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izzard (战隼XL), 信区: other
标  题: 杭州西湖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2月24日23:18:09 星期一), 站内信件


西湖十景
#####################{ 断 桥 残 雪 }#####################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线上,何时建造不详,但唐代张祜的诗中,
已有“断桥荒藓涩” 之句。 其名由来,众说纷纭,一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
,故称断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 也有人说冬日雪霁,古石桥上桥阳面冰雪
消融,桥阴面依仍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似断非断,得名“ 断桥残雪”。宋代
,断桥又叫宝佑桥。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段家
桥简 称段桥,谐音为断桥;现在的断桥为1914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桥东有
“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 残雪”碑亭。  
  断桥残雪又是西湖冬季的一处独特景观。由于断桥背城面山,正处于外湖和北里湖
的分水点上,视野开阔 ,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佳处所。每当瑞雪初晴,站在宝石山上
眺望,桥的阳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阳面望 去,“雪残桥断”,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
皑皑,故从阴面望去,“断桥不断”。 断桥残雪是西湖难得的景观,“西湖之胜,晴湖
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伫立桥头, 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
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断桥是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它的出名与民间故事<<白蛇传>>有关,白娘子和许仙
缠绵悲怆的爱情故 事就是从断桥相会、借伞定情开始的。两人历经磨难再次在断桥相会
时那生离死别的情景,给每个游览断桥的 游客以无尽追思,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 花 港 观 鱼 }#####################
  花港观鱼位于苏堤南端,北倚西山,它是西湖风景区内规模最大的公园。
  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大草坪、花港、丛林等五大景区。以鱼和花景观为最,
池内蓄养数千条红鲫鱼, 或潜或跳,游人投饵,群鱼争食,有声有色,赏心悦目;从池
边曲径走去,便是花的世界,仅牡丹有四百多株 名贵品种,有“酒醉杨妃”、“娇容三
变”等,千姿百态,绚丽多姿,别有情趣。
  据记载,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因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飘落
溪中,故名“花港”。南 宋内侍卢允升曾在此建宅卜居,莳花养鱼,构筑园林,渐成规
模。花港观鱼的史称,源出南宋宫廷画师马远所 作西湖山水画的画题。清代,康熙南巡
至杭时,曾手书花港观鱼景名,并在赏鱼池畔立碑建亭,自此,该景开 始声名远播。
  如乘船前往,可在苏堤上岸,从东大门进园,首先可以看到碑亭和鱼池古迹,接着
可以欣赏到的是藏山阁 ,这是一座建在假山上的玲珑剔透的建筑。与其相对的是蒋庄,
原名小万柳堂,蒋庄是杭州保留比较完整的私 家庭院之一,著名学者马一浮曾在此居住
。现主楼辟为马一浮纪念馆。 游罢蒋庄,穿过大草坪,便是主景区之一的红鱼池,这里
有上千条红色金鲤,游人凭栏投饵,红鱼追逐争 食,真是一番人鱼同乐的景象。
  红鱼池往前是牡丹园,全园面积约1万平方米,纵横交错的鹅卵石小路把全园分割
成18个小区。园内栽培 了数百株色泽鲜艳,奇香异常的名贵牡丹 ,如魏紫、姚黄、
绿玉、胭脂点玉和娇容三色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来 自安徽宁国县的“玉楼春”。此外,
还配置山石和苍松、翠柏、芍药、红枫、紫薇、海棠、杜鹃、梅树等花木 ,高低错落,
疏密得体。牡丹园最高处是重檐八角攒尖顶的牡丹亭,匾额由当代文学家茅盾题写。东
南侧坡有 一平台,平台上有用黑白卵石仿梅树姿态铺砌而成的图案,平台旁植古梅一株
。取宋代诗人林和靖<<山园小梅 >>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马一浮先生将其题名为“梅影坡”。牡丹园西面是丛林 区,现有吊床出租,也可玩荡秋
千等游戏。
  游览花港,既可赏花,又可观鱼。此外,在小南湖还设有游船出租处,每条机动船
