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aogua (请多支持生活版), 信区: Life
标  题: 关于时尚的理由(版主推荐文章)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12月27日16:28:2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受害者描述:她属于我们这个时代风头最劲的一群人,人们称他们为“Y一代”。

受害者语录:如果要我选择上帝和魔鬼,我会选择魔鬼。因为上帝太单调了,只会要求

亚当和夏娃光着身子好几千年不穿衣服,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老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你有了钱以后准备干些什么?权且抛去琼瑶式的自欺性回答,

用口号式的强迫性话语,那就是消费、消费、再消费。

想表达爱心吗?我和戴安娜干得一样棒,去中国西部边远农村,去非洲;想要热爱生活

、自然?我可以把家建成一个热带雨林,还可以在爱琴海上买一个小岛,和自己爱的人

在城堡里浪漫。自己以为有了钱,会比很多有钱人浪漫,包括我的男友,他只会妄想在

加长林肯车里和我肌肤之亲,庸俗得一塌糊涂。好了,幻想完了,面对自己周围生活,

简直惨不忍睹。幻想是我现在与这个世界接通的唯一渠道,谁叫我认识了那么多文字呢

?直到有一天,通过文字发现自己还有幻想和欲望,便陷入两难的情景,该诅咒文字。

   据说在母系社会,女人便有了爱“美”之心。捕获来的动物,肉吃完了剩下的骨头

也要磨成自己喜爱的形状串起来挂在胸前,戴的人多了便流行起来。找出其中的佼佼者

就是“时尚”。我觉得要强调“时尚”和“流行”的区别。特别是在今天,我们经验中

的各种人与事成了流行文化的各种符号而带着奇异的光环的今天,更是如此。另类绝对

是时尚魅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另类意味着“个人独特的选择”;而流行则代表着规则,

令人失望的就那么几位大师,那么几句话,那样一种生活方式被我们颠来倒去地述说模

仿?这是在国际化的完美词藻下的典型乡下版本,以至于它固定了我们的欲望和幻想。

所以我喜欢马克昆。他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无法形成流行。在你消费着阿马尼、三宅一生

时,你永远不知到这个坏小子的下一步带给你的是什么“时尚趣味”。

我在网上浏览去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一个实验性展览Extreme beauty,这个展览包括

了幻想雕朔、建筑抽象等等各种领域,还讨论了欧洲亚洲非洲数百年的各种服饰文化以

及身体以及美的标准。很多人都可以被归纳到一个明确的流派,在你可以洋洋洒洒的谈

出一大堆理论时,马克昆为一位截肢运动员设计了一双很性感的木腿??是可以穿上丝袜

和高跟鞋的那种木腿。对于时尚而言,这有噱头的嫌疑,但这是很人性的关怀,他让你

无论如何都有魅力存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妓女用墨水把自己的大腿涂满了,

冒充尼龙长统袜。时尚是不分人群和时间的。

我的一位好友对我说:“如果要我选择上帝和魔鬼,我会选择魔鬼。因为上帝太单调了

,只会要求亚当和夏娃光着身子好几千年不穿衣服,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只能‘纯洁’

下去,而撒旦可以幻化成各种事物。”我也会选择撒旦,可我并没有征服世界的欲望,

我会把撒旦的力量变成肌肤之上的一层浅薄,让自己看上去很美,无论高雅,低俗,美

丽就行。

无论是在大同还是在北京只要有年轻人就有创造时尚的欲望,“city”就是一个充满欲

望的词语。与大多数时尚杂志相比,街头文化、流行次文化反而具有迷人的魅力。在中

国大多数城市里后文革时代的孩子,更加迷恋于利用流行符号的元素,表达属于自己那

带点自恋的情绪。这与有没有钱没有关系,他们更像一大群在城市垃圾堆上玩耍的孩子

,他们的时尚来自低成本的幸福感,特别是在北京这座充满了文化幻觉,什么都接受又

什么都拒绝,这个建设冲突,模仿成性,胆大妄为的城市。后文革一代的年轻人除了自

己的个人经验和貌似幸福的自我满足外一无所有,他们的发现和创造,是时尚不可或缺

的血液和源泉。

“经典”是等待被“破坏”和“超越”的界碑,而时尚是一种极富弹性的实体。尊重自

己的选择,因为“廉价无罪,奢华无罪”。你可以像卡夫卡那样做另类中的另类,也可

以如马克昆那样把金钱和想象接合起来。

“我从来不想和Lagerfeld居住在同一个世界,我也不打算开始做一个对流行谄媚的势利

鬼。”;“我以一颗唯美的心态在街头捕捉灵感。”——一位服装设计大师如是说。

--
常忆小桥流水边,
    清风垂柳共蹁跹。
        灯火已阑人已尽,
             执手笑看星满天。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