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owing (旺角公主之一朵金花), 信区: other
标 题: 《来自塔克拉玛干的诱惑》 B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9月04日14:28:41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发信人: Atlandis (亚特兰蒂斯~沉没的大陆), 信区: Travel
标 题: 《来自塔克拉玛干的诱惑》 B
发信站: 我爱南开站 (Sun Sep 2 11:43:01 2001), 转信
尝试苦难美
这是一些完全不遵守普遍价值准则的人,他们屡屡选择肉体苦难,换取心灵自由。
如果他们中的哪一个逃离奢华饭局,却宁愿到宿舍里去泡一包方便面,你不要奇怪;如
果他们之中的某一位拒绝卡拉OK厅,却尝试着把一架手风琴背上天格尔峰,你不要奇怪
;如果他们中有人节衣缩食,却只不过是为了攒出一把瑞士军刀的钱,你也不用奇怪。
丰富的人生总是包容各种奇特的追求。此时,正当人们杯盏相击,喜庆春节时,他们选
择了沙漠苦旅。
单调的沙漠展开着一望无际的凝固波,吝啬到决不给人以任何的鼓舞与希望。由于
风动作用的差异,那些看上去颇为相似的沙丘有时没及脚裸,有时陷至小腿,几乎无规
律可寻。这里没有水的气息,却有跋涉于泥淖的感觉。爬迎面坡时,被触动的流沙缓缓
下滑,奋力的迈进只能赢得一点微不足道的升程,反倒是前脚跟紧贴后脚尖的"小脚步"
带给人一些略微的成就感。下背面坡,本当利用流沙的下滑去弥补迎面坡上的损失,迅
速追上来的流沙却陷住你的双脚,让你突然重心前移而摔个马趴。貌似柔和的沙丘象个
美丽、任性而残酷的的姑娘,声色无动地约束着你只能按照她的意愿行事。沙丘接连着
沙丘,第一千个沙丘后面接连着第一千零一个沙丘。无边无际的波状沙丘一直延展到天
地结合处,废弃了你出发前攒足的豪气,转而考验你那点并不充裕的耐性。尽管你牢记
着沙漠行军中避免身体失水的原则,一个小时以后,出发时尚感瑟缩的躯体已经大汗淋
漓,内衣粘连着肌肤,象是穿上了紧身衣。13点05分,在到达一个大沙包的顶部时,我
们歇息下来,豪情满怀地回望幻影般的来路,准备享受一种博大的成就感,顺便采集卫
星定位数据。而结果却是那么令人扫兴 -- 从清晨到现在,我们只不过在地球上前进了
3.7公里,要完成今天的预定计划,还有三分之二的路要走。
还有更加沮丧的:当大汗淋漓的人们需要以水润喉时,从背包里掏出的却是冻得象
手榴弹一样坚硬的矿泉水瓶。
此时,摄影师老石抱着"哈苏"相机,正在酝酿着他那光与影的艺术。仔细看去,当
不把沙漠作为一种难行的路来走,而把它当作一种艺术品来欣赏时,沙漠顿时便褪去了
它那恼人的单调,变得千娇百媚起来。那些千千万万的沙山、沙丘、沙垄和沙岗,似鳞
,似羽,似月,似波,少女胴体般柔和的轮廓线是那样优美,却没有两条完全一样的。
在冬季正午的阳光下,千万条细密的风动纹织成的锦缎和谐地覆盖在赤裸的胴体之上,
象美好的艺术精品,让人不忍举步践踏。
但我们是探险者,无法流连于眼前的画意诗情。未等热汗退去,就重新踏上了征程
。
----------------------------------------------------------------------------
舍弃斯坦因路线
与古楼兰相比,面积更大、遗迹更多的尼雅,至今在名气上仍然梢逊一筹。其唯一
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比楼兰更为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险的路程,令多少探险家望而生
危。恶劣的自然环境曾一度阻隔着人类对尼雅文明的认识,这该是多么的不公!
发源于昆仑山脉吕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以最初的喧嚣冲出昆仑以后,就逐渐被农
田引流,被高温蒸发,被沙漠吸嘬,最终卑辱而无奈地湮灭在无尽的沙海之中。数百年
前,当人类的活动能力尚不能轻易地左右自然环境的命运时,尼雅河也曾以她野性的猛
浪向北突奔,营造出一带繁荣的绿洲。如今,她已流尽最后一滴老人泪,只留下干竭的
古河床见证于历史。如今的尼雅河,即使在洪汛期,她的终端也未超出过北纬37度44分
的卡巴阿斯卡村。
于是,那条作为历史见证的、似有似无的古河床,便成为探险家们进入尼雅的唯一
通道。那是一条出发于民丰县城,途经卡巴阿斯卡村歇息,再向北一直进入沙漠腹地的
路。1901年,当斯坦因首次进入尼雅时,选择了这条路线。此后,美籍学者亨廷顿、日
本僧侣橘瑞超、中国学者史树青、李遇春、沙比提、阿合买提,直至80年代末开始的,
与小岛康誉这个名字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活动,都是走的这条"斯坦
因路线"。对于一次以尼雅遗址为目标的沙漠腹地考古活动而言,从可行性、安全性和支
援补给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条最合理的路线。但对于以寻求心灵自由,挑战心理和生
理极限为目的的沙漠探险活动而言,这条路线则显得过于保守和传统了。于是,经过一
番精心策划,我们决定由沙漠公路中部西切,沿北纬38度线跨越沙漠去寻找尼雅。要证
明的是:人的心理极限和生理极限是可以不断挑战的,通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路
,也是可以重新走出来的。
现在,由16名男女队员组成的业余探险队,正如一段鲜艳的蠕虫,艰难而倔强地穿
行在无边无垠的沙海之中,时隐时现。
--
悬浮在北纬30度 ...
--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0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