上可以坐五位游客。赏花 、观鱼、戏水,动静搭配,一举三得,大助游兴。
#####################{ 雷 峰 夕 照 }#####################
   雷锋夕照为西湖十景中唯一有待修复重建的景点。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脉的夕照山上
,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砖塔 ,系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叔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俗称黄妃
塔。因塔在西关外,也叫西关砖塔。后人又因塔 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每
每夕阳西下之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
  雷峰塔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条石,塔下供奉金铜
十六罗汉像。建筑雄伟 壮观。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
兵,纵火焚塔,塔檐等木结构件被毁,仅剩砖结构 赭黄色塔身。此后,人们传说塔砖可以驱
病健身,底层砖块被挖一空,终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从此 “雷峰夕照”徒
有虚名,景观至今尚未恢复。
  雷峰塔的闻名,还因为它是西湖塔中的一组对景之一,它与北山的保叔塔在西湖风景
布局中,同位于一条中轴 线上,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
双塔"的美景。两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雷峰塔敦 厚典雅,保叔塔纤细俊俏,所以民间有
" 雷峰如老衲,保叔如美人"的说法,正道出了当年雷峰塔和保叔塔的不同丰 姿。此外,雷
峰塔还与<<白蛇传>>这一美丽的民间传说有关。法海和尚破坏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美好婚
姻,并将白 娘子禁锢在雷峰塔下。许多年后,修炼成功的小青蛇战败了法海,白娘子终于
被救了出来。现遗址仍在南屏山上 ,从净慈寺旁抄小路可达山顶遗址观赏。
  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
峰斜映夕阳红。”
#####################{ 柳 浪 闻 莺 }#####################
   位于西湖东南岸,南山路涌金门至清波门滨湖地带.南宋时这里是宋孝宗为奉养高宗
而建的杭州城最大御花 园----聚景园。当时园内有会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桥和学
士桥。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 寺,死后葬此,俗称回回坟。园内柳型各
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称 “狮柳”;远眺象少
女浣纱,称“浣纱柳”。黄莺飞舞其间,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柳浪闻莺是杭州的主要公园之一。这里经常举办各种花卉展览,尤以秋天的菊展为多
.夏季,园内设各种文娱 节目,开设"柳浪闻莺花园"。由于柳浪是西湖边靠城区最近的一
座公园,交通十分便捷。
  柳浪闻莺现占地20万平方米。公园分闻莺园,聚景园,友谊园和南园四个景区。园林
布局开朗、清新、雅丽、 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
异木名花,是欣赏三面云山一面水的观景佳地。
  位于公园中心的闻莺园建有一座翘檐回廊、典雅别致的闻莺馆,还有占地2800平方米
的"百鸟天堂"。数以百计的 黄莺,画眉,相思鸟相聚在这里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 南 屏 晚 钟 }#####################
   位于西湖西南净慈禅寺内,净慈寺初建时即设钟楼一座, 明代洪武十一年(公元13
78年),重铸一口重达10吨 的巨钟,因钟声洪亮,再加上寺后南屏山多空穴,每当晚钟敲响
,钟声更是穿穴回荡,传播山谷,远飘大半个杭州城, 清康熙南巡时,以“天将破晓, 夜
气方清,万簌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之由,改称“ 南屏晚钟”
.寺前原有一大钟,声音宏亮,每到傍晚,钟声在暮霭中场扬回荡,山谷共鸣,传声独远
,形成“玉 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
  自宋代至清代,净慈寺时有兴废,原来的巨钟被毁.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拨出专款,
于1959年和1984年,对 净慈寺进行过两次大整修,现在的净慈寺已焕然一新,新铸铜钟
重达一万四千公斤,悠扬的钟声重新回荡在杭 州城的上空。现青铜大梵钟是在1986年1
2月由杭州制氧机厂铸造的,重10 余吨,高3米,钟上铸有赵朴初等人书 写的<<妙法莲华经
>>文,计6.8万余字.日本曹洞宗佛教徒在每年的除夕之夜都要来净慈寺撞钟,辞旧迎新. 
