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izzard (战隼XL), 信区: other
标 题: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2月25日23:08:47 星期二), 站内信件
避 暑 山 庄
位于承德市北近郊,是清帝王避暑和从事朝政的离宫。避暑山庄从(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开始兴建,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才宣告竣工,历时87年。园林面积约564万
平方米,为北京颐和园的2倍。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
山庄的围墙高3米,宽1.5米,长达10公里。墙上筑有垛口,可供巡逻和作战。围墙
爬山越水,弯弯曲曲非常严密,当地人叫它"小长城"。
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
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
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的美景,山谷中清泉涌
流,密林幽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分别是“南山积雪
”和“四面云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市
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座亭子叫“锤峰落
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
“锤峰落照”。
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
区和山区三部分。
在承德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丘陵起伏的地段上,如众星拱月之势环列着十二座色彩绚丽
、金碧辉煌的大型喇嘛寺庙。这些寺庙建筑精湛,风格各异,是汉、蒙、藏文化交融的
典范。在这里可以瞻仰西藏布达拉宫的气势、浏览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雄奇、领略山西
五台山殊像寺的风采、欣睹新疆伊犁固尔扎身的身影、还可看到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当年有八座寺庙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
,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
八庙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寺庙的代称。94年12月,“外
八庙”同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外八庙”中,除溥仁寺,溥善寺建于康熙年间,其余十座寺庙均建于乾隆年间。
它们分别是:在避暑山庄东面,隔武列河有溥仁寺、普乐寺、安远庙;山庄东北有普宁
寺、普佑寺、广缘寺;山庄正北相隔狮子沟,自东而西有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
、殊像寺、广安寺、罗汉堂。清帝兴建这些寺庙,是为了顺应蒙、藏等少数民族信奉喇
嘛教的习俗,“因其教而不易其俗”,通过“深仁厚泽”来“柔远能迩”,以达到清王
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代鼎盛时期战胜国
内分裂势力,加强民族团结,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从外形上看,避暑山庄内建筑无论是庄严肃穆的皇家宫殿,
还是游玩欣赏的亭、轩、榭、阁,一律采用青砖灰瓦,显示出一种古朴自然的风格;而
在其周围建造的“外八庙”,则采用彩色的琉璃瓦,有的甚至用镏金鱼鳞瓦覆顶,远远
望去,巍峨壮观,金碧辉煌,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这与古朴典雅的避暑山庄形成鲜明
的对比。在此,不难看出,清代康乾俩帝之良苦用心。
“外八庙”中的十二座寺庙建筑风格上有汉式寺庙、藏式寺庙、汉藏结合式寺庙等
三种形式。“外八庙”的建筑、园林以及大量的碑刻、雕塑、壁画、佛像祭器等文物是
我们研究清代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园林艺术以及形象地认识二百多年前劳动人民智慧
才华难得的瑰宝。
--
黄山以松名,松以山名。黄山和迎客松,历来是互为修饰词的。但黄山的地图上赫
然写着:黄山最著名的奇松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望客松,接客松,
原来这松树的三陪生意也做得这么火红,明明还缺一个拉客松嘛,我们给它加上吧,哈哈。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