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owing (旺角公主之一朵金花), 信区: other
标  题: 《来自塔克拉玛干的诱惑》 E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9月04日14:29:5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发信人: Atlandis (亚特兰蒂斯~沉没的大陆), 信区: Travel
标  题: 《来自塔克拉玛干的诱惑》 E
发信站: 我爱南开站 (Sun Sep  2 11:46:45 2001), 转信

    东返之路

  对讲机中传来老顽童石广元拿腔捏调的陕西土语:"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报告新
闻。经过人家楞松的努力,伢们已经到达嗷哒哒的佛塔……狗日的鸡皮爱克司牢道的很
。"
  自从那次有成效的威胁以后,他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用脱口即出的荤素段子调剂
着队列的气氛。
  杨华为女儿采集了一瓶佛塔下的积沙;大眼睛女队员唐春香决定改名为唐尼雅,这
真是一个雅致的选择;小夫妻王磊和邹蕾一路恩爱,此时正筹划着探险光盘的编辑问题
;而董家兄弟却在讨论着重返人间后的第一顿饭应该怎么怎么吃,完全无视前面还有整
整两天的路程这一事实。
  根据来时的记录,我们曾翻越了七道高大的沙墚,跨越了七条宽阔的沙川。每两道
沙墚之间的间距大约是3至4公里,而完成1公里的直线距离需要走1.7公里的路程。巧合
的是,东西方向的探险路线基本与沙墚的延伸方向正交。有了这些经验数据和规则的地
貌参照物,返程中使用GPS已经成为多余。唯一的任务就是埋头赶路,尽快向沙漠公路逼
近。
  夕阳西下时,择点扎营。晚饭几乎耗尽了随身携带的最后一点食物。当忍耐过又一
个背酸腿乏,饥渴交加的白天以后,远远的就看到了那个高悬在红柳枝头作为埋藏标记
的睡袋套。待冲向前去,我们欣慰的发现,在我们离开的几天里,并没有什么家骆驼或
野骆驼来琢磨我们的矿泉水,只有一只孤鸟光顾我们的临时家园。
这是一个奢侈的夜晚。明天,大家将重返人间。一旦接近那条沙漠公路,任何饮食收藏
都将失去它的存在价值。狂吃海喝之后,五名别出心裁的队员不仅舍弃了外帐,而且舍
弃了内帐,直接睡在了用黄沙覆盖的篝火余烬之上。

----------------------------------------------------------------------------
    最后的话

  1月30日下午6时,当我们站在最后一道沙墚顶部,用望远镜寻找那条隐没在沙海中
的沙漠公路时,却欣喜地发现,那辆绛紫色的宇通客车已经忠实的等在那里。
  一次冬季沙漠探险活动就这样结束了。我们无意在"结束"之前加上"胜利"二字。以
认真的态度对待一个过程,以恬淡的心境对待一种结果,这始终是探险者的共同心志。
有人说的好:世上只要有路,就有上路的,只要有天职在,就有听从召唤的,只要有死
神在,就有敢去赴约的。
  但如果没有路呢?就一定会有去探的。
  如果说,我们曾经克服了劳累,这并不夸张。但也可以说,沙漠一度带给我们的劳
累,还只是限于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
  如果说,我们曾经战胜了严寒,这也是事实。但也可以说,正是这种严寒,使我们
减轻了缺水的困扰,使携带24瓶矿泉水进出沙漠腹地成为可能;
  如果说,我们曾经踏出了一条通往沙漠腹地的路,那也并非虚构。但可以断定,只
需要一个小时的风,这条路就会变得荡然无存。我们只不过是尝试了一种可能;
  如果说,我们至少可以为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进尼雅而欣慰,那么还应该补充一点:
我们看到的尼雅现状,不是人类的骄傲,而是人类的悲哀。
  通往塔克拉玛干的路,将给我们留下长久的启迪。

--
悬浮在北纬30度 ...


--

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不算太坏,          
偶尔有点小小的悲哀,我想别人也看不出来。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