 
  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西湖十景中两处最迷人的晚景。游净
慈寺,到湖滨或延安路龙
#####################{ 平 湖 秋 月 }#####################
   平湖秋月,在白堤的西端终点,背倚孤山,南临外湖。唐代这里建有望湖亭,白居
易任杭州刺史时,每逢月 夜,常在亭中饮酒赏月。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御书楼,并在楼前
铺建三面临水的平台,立碑文,名为“平湖秋月 ”。这里不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皆
有景可观,且情趣不同。尤其在皎月当空的秋夜,月光如泻,柔情似水 ,天上、水中两
圆月,缓缓西移衔山峰,使人沉浸在“仰望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情思之中。 一九五
九年, 将原有三百六十多平方米的景境,扩大到一千六百平方米。拆除哈同花园围墙,
并扩建和改造了八角亭、“湖 天一碧”楼和四面厅,呈现新颖别致的园景。在湖石假山
间,增植红枫、石榴、丹桂、紫薇等花木,掩映着亭 、楼、厅、榭,极富诗情画意。
#####################{ 曲 院 风 荷 }#####################
   曲 院 风 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称" 院荷风"。" 院"原是指一
家酿制官酒的作坊,在今 天的九里松东, 洪春桥一带。该作坊取金沙涧水酿找的酒闻名
国内。当时,金沙涧水在此流入西湖,湖中种植荷花,花开时节,清香四溢,令人陶醉
。尤其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
  随着岁月流逝,旧址无从查考。到了清康熙年间,为迎接皇帝巡游,特地在苏堤垮
虹桥畔的岳湖里引种荷花 。康熙书名立碑,改“ 院”为“曲院”,正“荷风”为“风
荷”。
  一九八零年起,从原有的“曲院风荷”,沿岳湖延伸到西山路卧龙桥畔的郭庄,扩
建成更加富丽多彩的“ 曲院风荷”新景区,占地面积达四百二十六亩。公园分岳湖、竹
素园、曲院、风荷、滨湖密林、郭庄六大景区。
  公园一号门位于岳王庙西南材侧,进门便是竹素园。乾隆御书匾额“竹素园”悬于
正中堂上。俞樾游此园 曾书叠字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园中“湖山春社”是清代“西湖十八景” 之首。竹素园后为岳湖。二号门至四号门
沿西山路而设。傍水建有古朴典雅的廊、轩、亭、阁,与绿云、荷香 相映成趣。尤以三
十八亩的荷田令人瞩目,其中风荷主景区植有数十个品种的荷花,有红、白、粉红、洒
金、 金边等各种色彩,也有红莲、白莲、锦莲边、并蒂莲、品字莲、重台莲、千瓣莲、
大王莲、碗莲等种类。园内 建有迎熏阁、红绡翠盖廊、凤徽亭、波香亭、湛碧楼等临水
亭榭。从花圃对面的四号门进园,为滨湖密林区, 内设度假村,建有幢幢架空的桦木结
构小屋,以及木板平房,游人可以租用,同时还出租吊床、营帐和炊具, 供游人野餐,
其乐无穷。
  密林区往南可达郭庄。郭庄位于西山路卧龙桥畔,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别名“
汾阳别墅”。园内主要有 乘风邀月轩、赏心悦目亭、景苏阁等。郭庄的特色是清静高雅
,返朴归真。在造园艺术上,既吸取苏州园林的 手法,又具有绍兴水乡的风格。如园中
有两个池:一是自然形态,湖石砌 ,犹如姑苏风情;还有一个是石板砌 成的方池,上
架石板平桥,显然是绍兴水乡的情调。 游曲院风荷,夏季最佳。
#####################{ 三 潭 印 月 }#####################
   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面积约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60%.岛基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
元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 汤利用水心保宁寺遗址,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筑而成的.到了清
代,又在东西连柳堤,南北建曲桥,使全岛呈"田"字 形,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格局
, 宛如仙山琼岛,因而又称"小瀛洲". 三潭印月岛内游览路线一般由北向南进行.在岛北
码头上岸,抬头即可见一座飞檐翘角的歇山式敞轩,由赵朴 初题额"小瀛洲",此处原为彭
公祠,是清光绪年间兵部尚书彭玉麟的退省庵. 辛亥革命时改为浙江先贤祠,奉祀明 末清
初浙江籍思想家黄宗羲等人.先贤祠前就是九曲三十个弯的九曲桥,步入桥上第一亭叫开
网亭.这是个三角亭 ,此处原系放生池,亭名开网,有"网开一面"的意思.桥上第二亭叫亭
亭亭,是个四角亭,亭名取自明代诗人聂大年" 三塔亭亭引碧流"的诗意.正中水面耸立的
假山石称为九狮石,似有九狮在石上嬉戏. 过九曲桥,便到了小瀛洲中 部游览区的中心绿
洲.透过绿树红花,首先看到的是一堵低矮粉墙,上书"竹径通幽"四字,系清代改良派领袖
康有 为所题.粉墙上有四幅寓意空花窗,分别是"松鹤延年","梅鹊争春","凤戏牡丹","柏
鹿争辉",画面以吉祥的动物 和植物, 象征生活的幸福美满.从粉墙再往前走,依次为迎翠
轩,木香榭和花鸟厅,现已辟为商店和茶室.过绿洲, 迎面有"三潭印月"碑亭.碑亭不远处
,有一座别致的"我心相印亭",这个亭子一边是粉墙,一边是走廊,这在西湖众 多亭子中是
绝无仅有的.
