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armsun (make it run, make it right), 信区: other
标 题: 大连市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综观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Jan 11 11:09:41 2001), 转信
大连市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综观
大连市建设银行 赵广慧
-----------------------------------------------------------------------------
当今世界的信息化浪潮,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既带来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大连市
作为全国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八五”期间,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在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委、办、局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下,经过各行业各部门
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显著成绩。“八五”期间,全市在机械、化工、
造船、制药、商业、电业等行业安排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资金1.06亿元人民币,支持开
发应用项目115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72亿元,间接经济效益13.74亿元。
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日益受到重视,机械行业70%以上大中型企业
已应用CAD,工程CAD应用成为设计师们得心应手的工具。产品CAD在造船、机车、机床、机
械等行业的应用都获得很好的效果,产品的设计周期缩短、成本降低、质量优化,产品竞争
能力明显提高。大连造船厂与大连造船新厂的船舶、大连机车车辆厂的“东风”机车已成
批量进入国际市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CAD与CAM的联用,已在一些大企业取
得较好的效果。大连柴油机厂缸盖生产线PLC网络控制系统,使工效提高5倍,故障率降低8
0%,成品率达到80%,年综合获益5302万元。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
大连市已在各部门各行业,建立了不同程度、不同规模多层次的信息系统。已列为国家重
点建设项目的邮电通信、电网监控、科技情报、商业经营管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公安
信息等12个大型信息系统发展较快,为国民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大
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数据信息系统,已完成近50年200多个数据库的录入工作,为科学
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和决策提供综合数字化图文信息,使城市建设与管理跨上一个新台阶。
违法犯罪人员的图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缩短了破案时间,震慑了犯罪分
子,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商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题,围绕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两个环节,建立的商业计
算机管理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商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目前80%以上的大中型商店建立了计
算机管理系统,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较为典型的如:大连商场的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周期缩
短10天,减少流动资金贷款788.3万元,节省利息支出71万元。电子收款机、条形码技术等
正在商业的不同部门迅速推广。
国家一些重大电子信息应用工程正在加紧进行
“金桥工程”。金桥工程已经初步建成较发达的通信网络,全市各区、县间电讯通信全部
光纤化、程控化、数字化,邮电通信发展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形成了数字微波、光纤
、移动、卫星通信的立体信息传输网络。电话装机量已有70余万门,市话普及率达30%以上
。数字数据网(DDN)拥有1536个端口,帧中继网络已经切换成功,有线电视网(CATV)实现光
纤到楼,覆盖市内4个区,用户30余万。拥有较大的专用通信网13个,并与邮电通信网络联结
,进行广泛的国内、国际通信,可以满足信息化发展一定时期的需求。
“金关工程”。大连海关的H883报关自动化系统已投入使用,外轮代理公司已在中美、中
德、中新等十几个中远代理公司之间实现了船舶货运单证的数据传输;邮电EDI 服务中心
建成并投入使用。组织与外贸口岸有关的20多个单位,对外贸商务伙伴之间的业务关系进
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数据流向、数据库的建立和应遵循的原则与标准,这些为实施电子
数据交换,实现无纸化贸易奠定了基础。
“金卡工程”。全市金融系统已普遍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市工商银行对公共业务网点全
部实现计算机联网处理。市建设银行信用卡业务实现自动授权转帐,国际间业务通过SWIF
T网进行结算。大连市是国家“金卡工程”试点城市之一,启动以来,各行发卡量已有30余
万张。联合组建的信用卡网络有限公司,已实现“银行卡系统”同城通兑,一卡在手,走遍
全市,并将逐步与国际、国内主要城市实现网络互联。
“金智工程”。大连市在全国较早建设、开通了“金智工程”,通过国家教育网与国际网
互联,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提供资料查询、信息服务。
这些“金”字工程的实施拉开了大连市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序幕,为电子信
息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对加快大连市现代化建设、推动信息化进程具有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
计算机软件产业开始起步信息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
全市计算机装机量迅猛增加,计算机应用从单机、单项向多机、联网、综合应用发展,计算
机应用遍及全市各行业、各部门,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并逐步走向家庭,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
济的高速发展。自主开发软件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研究开发到广泛应用,逐步成为独立
发展的软件产业,软件产品已出口美、日等发达国家。如:大连远东软件公司为日本十大公
司编制软件,创汇112.5万美元。
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第三产业中比较活跃的门类,以电话信息服务、多媒体查询机、
数据库查询等为主要方式的信息服务,为市民提供各种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科技情报
检索、专利信息查询已与国际上的大数据库联网,随时服务于经济、科技及社会各领域。
大连市外向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成使用,为大连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推动
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新形势
90年代以来,国际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对我国信息化工作既提出了挑战,亦提
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及社会发展“九
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应用现代电子信息取得
很大进展,计算机应用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程度有很大提高”。《纲要》指出,促进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
型转变。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是渗透性最强、应用最普遍、倍增效应最
高、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技术,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保证。
1997年4月24日,中共大连市委书记与有关领导参加了“大连信息港建设研讨会”,就大连
信息港建设问题,市领导与有关专家们已达成共识:(1)抓住机遇。要树立大信息、大产业
观,加强信息化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要有新观念,破除自成体系、自我发展、条块分割、
各自为政的小生产观念,统筹考虑大连信息港建设;(2)搞好规划加强宏观调控。要强化政
府职能,全市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信息化领导与办事机构;(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先
发展电子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优势产业,重点扶植大型信息产业集团,加速开发信息产业拳
头产品和名优产品;(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各类信息库、数据库的建设。有效的分配
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5)加强信息立法和信息市场管理,创造有序的良好竞争环
境。建立和规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论证审批程序、质量监督验收程序,使信息建设
和信息服务业的从业资格、价格、知识产权、安全保密以及纠纷仲裁等有法可依;(6)广开
门路扩大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对“信息港”的重点工程,政府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
策;(7)开展全社会多层次的信息教育工程。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技术与管理人
员,应将计算机应用技能作为上岗的条件。同时要大力培养信息专业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和
服务水平。最近,以市长牵头的“大连市电子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已正式建立,现正在为
实现总体目标而逐项落实,脚踏实地干实事。
认清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新形势,充分意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通过坚韧
不拔的努力,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四个现代化这个大目
标,可以相信大连市将会不断作出新成绩新贡献。
--
--
岂能尽善尽美 但求无愧于心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