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aogua (请多支持生活版), 信区: Life
标 题: 香水历史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10月31日22:40:1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香水这个词,从拉丁文"per fumum"衍生而来,意思是"穿透烟雾"。旧约圣经提到香水,
通常指一种香料形成,这与拉丁文定义相符。埃及历史表明,香精和油膏,用于沐浴及
沐浴后。它们通常储存在精致的容器里,这在古埃及坟墓中发现了一些例证。在中东和
远东的其他地区,还有中国,人们也早已学会运用香料的芬芳来实现对美的追求。公元
前1500年,香水的使用已日趋普遍,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奥(Cleopatra)就经常使用15种
不同气味的香水和香油来洗澡,甚至还用香水来浸泡她的船帆。古罗马人喜欢把香水涂
在任何地方,马的身上,甚至造墙的砂浆中。古埃及时期,在公共场所中不涂香水是违
法的。古埃及人死后,用香料裹尸,使之永存(干木乃伊)。古希腊妇女在宗教仪式上也
要撒泼香水。有人认为,是波斯人发现了如何通过蒸馏,从花朵中提取香精的技巧;阿
拉伯人创造了一种使用香水的宗教礼仪。正是他们对于奇异香料的使用奠定了他们在接
下来几个世纪的香水发展业中的重要地位。亚洲人对于香水用途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
们相信,香水不仅使人更增美丽,而且助人长寿。其后,随着罗马帝国没落,香水的发
展也分成了两个不同的领域。一方面,德国教士发明了蒸馏技术;另一方面,香水王国
——法国从东方进口的独特香料中,发掘其中的芳香特质。于是,欧洲香水工艺开始进
入了繁盛时期。
14世纪,第一批现代香水被创造出来,它由一种香精和酒精混合而成,这是应匈牙
利的伊丽莎白女王之命而研制的。
15世纪至19世纪末,意大利人广泛使用了香水。16世纪还出现了浓烈的动物脂香味
,随后很快流行到法国、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
到了1709年,意大利约翰.玛利亚.法丽纳在德国科隆用紫苏花油、摩香草、迷迭香
、豆蔻、薰衣草、酒精和柠檬汁制成了一种异香扑鼻的神奇液体,被人称之为“科隆水
”(“古龙水”)。当凯萨琳.德.梅迪西(Catherine de Meidici)嫁给法兰西的亨利二世
时,她带着她的香水调配师来到法国,开设了第一家香水店。酷爱服装和化妆品的法国
人对香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趋之若骛。路易十四嗜香水成癖,成了“爱香水的
皇帝”。他甚至号召他的臣民每天换涂不同的香水。路易十五时期,蓬巴杜夫人和杜巴
莉夫人对香水的喜好不亚于对服装的兴致,宫内上上下下纷纷效仿,于是每个人的饰物
和服饰,乃至整个宫廷都香气四溢,被称为“香水之宫”,整个巴黎也成了“香水之都
”。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尤其喜欢一种以堇菜、蔷薇为主要原料的香水。这
时,再次掀起香水沐浴的潮流,回复罗马时期之后不曾有过的奢华。当时香水更被认为
具有缓解疲劳、松弛神经和治 疗疾病之功效。当时人们在手帕上洒以香水,随身携带,
令全身散发香气。后因玛丽.安托瓦 内特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处以绞刑而死,故而得名
“绞刑之精”。另一位香水迷是拿破仑。征战期间,他一天用掉12公斤香水(“法高纳尔
”),当他被放逐到岛上时,香水用光了便自创薄荷制造香水,称为eau de toilette,
成为日后的香水典范。约瑟芬皇后对麝香情有独钟,以至留下了“麝香皇后”的美名。
随着香水业的发展,种植花卉在法国南部成为18世纪的重要产业并延续至今。随着
香水业的发展及香水日益增长的特殊性,对基本香料的需求有所增加。结果致使世界各
地都生产用来制造香水的花草、水果、树木及防挥发剂。
19世纪下半叶起,由于挥发性溶剂取代了早期的蒸馏法尤其是人造合成香料在法国
的诞生,使香水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天然香型,香水家族也由此迅速壮大,并奠定了现代
香水工业的基础。
20世纪初的欧洲弥漫一片自由和独立的风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从维多利亚
时代解放出来,香水正好反映了当时崭新的自由风气。当时因为战争的关系,女性人口
要比男性人口多出近二百万。20年代的女性是浪漫的典范,她们从有限的选择中选取富
有女性韵味的花香香气来展示自己的魅力。随着时代的演进,妇女走向社会拓宽了眼界
,于是香水的香味少了几分浓郁甜美,混合了干苔温謦古雅的香气。20年代,妇女的服
饰、香水、形象都发生了从古典走向现代的变化。这一切,法国时装大师夏奈儿(Chane
l)功不可没,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款加入乙醛的香水——Chanel NO.5。这款经典香水飘
散着清爽淡雅的芬芳,体现出新时代女性的自立和理性精神,使身穿职业装的妇女庄重
而迷人。另一款加入乙醛的香水 Arpegn,汇集了60余种花香、果香和木香,其香味高雅