  亭外湖面的石塔就是三潭印月主景.只见三塔位置呈等边三角形,每两塔之间相距62
 米,塔高2米,塔基系扁圆石 座,塔身呈球形,四周排列着五个小圆孔,饰着浮雕图案.塔顶
呈葫芦形,造型优美.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 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洞
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 光"交相辉映,呈
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三潭印月就由此得名. 位于西湖中“小瀛洲”
岛南端 ,有三座明代的葫芦形石塔,塔内有孔,月夜置灯其间,圆光映水,与水中明月
辉映,成为奇观。
  游人自湖滨趁船至“小瀛洲”登岸,迎面一座建筑,原是“浙江先贤祠”,奉祀黄
宗羲、吕留良、杭世俊 等人。穿过先贤祠,走上曲桥,正面一块大石,名“九狮石”上
有九狮,有的形似。有的神似,很有意趣。两 边各有一亭,右面一亭为三角亭,造形别
致,名开网亭,取开网放生之意;左面一亭为四角亭,名“亭亭亭” ,取明代聂大年诗
“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过此亭往右即见一堵矮墙,墙上4个嵌花漏窗,中间一个月门
,将 墙后景色遮隔起来,但遮而不断,隔而不绝,透过漏窗,墙外千竿翠竹,自有画意
。游人想探个究竟,可自月 门步入佳境。因此月门之上清康有为题“竹径通幽”四字,
回首岛中之湖,亭台倒影,尽在湖中,虚景实景, 相映成趣。自矮墙往前便是迎翠轩,
木香榭,与花鸟厅一组建筑,景色清幽,使人爽心悦目.再往前即是“三 潭印月”碑亭
。曲桥尽处又有一亭,名为“我心相印”,即“可以心会,不必言传”之意,是佛教禅
语。
  此亭两边有墙将湖面遮住,待游人进入亭子,但觉湖面开阔,三座石塔即在湖中,
布置十分得体。这三座 石塔始建于来元佑四年(1089年),苏东坡疏浚西湖,在湖水最
深处作为标志,为防西湖淤塞,规定三塔之 内禁止种植菱藕。元代三塔被毁,明万历年
间在现在位置上重建。塔高2米,造型优美,塔身上有5个小孔, 每逢中秋,塔内点上灯
烛,洞口用薄纸蒙上,独光从纸上透出,倒映于湖,宛如月影。天上明月与倒影交相 辉
映,很富诗意,自古以来就是赏月胜地,三座石塔也就成了点景之物。
#####################{ 双 峰 插 云 }#####################
   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的西南、西北方向.其“双峰插云”御碑亭
景点,在洪春桥畔。 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当群山云雾迷漫时,两峰时露双
尖,宛如峰插云霄,故名“两峰插云”。清 康熙皇帝游此,改为“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峰势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后或阴翳多云
天气,彩云、白云或浓 或淡,忽缠忽遮,是云是山,一片朦胧。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
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
  观赏点位于灵隐路上的洪春桥边,"双峰插云"御碑亭所在之处.立足亭前沿正南和正
西方向远眺,可以望 见南高峰,两峰遥对相峙,相距10余里.其实南高峰海拔仅254米,北高
峰海拔314米,只因湖西近处群山低缓才得" 高峰"之名.早年两峰顶上各有七层宝塔一座
, 后宝塔废圮.
   南高峰由石灰岩构成,在西湖西南面,处于西湖群山的中央.由于南高峰的特殊位置
历来是游人登高望远的好 地方.站在峰顶可看山,看湖,看城,看江,看原野.南高峰还有多
处岩洞,最有名的是烟霞洞,水乐洞和石屋洞.狮子 崖下的千人洞全长320米,最宽处约13
00 平方米.这些名洞和黄龙洞,紫云洞,紫来洞并称"西湖七大古洞" 《西 湖志》描述道
:“每春秋佳日,凭栏四望,俨如天门双阙,拔地撑着,祥云,随风卷舒,日光遥映,
常观五色 ”引人入胜。
  北高峰在灵隐寺后,为西湖西北著名的高峰.从山脚到峰顶有石阶数百级,曲折三十六
弯,虽海拔不高,但它北 面是平原鱼塘,南面是比它低100多米的飞来峰,所以有平地拔起
之感.如今,峰顶建有浙江电视发射台和发射塔, 游人在白乐桥乘缆车可直达山顶.
#####################{ 苏 堤 春 晓 }#####################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
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
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 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
,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
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
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
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上还栽植玉兰、樱花、芙蓉、木樨等多种观赏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
彩缤纷。而时序变换,晨昏晴雨,氛围不同,景色各异。如诗若画的怡人风光,使苏堤
成了人们常年游赏的地方。南宋时,这里一度形成湖中集市。《武林旧事》记载清明节
前后游湖盛况时就写道:“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
,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又有买卖赶集,
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和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
在在成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走
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桥头
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
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
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
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
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


    黄山以松名,松以山名。黄山和迎客松,历来是互为修饰词的。但黄山的地图上赫
然写着:黄山最著名的奇松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望客松,接客松,
原来这松树的三陪生意也做得这么火红,明明还缺一个拉客松嘛,我们给它加上吧,哈哈。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