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nelyboy (天使猪@你快乐么?), 信区: Life
标  题: 北京小吃3(zz)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12月02日13:48:0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应时当令
  老北京就是讲究多,在“吃”上也如是,要依着岁时节令,应时应景地吃。很
多吃食是吃其“名”取其“意”,这些大多保留至今;也有一些如榆钱糕、藤萝饼
之类尝鲜儿的时令小吃,颇有些感应自然变化、天人合一的味道,现在却没有什么
人再这么讲究了。
  ■年糕
  北京人过年喜欢吃些年糕,借音谐意为“年年高”。旧时卖年糕的大都身挎一
个木盘,上面摆有切成长条形的江米小枣年糕,走街串巷地吆喝:“江米年糕咧!”
卖年糕的以回民居多,讲究干净。
  ■元宵
  按照我国传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观
花灯,逛庙会,吃元宵(南方吃汤圆)。据说它象征着一年到头“团团圆圆”。
  元宵在唐朝就已经问世了。唐开元年间就有“家制米圆相饷,即呼之为元宵”
的记载。
  ■切糕
  早在公元13世纪时的元朝就已有关于切糕的确切记载。元熊梦祥《析津志》中
说:“街市蒸作面糕,有以黄米作枣糕者,多至二三升米作一团,徐而切破,秤斤
两而卖之。”到了年节,切糕为必食之物,为的是取其吉利,有“年年高”之意。
“燕京推车卖切糕,白黄枣豆有低高,凉宜夏日冬宜热,一块一咕一奏刀。”
  ■花糕
  农历九月初九,有“重阳食花糕”的习俗,据传始于汉代,到了清代,又有发
展。《帝京岁时记胜》记:京师花糕盛行,“有油糖果烤制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
有江米、黄米捣成者。花糕色白,暄软,甜香,每块上插一小纸旗。旧时一到重阳
节,北京人都以登高(爬山)、吃花糕为一快事。
  ■榆钱糕
  榆钱就是榆树的果实,因为嫩绿圆扁,形似钱币而得名。用榆钱与面蒸糕即为
榆钱糕。此糕白绿相间,香甜适口。过去每年春季榆钱成熟,大户人家以品尝榆钱
糕为一快事。一般平民则为吃一顿“新鲜饭”,常以玉米面蒸榆钱窝头,也图个有
榆(余)钱的吉利。此糕多为家制,未见市场有售。
  ■藤萝饼
  过去每到春季,北京人喜欢用花和面制作应时食品,它既是家庭小吃又可以做
点心,藤萝饼便是其一。清《燕京岁时记》载:“三月榆初钱时,采而蒸之,合以
糖面,谓之榆钱糕。以藤萝花为之者,谓之藤萝饼。……皆应时之食物也。”藤萝
饼有鲜藤萝花的香气。
  ■玫瑰饼
  农历四月是玫瑰花盛开的季节。用玫瑰花做饼,是北京人喜食的应时点心,旧
时也是大户人家的一种小吃。此饼有玫瑰花的浓香。
  ■羊头肉
  北京羊头肉,为京市一绝,切得其薄如纸,撒以椒盐,咀嚼渗酒,为无上妙品。
《燕都小食品杂咏》云:“十月燕京冷朔风,羊头上市味无穷。盐花洒得如飞雪,
薄薄切成与纸同。”
  每年立秋之日羊头肉即上市,如果因为天热不能售卖,也必须在立秋日卖一天,
然后停业,静候天凉,否则本年“羊头肉作坊”就不再批发给此人了,这是卖羊头
肉的旧行规。
  过去每到深秋初冬,“羊头肉咧”的叫卖声传自深巷,不胜凄婉。
  ■豆豆昔糕
  豆豆昔糕是老北京的冬季小吃。它以两层江米面夹一层豆沙馅,似白玉玛瑙相
嵌,上面再均匀地撒上煮熟的白芸豆豆昔,更像粒粒宝石,具有古风幽香。


--
我的理想很多
我的希望不小
我在清华的主干道上
渐渐变老!
※ 来源:·听涛站 bbs.tingtao.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