不凡、清新脱俗,令人倾心。随着妇女社会活动领域的扩大,妇女开始在不同的场合使
用不同的香水。法国著名的娇兰(Guerlain)化妆品公司推出首款东方香型的香水,表现
出了奔放的激情和成熟的韵味。此后,散发着东方香料和东方植物奇异香味的香水深受
妇女喜爱。
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明显地影响了香水生产,法属印度和东印度群岛及香料供
应国因为战争而中断生产,因而刺激起商人自制香料。战争把妇女也同样地拖入噩梦,
美国妇女争购香水送给赴前线的亲人,期盼前方来信中的香味儿,带给对方存在的感觉
。战后,香水业迅速发展,新鲜的花香给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以深情的慰藉。尼娜.里奇
(Nina Ricci)的香水比翼双飞(L'Air du Temps)仿佛送给人一束晨露中摘取的鲜花。19
47年,法国大师迪奥(Dior)推出了他的服装惊世之作——“新风貌”(New Look),同时
推出他的香水迪奥小姐(Miss Dior)。被称为“新风貌”的衣裙妩媚如花,“迪奥小姐”
的芬芳温謦优雅,真正使战后的妇女再现芳华。
50年代的雅丝.兰黛(Estee Lauder)女士结合当时的文化,为香水带来了戏剧性的影
响。1952年雅丝.兰黛公司推出朝露(Youth Dew),这飘逸着花果清香,洋溢着青春气息
的香水,让人感到轻松、随意,从此打破了只有在隆重场合才使用香水的惯例。
60年代的年轻人视香水为时装,青年反叛思潮兴起, 摒弃传统称为时尚。香水也开
始追求前卫风格,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流派。
70年代,女权运动高涨,女士们开始脱下裙装,换上长裤、涂起男士用淡香水。富
于清凉柑橘味儿的Eau Sauvage最受时髦女性的青睐。迎合社会思想,迪奥公司的Diore
lle和香奈儿公司的Cristalle相继问世,带给妇女新感觉。表现妇女高雅风格,别致不
凡的Chloe、Oscar、Noire也颇受欢迎。这个时代,香水中的杰作当为伊夫.圣罗兰(YSL
)的鸦片(Opium),散发出诱人的东方之香,其名称惊世骇俗。雅丝兰黛在1978年推出的
白麻(White Linen)加入了茉莉、玫瑰、铃兰和柑橘等香料,成为高贵而爽朗的香水,让
人醒觉到香水也可以是日常用品,并非特别场合才可以使用。
传统回归、情思怀旧的80年代,也是香水创新的年代。雅皮士的智慧、富有和才华
,使香水成为炫耀身份的象征。人们推崇香水味儿先人而至的豪华气派。毒药(Poison)
香水弥漫着浓郁的芳香,吸引着无数成功的女性。女用的香水香气袭人,花团锦簇,男
用香水也不再局限于清爽的淡香水。美国的服装名师拉尔夫.劳伦(Rauph Lauren)的马球
(Polo)从包装到富有男性魅力的芳香,都让人感到强健的活力。此时的香水,往往是一
个品牌两种香型,一种是男用(for men)、一种是女用(for women)。80年代香水的设计
,似乎在探索人生哲理。美国服装名师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推出香水三步曲:
迷惑(Obsession)、永恒(Eternity)及逃逸(Escape),就象是在用芬芳陈述他对人生的看
法,从沉迷走向大彻大悟。1985年雅丝兰黛推出美丽(Beautiful),并提出香水的选择是
很有个性的,涂香水的作用是与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个人感受和魅力。3年后,雅丝兰黛
又再次推出尽在不言中(Knowing),馥郁的香气更是让人无法忽略涂香者的存在。
对于90年代的香水潮流,法国著名香水师Jacques Cavallier如是说:“80年代曾是
浓郁香水的天下,但到了现在,女性已对刺鼻的香味厌腻了,因为她们认为,自己勿须
浓浓香气吸引别人对她的注意,所以转而选择能与她们擦出新火花的香水。”女性喜爱
香水给予她的舒适感和诱惑力,甚至使其诱发她对某种感觉的联想。女性喜欢嗅到男性
香水所散发出来的迷惑异香,而男性反过来亦然,中性香水便能满足他们对异性香水的
好奇和渴求。男女共用香水便是90年代的时尚香水概念。COMME des GARCONS无性别淡香
水、CK one中性香水、Paco Rabanne中性香水、Bvlgari的Eau Parfumee绿茶香水等等,
均产生于中性取向的香水新时代。时装设计师川久保玲对其中性香水COMME des GARCON
S的诠释是:它是为每一个“自己”而设计的,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你自己才是最重
要的。Paco Rabanne推出的Paco,气味清新脱俗,雅淡怡人。其冰冷外型包装设计,亦
带点未来派的感觉,迎合了90年代新一代消费群。Bvlgari 的绿茶香水,灵感来自茶艺
及有关茶的文化,因为茶和茶艺向来代表生 活上的情趣,藉茗茶来消闲冥想,更是快乐
逍遥的体验。此款香水是专为崇尚自然简朴,悠然自得及懂得生活艺术的男女而设。Ca
lvin Klein的CK one更是不用多说,其在全球取得的巨大成功,反映着今日的世界大气
候,那便是每个人都保持真正的自我,但同时也懂得与他人 分享一切。
--
常忆小桥流水边,
清风垂柳共蹁跹。
灯火已阑人已尽,
执手笑看星满天。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