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hpen (10-1 郎), 信区: other
标  题: 田歌的对话理念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Oct 11 15:37:16 2000), 转信

田歌的对话理念
金惠敏
    对许即渴望交流,是人类最重要的天性之一,但这种欲求似乎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
今天这样迫切,这样强烈,这样丰富而微妙。普通百姓被裹挟于经济洪流之中。他们挣
扎、浮沉,呼叫;他们有那么多的困惑,那么多的酸楚,那么多的无奈,当然还有那么
多的好奇、冲动和小小的欢乐,需要倾诉,抚慰,认定,鼓励。电视谈话节目应此运而
生,而蓬蓬勃勃,生机无限。
 
    谈话节目既然起于一种对话的需求,那么如何理解和应用这种需求就是制作人的圣
经了。现在,我们来看田歌的对话理念。
    我们知道,社会每一阶层的对话需求具体而言是形形色色的,如果电视不只是为了
满足某一类的需求,那么其节目将是专业性的,如外语的节目,征婚节目,烹饪节目,
这种节目收视率的高低取决于这一需求群体的人数,和临时加入这一群体的人数《荧屏
连着我和你》显然不是专业性的、技术性的,它着意于创造相互隔绝的各个阶层的全体
性、公共性,即趣味的大多数。为此目的,选择好的素材可能是关键的第一步。在这方
面,《女记者》和《女模特》可谓大获成功:作为记者、模特特显然是只有少数人才能
体验的生活,但毫无疑问,他们是全社会都能阅读的文本,是普遍感举的话题,而且其
职业的神秘性不仅没有拒绝社会的阅读,相反更刺激和增加了阅读的欲望。而《著名作
家》一期则要逊色得多:这几位嘉的谈主知,有时像是独白、梦呓,有时又像是文学讲
座、作品研讨会,他们仿佛根本不想与谁交流,棗我想其中大概也有田歌作为主持人的
原因,她没有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普通人。不过换一种场合,他们扩放火 话也许还相
当成功,比如文学爱好者沙龙,学院里的报告会。
    通过选材即所谓笄以寻找社会公共性可能只是成功的一半,第二,田歌还积极地迎
接如何处理素材的挑战。她说过,她喜欢发现普通人的伟大与伟大人物的普通之处。这
一理念从艺术层面上说,其作是制造“陌生化”效果,使观众由此能够看到他们自己的
眼睛平时不易看到的东西,产生新奇感,从意识形态层面上说,它又能满足普通人的自
尊,棗他们同伟大人物一样地伟大,而伟大人物有时也和他们一样地平凡。对于这种平
民意识,我感觉田歌或许还没有足够的警惕:普通人不可能因其伟大而普通,伟大人物
也不可能因其普通才伟大,拉近或消除伟大与普通之间的距离在90年代前后曾被王朔极
为丑陋地做了放大,即“我是流氓我怕谁”。但是,田歌的主要意图则是借此以创造一
种人的普遍性、共通性,一种平民式的人道主义境界,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这既不同
于王朔的“痞性”,也不同于曾被邀作嘉宾的刘震云的“阴暗”(他兴致勃勃于展览人
的导恶的共同性)。
    古典艺术向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转向是由(演员的)表演过渡到(观众的)参与。
田歌的谈话节目,因以嘉宾为中心,自然便少不了传统的表演性或主演性,少不了赏与
观众的间离。第三,看得出,田歌有意淡化主演性:选择处于社会、经济、政治边缘的
人物作嘉宾,或者解构伟大人物的伟大,如前所描述,是此意图的一个贯彻。在艺术形
式上,田歌的主持则是调侃逗趣,化严肃为幽默,语言入俗,甚或力略有粗俗,构见平
民化本色。田歌从未想到要突出作为主持人的自己,这种入俗的艺术方式相反实际上也
在解构着自己,解构着作为中心的自己。
    毫无疑问,田歌的对主知理念是追求一种平民意识。一种大众趣味,是90年代中国
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在电视艺术上的表现。因而后现代主义所面临的问题也同样是田歌
所面临的问题;无中心的社会何以能够组组起来?形而上学是否只是意味着一种意识形
态霸权、一种乌托帮信仰一切界定、界线是否全无意义?具体于田歌说,伟大人物与普
通人,成功者与失败者,是否应该一律拉平?我们究竟应该在怎样的意义和层次讲“平
等”?精英意识固然不好,而平民意识是否也有其局限?顺便说,今日的平民意识不等
于从前的“人民意识”。
    我当然不是以自己的职业趣味要求于田歌的,事实上,电视艺术只能是感生的,平
面的,大众性的,由市场机制所调节的,而不能是文学的和哲学的。但是,我想信,如
果田歌能够从文学的和哲学的角度批判性地省察一下自己的谈话的理念,那么她就一定
会为她的节目以至整个电视艺术添加一些新的东西。
田 歌 档 案 栏 目 介 绍 收 视 情 况 征 集 话 题

--
"威伯"是只猪,他就要被杀了,他在寂寞的环境里觉得很孤单,
他很想有个好朋友,于是他在地窖里祈祷。
"夏洛"是一只蜘蛛。后来"夏洛"说:我和你做朋友吧!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