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nelyboy (天使猪@你快乐么?), 信区: Life
标  题: 北京小吃2(zz)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12月02日13:47:4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不让御膳房专享
  古都北京,说起小吃来,也跟帝王有丝丝缕缕的牵扯。其中很多传说都有故事
情节,可是您别太较真儿,真到正史中去查证是找不到的。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姑妄信之,也就罢了。
  有好几种小吃的来历传说都跟慈禧有关,甭管真假吧,也可再次印证这位“老
佛爷”当年真是威风一时。
  ■栗子面窝头
  传说这一宫廷小吃品种是慈禧太后当年吃过的小窝头,可是在正史中却不见记
载,左不过野史讹传。传说清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离京去西安,
途中饥饿难忍,京郊贯市有个人给她窝头吃,吃时甚觉甘美。后来回到北京,她命
御膳房做窝头吃。御膳房不敢违背,又不敢做老百姓吃的那种窝头,于是制成小窝
头,后遂成为慈禧斋戒时吃的一种甜食。其实纯用栗子面是蒸不成窝头形儿的,因
为其干裂、不合团儿。
  做小窝头用的是好的新玉米面,过细箩,再掺上好黄豆面,蒸的时候加桂花白
糖,吃着又暄又甜。一斤面要蒸出一百个小窝头才够“小”。
  ■肉末烧饼
  其实就是烧饼夹炒肉末,肉末油润咸甜,烧饼香酥,吃起来别有风味。以“仿
膳”的肉末烧饼最为驰名。
  传说慈禧一天夜里梦见吃烧饼,次晨吃早点时,正好有肉末烧饼,她很高兴,
说是给她圆了梦,便赏给做烧饼的尾翎和银子。肉末烧饼也从此出了名。
  ■芸豆卷
  芸豆卷本是民间小吃。据传清光绪年间一个夏日,慈禧太后偶尔听到红墙之外
有铜锣声和吆喝声,随问是做什么的,并唤来卖货人,品尝了他的芸豆卷,觉得好
吃。于是将此人留在宫内为她专做小吃,芸豆卷也就成为清宫御膳珍品。
  ■豌豆黄
  把豌豆煮熟,澄成豆沙,加白糖桂花,冷后切成方块,上面搁几片蜜糕或小红
枣,吃起来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它是北京的传统夏令消暑小吃,曾同芸豆
卷一起传入清宫,成为御膳名品。赞美它的诗云:“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
著名。红枣都嵌金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它的确像高级“田黄”或“南瓜冻石”
图章。
  ■京东肉饼
  京东肉饼以牛羊肉为馅,每个大则约500克,小的也足有300克。京东肉饼为北
京以东夏垫镇(属今大厂回族自治县)杨景禄(别名大麻七)所创制。据传1770年
乾隆皇帝路过此地,曾品尝过这种肉饼,对其色香味赞不绝口。从此京东肉饼生意
大振,至今仍为很多北京人喜爱。
  ■羊眼包子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曾食用过羊眼包子,故而出名。此物因其个头小似羊眼,所
以人称羊眼包子。别看包子小,但馅料多样,深受人们喜欢。
  ■果子干儿
  把柿饼泡开,再加上鲜藕片、杏干儿、红肖梨片、糖桂花,用冰一镇,凉甜脆
酸。这款道地的北京甜食,立春前后食用最佳。据传1866年同治皇帝九岁那年,他
私自越出丰泽门,走出紫禁城,直至西安门商摊上吃果子干,一时传为佳话。
  ■臭豆腐
  臭豆腐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安徽人王致和在北京创制的,地址在宣武门外大
街路西。先用大豆做成鲜豆腐,切成小方块,引菌加盐,搁在大缸里,把缸封严,
使之发酵。两个月后出,颜色浅灰,闻着臭吃着香。小商贩都挑着小圆笼卖臭豆腐。
  臭豆腐是北京传统特味小菜之一。清朝末年,臭豆腐被列入御膳房的小菜,因
为色青块方,名之为“御青方”。
  ■焦圈儿
  又叫“小油鬼”,圈小如镯,炸得焦脆酥香。从前北京粥铺的早点,讲究吃马
蹄烧饼夹焦圈儿,喝甜浆粥。喝豆汁儿时一般配食焦圈儿。
  焦圈是从清宫御膳房传出来的食品。


--
我的理想很多
我的希望不小
我在清华的主干道上
渐渐变老!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