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ong (立立少侠~沉默杀手), 信区: other
标  题: 人造视网膜的开发初见成果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Jun 26 21:41:37 2000), 转信

最近在此评介两种能致人失明的眼疾一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及黄
斑衰退症(macular degeneration),一些新近的医疗药物发展,引来多位读者及朋友
的查询。可惜,现今眼科技术虽随激光的引进而多所发明,但上述两种眼疾致今仍无药
可治。
然则,未来新世纪的生物及基因工程发展,又会否推出一些精巧的微型电子设计或基因
药物,像人造,视网膜之类的装置或培养组织,使病者得以重见天日。
近年,不少生物工程学家正试图利用精确的微型电子科技结合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开发
出一些功能先进至可以模拟我们官感反应的生物传感系统,使今日许多因遗传缺陷疾病
或意外以致失明失聪或失味的病者可以恢复原胡的官感功能。
美国麻省理工生物工程学家威雅(J.Wyatt),最近在一条长约十公分的薄膜上成功嵌上
一百枚电极,粘贴在眼后视网膜已损毁的部位,例如黄斑衰退病者的黄斑,再通以适当
的电流,则能令已损毁的视光感细胞受刺激而重淅活跃起来。
美国哈佛大学神经及眼外科专家里苏(J.Rizzo)解释,视网膜是一块薄如蝉衣的神经光
感组织,其接近眼球晶体的一端满布大量能感光的细胞及一些称为视紫红质(rhodopsi
ns)的光感蛋白,这些光感蛋白能以分子变形方式把光感资讯转化为脉冲,然后经附近
的视觉神经节细胞传递至大脑的视象区。当色素性视网膜炎或黄斑衰退症发展至晚期,
病者视网膜周边或中央的光感细胞大都相继坏死,但其内贴近眼球水晶体的部分大都仍
有不少存活神经节细胞。因此,如能以微型电极通以微量电流,使之产生光感脉冲,即
可刺激大脑再见影像。
结果,他和威雅把最近开发成功的雏形人造视网膜移植至三名晚期视网膜病者眼后,其
中一名 近失明的病者在接受测试时表示看到四点的所在正是人造视网膜的电流刺激的位
置,证实上述人造视网膜上的微型电极确能够刺激残余的神经细胞发射电流脉冲,使大
脑枕后部位的视象区神经如常接收到官感刺激的神经资讯而造象。
对于视网膜功能正常蝗人来说,很难想象眼球后面一块如此单薄的组织在视觉系统中竟
然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事实上,视网膜不但能感光而且能辨色,我们所以能看到五光
十色的世界,就是因为视网膜上有三组对红蓝黄色光各有不同接收率的视紫红质,把影
象的色光资讯同时传递至大脑。
目前威雅所研制出来的人造视网膜严格来说只是一层电极导体,它只能刺激受损视网膜
余下仍然存活的神经节细胞,使之不致因黄斑部位的衰退或部分色素光感细胞的坏死,
而失去传递光感神经脉冲的功能而已。
一项真正称得上人造视网膜的设计必须像感光的菲林一样,含有大量能感光的紫视红质
蛋白和连串能转换光感资讯的电路网络。但这样复杂的生物工程设计,相信要期之下一
世纪的生物工程技术了。

--
wong向大家问好
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