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yan (竹子·轻歌曼舞), 信区: reading&culture       
标  题: 2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Jul 10 12:27:23 2004), 站内

发信人: harmoniker (我知道),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创造巴赫——在时间中(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Oct 22 13:01:24 2000) 

创造巴赫——在时间中 
谈到时间,尤其谈到巴赫本人在历史中被埋没的那一整段时间,人们也许首先会认 
为,这里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指出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找回我们所失去事物”的 
过程。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发现”与“找回”,至少存在着一种误解的可能,即巴赫是 
凝固在18世纪的欧洲的,而下面所涉及到的这一类型的演奏家们,他们的工作由于力求 
无限接近最初的范本,从而,他们所做的选择更多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老巴赫的选择。 
实际上,把这些伟大音乐家们的工作简化为仅仅是一种模仿或复制,这是不公正的,在 
时间中追寻巴赫,这不仅是一种发现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巴赫的方式,更重要的, 
它是一种美学取向。 
严肃的历史意识无疑是这种美学取向的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他们区别于另一种“个 
性化”演奏家们的重要一方面。在弥补时间所产生的距离感的时候,他们运用的方法不 
是跨越时间的沟壑,而是回溯时间之流,沿着传统走来的方向走去。于是我们看到,诸 
如卡尔·李希特、兰多芙斯卡等人,他们大都具备学者的钻研精神,在演绎巴赫的时候 
,他们更多凭借的是一种理性与审慎的精神而不是激情发挥,甚至我们可以看到考据学 
与艺术创作的紧密关联——他们孜孜不倦地寻求原初的风貌,包括使用古乐器、运用当 
时的演奏技法、揣摩手稿以考证作者希图的演奏速度等等。 
历史意识使得过去的时间和现在找到一种契合,不过,与我们的理解恰恰相反,由 
于一段长时间被漠视的历史,这里巴赫的传统不是靠“继承”而在今天显现的,巴赫的 
传统是在今天才被创造的,被丰富的。比如,19世纪人理解的巴赫,就不包含《无伴奏 
大提琴组曲》这样绝顶伟大的作品,当卡萨尔斯演奏这6首组曲的时候,这一部分巴赫才 
被创造出来,“巴赫传统”的意义也在同时被改变了——卡萨尔斯成了这个传统的一部 
分。 
有意识地认识过去永远不可能等同于过去对于自身的认识,所以现在的艺术家可以 
有意识地选择自己融入时间,融入欧洲古乐传统,在完成自己与巴赫结合的同时也把巴 
赫带到时间的这一端。这种举动所达到的深刻程度要远远高于过去自身。“当一件新的 
艺术品被创作出来时,一切早于它的艺术品都同时受到了某种影响”(艾略特:《传统 
与个人才能》),这句话真正点出了今天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按照艾略特的说法进行类 
推,我们也可以说,正是由于认识到巴赫比自己更为重要,今天的这一类型的演奏家才 
自觉地诉诸经验而非感性,悉心扫尽时间道路上的灰尘,去还原历史的面目。 
那么回到开头,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谈论在创造巴赫的这种方式中,对于艺术家个人 
的评价呢?我觉得艾略特对于诗歌与个性关系的阐发对此仍然极有启示(并且足够完整 
),他说:“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个性 
的脱离。当然,只有具有个性和感情的人们才懂得想要脱离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 
至于同样处于20世纪的这两种(文学的和音乐的)思潮,它们相互间是否存在 
着某种影响或其他暗示性的关系,就不是应当在这里讨论的内容了。 
(西西弗 文) 

-- 
我的生活就象裕兴VCD,学习上网加游戏。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72.216] 



--
ryan (竹子·轻歌曼舞)
这是最后一次谈论到爱  
从今以后  我将不会再来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57.7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6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