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izzard (战隼XL), 信区: other
标  题: 鸣沙山-月牙泉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12月28日19:54:2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鸣沙山,又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南
北宽20公里,高达数十米。整个山体由红、黄、绿、黑、白米粒状沙粒堆积而成, 五色
沙粒细软滑圆,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山形美观,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
,如虬龙蜿蜒。它像金子一样灿黄,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在陽光下一道道沙
脊呈波紋狀,黃涛翻滾,明暗相間,层次分明;游人登山下滑,沙子发出嗡嗡隆隆的响
声,犹如鼓鸣,又似雷声,鸣沙山因此而得名。难怪清代诗人苏履吉称:"雷送余音声袅
袅,风生细响语喁喁。" 据史书记载,在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
弦之音,成为敦煌十景之一:"沙岭晴鸣"。
  鸣沙山虽然不高,但要登上鸣沙山山顶,可不容易。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
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登上山顶,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
澎湃。细看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萦回涡旋,真
是迭宕有致,妙趣横生。还有那沙山下的一泓清泉,像一个妙龄少女,温存地依偎在情
人的怀抱中。极目远眺,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童心不由萌发!
  下山最为有趣,顺坡而下,只觉两肋生风,一跳十步,驾空驭虚,有羽化成仙飘飘
然的感觉。当人多结伴下滑,推动流沙疾速下跌,只见沙浪滚滚,犹如山洪奔泻。此时
就会听到咚咚咚的响声,似敲锣打鼓,又像笙笛吹奏,令人动魄惊心而又玩味无穷。
  历代文献对鸣沙都有明确的记载。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东汉的《辛氏三秦记》。"河
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抄粒粗色黄,有如干粮……"《后汉书·郡国志》
记云:"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唐《元和郡县志》云:"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
山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敦煌遗书中的有关记载更为详细。
  对于鸣沙山的鸣响之谜,古人难以理解,只好用传说故事来解释。如今进入科学发
达的现代,人们对此谜进行科学的探究和推测,对于鸣沙山的鸣响之谜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为静电发声。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
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
  二为摩擦发声。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发出爆
裂声,众声汇合一起便轰轰隆隆地鸣响。
  三为共鸣放大。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泻时发出的摩
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天然共鸣箱的共鸣,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响声。
  鸣沙山现在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游客在这里可以赤足爬山、滑沙、骑骆驼登
沙丘,也可以滑板滑沙、跳牵引伞、滑翔伞,进行沙浴、沙疗,情趣盎然。
--*--*--*--*-- 月 牙 泉 --*--*--*--*--
  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水深约5米,泉形酷似一
弯新月,故名月牙泉。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并不为流沙所掩,始终碧波荡漾,清澈
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风景十分优美。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
。过去,人们难解大自然的奥秘,却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美的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
现象。
  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
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
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它像绝世佳人的眼睛--清澈、美丽、多情;它像窈
窕淑女的嘴唇--神秘、温柔、诱人;它像是一牙白兰瓜--碧绿、甘甜、晶莹。
  月牙泉边,白杨婷婷玉立,垂柳舞带飘丝,沙枣花香气袭人,丛丛芦苇摇曳,对对
野鸟飞翔,风景如诗如画。泉南岸台地上建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玉泉楼、雷音
寺等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的大片古建筑群。月牙泉内游鱼成群。据传,鱼叫做"铁背鱼"
,能医治疑难杂病;草叫做"七星草",有催生壮阳作用。吃了鱼和草,可以长生不老。
因之,月牙泉被又称为"药泉"。
  月牙泉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
,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这里
所记"沙井"即今日月牙泉。自此之后,关于月牙泉的记载便屡见史籍,并与鸣沙山紧密
地连在一起。唐《元和郡县志》载:"鸣沙山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
,水极甘美。"
  据史书记载,鸣沙山与月牙泉成为沙漠奇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人
们面对这一沙海奇观﹐始终感到奇怪,作为沙丘的鸣沙山为何千年不变?而在沙海之中
的月牙泉又为何"泉映月而无尘"、"月泉晓澈,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这大自然创
造的奇迹﹐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叹为"山之神异﹐泉之神秘"。
  据考证,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
里的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
面的鸣沙山脊的另外一侧,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两千多年来,正是因为这
种独特的地形运动﹐使沙山和泉水保持著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生共存状态。尽管风沙
肆虐,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
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
神奇,令人神醉情驰。"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
绿漪涟"。"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
四十佳之一,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

--

    黄山以松名,松以山名。黄山和迎客松,历来是互为修饰词的。但黄山的地图上赫
然写着:黄山最著名的奇松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望客松,接客松,
原来这松树的三陪生意也做得这么火红,明明还缺一个拉客松嘛,我们给它加上吧,哈哈。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