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liver (铁皮鼓), 信区: other
标  题: 人体的经络系统在哪里?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Apr 22 18:00:20 2000), 转信

BBS水木清华站∶精华区
发信人: leizhou ( 道), 信区: Medicine
标  题: 人体的经络系统在哪里?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Dec  4 13:52:34 1997)

科技日报
大千寻觅(84)
中国中医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李志超

    经络藏象学说是成书于约2500年前的祖国医学经典
理论文献《黄帝内经》的理论核心。几千年来,它有效
地指导着中医、针灸、按摩各科的临床实践,为我国
古人和今人解除疾病痛苦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中
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一项重大贡献。

    一、经络是什么?

    据古代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
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这就是说,我国
古人发现和概括的经络学说,指的是人体的调节、控制、传输
等系统,是经脉与络脉、经筋与皮部的总称。而“经脉者,伏
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几千年来,中医、针灸、按摩等
各种的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沿十四经脉
(十二正经加上任脉、督脉)及各穴位施加物理刺激(砭石、
推拿、针灸、刮痧、电脉冲、激光、微波、毫米波、次声等
等),能对脏腑全身的疾病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在现代人身
上针刺能出现感传沿经传导,当达到患病部位时,往往症状立
即消失或减弱。类似的病例屡见不鲜。

    尽管如此,然而当人们采用现代生物医学的方法对人体加
以解剖后,即使是用高倍率的显微镜(包括使用数十万倍的电
子显微镜),在古典经络十二条循行线或经穴位置,从表皮到
深部组织进行广泛搜索,在细胞水平上都没有见到有异于周围
组织的“经络管状结构”,只发现沿经有散在性的细胞特异性
质。也有人从现代生物医学已知的神经、血液、体液等系统及
其功能方面开展研究,其结果也不能圆满地解释所有的经络现
象和经络学说的主体内涵——十四经络循行线及其相关的脏腑
联系途径。这就使人产生了怀疑:

    二、人体存在经络系统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两干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经终走行线路的记载。1972
-74年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约公元前200年)中出土的
医书就是证明。其后在考古中还相继发掘出了竹简和经络木
人。更有意义的是,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的经络研究表明,
针刺经穴“得气”(或练气功“入静”)后,在一些人身上可
以激发出一种纵行沿经络线循行传导的感觉,其传导速度远低
于神经电冲动的传导速度,且可以通过局部机械压迫的手法予
以阻滞。现代人称这种现象为“循经感传”。经70年代对20多
万人的观察,发现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群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循经感传”现象,感传路线大体与古人描绘的十四经脉走向
一致。

    不仅如此,还发现了用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经络可见
现象”,即在某些经络敏感人或先天、后天皮肤病患者的身
上,发现有沿经线出现的皮肤性状变异,竟然也与十四经脉的
走行基本一致。尽管目前国内外只报道了数百例典型或非典型
的病例,但这类小概率事件已经足以证实古人所描述的经络是
不容回避的客观存在。

    除此之外,国内不少学者还开展了以客观检测为中心的现
代经络物理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结果。

    (1)电特性检测显示:经络循行线与经穴表面有别于周
围表面组织,呈低阻抗特性与非线性低击穿阈值特性;(2)
声检测显示:超低频振动波具有沿经络循行线传导的特性;
(3)光检测显示:沿经线与穴位形成串珠冷光放射和高压高
频电磁场下辉光放电;(4)温度检测显示:针刺经穴“得
气”后,红外热象图呈现沿经线方向增温,且同时伴有两测扩
散,形成逐渐增宽的沿经升温带;(5)同位素示踪显示:法
国学者用锡99同位素注射十二经脉穴位后,同位素沿古典经络
循行线迁移各达30厘米以上。我国学者用同样方法重复证实,
同位素沿经迁移最远者达1米以上。而且实验还证明,同位素
示踪迁移的轨迹既非神经干走向,亦非血管内扩散,而且与淋
巴系统无关,其轨迹与古典经络循行线基本吻合;(6)磁特
性检测方面:1991年我国首先采用低温超导量子干涉仪在零磁
空间内初步观察到针刺穴位前后,人体经络穴位的磁通量出现
变化,并成功地记录了针刺前后相应的脑磁图、心磁图的变
化,得到了一批可靠的数据;……

    这些研究结果都不同程度地证实了经络系统确实存在,可
是解剖人体时又没有发现具体面经络的组织结构,那么。

    三、人体的经络系统在哪里呢?

    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曼德勃罗特(B. B.
Mandelbrot)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中非线性过程中的内在随
机性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性,揭示隐藏在这些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
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提出了一种分形(Fractal)理
论。分形论与耗散结构论、混沌论被人们并称为本世纪70年代科
学上的三大理论,它揭示了非线性系统中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确
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已被广泛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
多领域。

    现代生物医学认为,细胞是表现生命现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单位。由许多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了各有一定的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的“组织”;而由多种组织组成了能行使一定功能
的器官;再由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
官,就组成了不同的系统;这不同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
生命个体。在这里,细胞成了最基本的“生命之砖”。

    但是现代分形理论提示我们:任何形式的组织结构都不可
能全团占据三维空间,总有一个分数维的空间作为间隙维存
在。依据这种理论,人体的结构也不能例外。可以这样设想,
构成人体的万亿个细胞之间存在着间隙,这些间隙彼此互相联
通,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贯通全身的间隙维网络,而在间隙维
中,无疑应以有序流动着的体液来填充,但体液并非仅仅是间
隙中流动的填充物。这方面的最新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

    (1)武汉大学一实验室发现针刺穴位时,有液晶性质的
纳米级颗粒在间隙体液中有序排列;(2)美国奥克兰大学一
实验室发现人体体液中有10倍于红细胞数量的纳米级非蛋白质
生命小体在间隙体液中做自主运动;(3)复旦大学、天津中
医学院的实验室分别发现针刺穴位处体液中恰是人体“第二信
使”钙离子的富集区;(4)南通医学院一实验室发现穴位药
物注射所显示的低量优效特性竟与体液中的血药浓度无关;
(5)北京医科大学一实验室证实细胞间隙通讯具有沿经脉传
导的特性;(6)中国中医研究院一实验室发现并证实,沿经
脉同位素优势扩散线、低电击穿阂值线、低声阻线,竟是同一
条体液低流阻间隙通道;……

    上述这些结果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有理由使人相信,在人
体的分数维间隙空间中,很可能存在着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
质、能量、信息生动地进行着的有序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正
是中医所论的“决死生、处百病”的经络系统——十四经脉的
所在。只是它超出了组织解剖学的视野而未被观察到,或者是
在解剖刀将生命休切割成标本时,被破坏殆尽了。

    ×××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人体的经络系统究竟在哪里,还是
个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中医要实现
自身理论的现代化,必须重组研究队伍,再建知识结构,冲破
认识障碍,在经络实质的研究方面,我们既不能拘泥于古籍的
叙说依旧“含混”下去,更不能受“解剖镜下见者为真,不见
为伪”的束缚,在认识人类自身的过程中,应当从细胞水平向
更微观(分子、原子、粒子)和宏观(系统论、场论)两个方
向发展,紧紧握住现代物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向中医伸
出的热情之手,毅然决然地把中医理论研究直接推向现代科学
的前沿。我们深信,如果这种跨越大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得以
实现,必将为21世纪的生命科学带来再度辉煌。


--
                        *----------------------------*
                        | 道常无为( 4 )而无不为( 2 ) |
                        |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59.226.45.52]
BBS水木清华站∶精华区
--


        哦,痛苦谁都能克服,除了正在痛苦的人。
                                                ——Shakespeare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