢。住在倪家的几个打工者都是乡亲,结伴从
汉中过来的,一年大概
有九个月在外打工,其余则在家休息一下或者农忙,他们自己说一个月可以赚两、三千不
等。工钱都是按月结算,这几年很少有拖欠工资的现象了。汉中的自然条件要好一些,不
过生活水平跟当地类似。我问到文化程度时,大多是初中毕业,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尽管他
们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而且现在所干的活跟文化也挂不上任何关系,不过还是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并且说像甘
肃那边穷地方过来的,很多就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文化水平,神气还略有鄙夷。虽然我看
不出挖煤跟读书有什么联系,不过既便是一种朦胧的对文化的认同我想也是值得称道的。
他们中有个孩子明显年纪比较小,只有十八岁,打工已有三年了,本来想拉这个同龄人聊
聊,不料却神情忸怩,很是紧张,只好作罢。在我看来,教育在他身上的作用实在是若有
若无了。
--
生,非我所能;死,非我所愿;
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生死之间的时间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166.111.173.5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