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yan (恍惚),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我的生活质量》 第十一章(3)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un Sep 12 15:57:41 2004), 站内

老张就笑了说,二十年前我就看出来了,您必定是有大出息的!

  王祈隆大笑道,原来你埋的还有伏笔。怪不得我在你那里候旨,你不让我随便站
起来呢!

  老张想了想那个两手拘谨地合在膝盖上,看见谁进来就诚惶诚恐地站起来的大学
生王祈  
隆,和这个谈笑风生然而官气逼人的王祈隆,才悟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
句话所具有的暗处的力量。

  王祈隆定了一个规矩,凡是跟他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来找,一律不准挡驾。他不
带秘书和任何工作人员,专门去了农校一次。农校的领导们接了通知市长要来看学校
,激动得都有些诚惶诚恐了,从建校算起这几十年来,没有一个市长来看过农校。全
体教职员工提前忙活了整整一天,王祈隆过去只看了半个小时。旧地重温,酸甜苦辣
的感受在脸上一点都没有反映出来。那些老房子有一部分还在,前面两排却是拆了,
改建了一座小楼。虽然新建筑不少但看上去却大不如从前,至少是没有了过去的那种
勃勃的生机。树少了,草也少了,空地上都荒落着。校长说,生源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财政拨款越来越少,基本靠学校自己筹作资金运转。招收的学生基本上全部是农村
的孩子,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都已经很困难了。

  王祈隆说,资金我可以先给协调一部分,但不是长远之计。我们农校就是面对农
村的,要在“农”字上下功夫,实在不行就把不适应的专业改了,不改农校是没有出
路的。政府工作下一步要专门研究农业问题,可以把农校的问题一并解决了。但你们
也要两条腿走路,光靠政府可不行。

  王祈隆市长的话,一下子让农校的员工看到了希望,大家七嘴八舌地给市长提建
议。

  学校里的一些老人,退的退了,走的走了,基本上都是新人了。小彭调回了老家
去;小李还在,现在是农校的教务科长。

  看见王祈隆来,小李站在众人的身后,说话也不是,不说话也不是。王祈隆过去
拉了他的手说,小李,我们可是共过患难的老战友了,知道我回来,你怎么不去

  找我?说着就把名片掏出来交给小李。走的时候,他已经拉开了车门,又折了回
来,跟小李把名片要过来,把住室的电话号码写上后才交给他。小李本来心里是打着
鼓的,现在却在众人面前平白得了这么大的殊荣,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市长走了
老半天他才说,实际上王祈隆当年在学校里的时候,就是一个心地平和又宽容的人。
说完了又兀自感叹,德行好的人,还是有好结果啊!

  农校后来在王祈隆市长的关心下,调整了专业,并且并入了阳城大学,生源和经
费都宽松了许多。学校领导知道小李和市长是老关系,刻意地举荐他,小李后来也升
了副处级。

  同原来王祈隆刚刚出任县长时不一样的是,他现在的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市委书
记宋文举已经五十七岁了,再怎么干也是一届。宋文举最高的祈望就是他在任期内不
出问题,换届时能平安着陆,到省人大或者省政协提个副职,他的人生也就圆满了。
王祈隆凡事皆去征求他的意见,从里到外都透着谦虚和诚恳。王祈隆是真心的,他的
真心一旦经过了宋文举那双老透视仪的检验,立马就出了结果。宋文举每次都大度地
告诉他,你就尽管放心大胆地干吧,年轻人要的就是魄力,我当老大哥的在后面给你
出个主意,出了问题有我一份呢!王祈隆当然明白,有了成绩才有他的一份呢。宋文
举一直听说王祈隆和省委组织部的田部长不是一般的关系,可王祈隆从来都没有过任
何表露,这更说明这小子的城府极深,越加不可小觑。宋文举干了那么多年,哪里会
不知道,如果没有根基,这样的位置何曾轮得上他!更主要的是他为自己的后路考虑
,按照惯例,市长是要接书记的班,他不想在自己走后让人翻他的旧帐,他明白王祈
隆在阳城是要干几年的,他何苦毁掉自己盘桓了多年的根据地。而且,他们两个团结
得越好,他走的越稳当。何况王祈隆又是这样的诚恳和谦虚,什么事情不都还是他说
了算呢!所以他在工作上就特别放手。

  王祈隆上任后,阳城正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他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大致听了一下
工作,就到基层搞调研去了,这一下去就是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他没再听过任何
一次工作汇报,也没召开过任何类型的大会,更不出台什么新举措。他翻了一下原来
的政府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光工作指导思想,就可以写一本书,工作思路更是新奇
的不得了。但关键问题是,没人抓落实。两个月后,他总结了阳城面临的危机,就是
四个字:天灾人祸。

  跟宋书记交换了意见之后,他召开干部大会,破解了这四个字。

  所谓天灾,他说,就是我们面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挑战。阳城缺水,又加
上连续三年干旱,农民的收入急剧减少,城市市民的吃水问题都没有保证,很多市民
半夜起来接水吃,这哪里像个城市啊!我们的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在
新的形势面前固步自封,生产难以为继,工人的工资都发不下来,很多老工人给我写
信说,王市长啊,我们什么都不要求,就想吃饱饭!这个要求不高哇!我看了脸红,
心里更难受。

  所谓人祸,就是我们陈旧的观念在扼杀我们。我们和周围的城市面临的机遇是一
样的,政策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人家发展上去了,我们却一步一步往后退?我们总是
想着,我们是老城市,曾经是都城,我们的资格比人家老,我们应该比人家发展好。
老大思想在作祟,谁都看不起,等于是把周围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抛弃了。我下去调研
,听说这样一件事,我们的一个老企业,已经濒临倒闭了。后来宋书记牵线,引过来
一家民营企业兼并我们。当时企业炸了锅,有些老工人痛哭流涕,说,我们这是丧权
辱国啊!号召工人起来砸毁设备,抵制兼并,结果把人家给赶走了。这些老工人的心
情我理解,这些企业都是他们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心理承受不了被一家民营企业兼并
,可现在企业生产都在国际间分工合作了,我们在不同所有制间的合作都搞不好,企
业还会有什么希望?不是看着它等死吗?


--
再耗下去都天亮了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57.7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