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ooer (add oil), 信区: Life
标 题: Re: 今日话题:我的家乡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ue May 13 22:38:12 2003), 转信
发信人: BTW (水土不服,语言障碍……), 信区: music
标 题: 橄榄树——齐豫
发信站: 听涛站 (2003年02月13日01:06:57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橄榄树
词:三毛 曲:李泰祥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春运,因为严重超员和下雪,火车晚点了快4个钟头,光是过山东就花了9个钟头,ft!还
是没能看到黄河,以前都是半夜过黄河,这次是过了黄河天才亮,大大的遗憾。小时候,
坐车过长江大桥去南京,看见浑黄的长江像是揣在小小的心胸中似的,那个叫澎湃啊。一
直想看看黄河到底有多么“本色”,一来在我自己看来长江已经够yellow的了,二来在我
家乡,也有一条叫黄河的河流,静静的注入黄海,从两宋始,到清康雍止,夺淮入海的黄
河早就北上了,原来岸边镇水的大铁牛也斑驳不堪了,留下来的就是这条百来米宽、最深
处不过三五米的“残余势力”,宁静、古朴掩映不住年轮的辙痕,最美的时候,就是夕阳
烟笼,水雾袅袅,晚风中的农人,飘飞的芦花,炊烟远树,水鸟昏鸦,迷迷蒙蒙的说不出
来的婉转动人。
还要感谢黄河,感谢黄河水里的黄沙,千余年间堆积出来了成片算不上广袤和丰饶的土地
,养育了和养育着河两岸成百上千万的人们。家乡的地名里叫沟、坎、滩、套的很多。比
如有套稍、大套、二套、…… 六套、七套……一直到十套的,真实的记录那里成陆的历
史先后。
家乡的人大多是明初迁过来的,估摸着那时该是成陆未久,土地荒蛮+贫瘠。打小起,不
断听有学识的人告诉我,我们这边的人都是因为“洪武赶散”从苏州昌(阊)门赶过来的
。昌门我是知道的,高中的时候背诵过贺铸的悼亡词里起头一句就是“重过阊门万事非”
单这一句就是千言万语啊,词很感人,情真意切。小时候,听长辈说是因为朱元璋怕人多
造反,就把人都赶散了。长大了,我查阅了很多书籍,也Google过,却没有见到详识的说
法。张世诚当年苏州称王,是朱元璋的死敌,莫非有这一层的原因?不管真相如何,反正
是来了,住下了,活下来了,繁衍开来了。吴语的温软早被削磨干净,变换出各色的方言
来,相隔十里八村就有差异,相邻的两县会目瞪口呆。但基本的语音语调还是可以看出有
着共同的源头,与再北的徐州、连云港截然不同,那里和山东口音无异。从上高中始,很
少在外地说方言,因为可对话的人里难得见到一个听懂的。每次打电话回家,宿舍里都是
好奇、诧异和目瞪口呆。
我在的那个县,出产何首乌、山芋,还有一种酒。都还算是比较有名的特产。我最熟悉的
是山芋,通常的称法应该叫红薯。这玩意儿,明朝的时候从菲律宾引进到中原,是有名的
救命粮,救过很多地方很多人的命。在建国后那些特别困难的时候,它是人们的主食,一
天三顿都吃它,就着熬菜汤,这是听父母说的。现在红薯是副食,就像玉米棒子,在食堂
里比大米白面贵多了。当年抗日的时候,邹韬奋先生曾住在我们县的老乡家里,吃不惯山
芋,没有别的吃食,老乡只好熬成糖水给他吃。在我很喜欢吃山芋,但在食堂从来不吃,
因为这个,父母戏言我这是穷命。何首乌制成粉、片,泡着茶喝,有乌发的效果,对少白
头有疗效,但并不神奇,张果老吃首乌成仙那纯属瞎掰。家乡的香肠很有些名气,不过只
能在地区引起注意,满足家乡人的需要。还有就是花炮,可惜现在大一点的城市都禁止鸣
放花炮,也销不开。小地方没有那么多的制约,每到逢年过节,娶亲过寿,烟花都是很盛
大漂亮的。
我的家乡,旧名字里有个“坝”字,若干年前是堵水的高坝。过高也不高,才高出三米上
下。所以河离着并不远,几百米吧。河滩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是荒地,长满了稗草、芦苇
,水洼里多的是水鸟,鳗鱼,黄鳝还有王八。现在早已是成片的稻田,只有田螺还多得依
旧。我的家乡建国后种了很多树,主要是梨,还有苹果和桃。在省内有些名气,可惜名头
不响。据说我的家乡绿地森林覆盖面积居全省之冠。每年花开的时候是很漂亮的,小学的
时候。春游总是先看桃花,再看梨花,然后去河滩疯耍,结束了交篇春游记做完结。尤其
是梨花,小时候竞赛补课,要走夜路,风吹花落拂人面,一路幽香伴子行,是深刻的记忆
都说好,汁多味甜,耐储存,希望未来它能更出名些吧。
我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个状元,似乎整个地区也仅此一个,现在是一点也看不到当初
的痕迹了。我的家乡有很多在外地当官的,据说大多当的很出色。可年复一年,家乡还是
那个样子。年青的人多半在苏州无锡一带打工,留在家里头的人们除了劳作,就是垒长城
,好在教育的风气比较普及,每年也出很多的大学生。每年最热闹的也就是过年那些天,
团团圆圆的,到头来还是寂寞。
我的家乡并不是什么名都巨邑,也没有险山秀水,没出过名人,没什么名产。当年看贾平
凹写商州,羡慕的不得了。很想仔细治一部关于家乡的书来,却没有笔力和时间。然而若
是可以,我想我一定会。纵是别人视之如蔽帚,我也要好好的珍惜。
昨天刚来,顿觉北京气候干燥,上火。语言转换的也还困难。
拉杂几句,本就是自家语,不足为外人道也。
【 在 xiaogua (认真毕设)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家研究了好几天风水,回来吧。
: life版开版到今天才说这个话题,其实是姗姗来迟了一点。
: 每个人都介绍介绍自己的家乡吧。要挑最有特色(最好是不为外人所知)的东西讲。
: 比如那里的小吃,人情,什么的。
--
你好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166.111.163.23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