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bcd (abcd), 信区: other
标 题: 临时军衔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Mar 18 12:39:56 2001), 转信
又称“职务军衔”、“名誉晋级”,就是按照军官所任职务佩带军衔符号,任什么职就
佩带什么职务所对应的军衔符号,职务下降军衔也随之降低,职务消失军衔也就不算数
了。
临时军衔,最早来源于“名誉晋级”(Brevet),起源于拉丁语 brevis(短暂的)。早
在 1600年,英国人用名誉晋级一词,表示临时提高一个人的权力,作为对他胜任职守的
一种奖赏,但不提薪。名誉晋级,英国人又称为“荣誉阶级”、“加衔阶级”。在美国
,名誉晋级制度在 19世纪 60年代的南北战争中就已实行。在那场战争结束时,乔治·
奥姆斯特郎·卡斯特的名誉晋级(临时军衔)已经是少将,但他的正式军衔(永久军衔)仍
然还是上尉。在印度,称临时军衔为“代理军衔”,对于高出永久军衔一级的临时军衔
,每月发给 50卢比的补贴。在旧中国,称临时军衔为“加衔”,北洋政府规定将官、国
民政府规定上将军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加衔(临时军衔)授予将来有可能正式晋升
为该级军衔的军官,不过加衔者只是佩带军衔符号,其他待遇仍按原军衔执行。1986年
捷克斯洛伐克在修订的法律中规定:当军人所任职务或勤务需要时,可临时授予比其实
际军衔高的军衔,但不得作为要求调整服役收入的根据。
西方国家实行临时军衔制度的初衷是,既可以在战时把更大的职责交给军官,又可
以避免在战争结束后出现过多的高级军衔。现在看来,实行临时军衔与永久军衔相结合
的制度,其更为普遍而现实的意义在于:按临时军衔佩带军衔符号,可以实现职务和军
衔符号相一致,便于对部队的作战指挥和平时管理;按永久军衔享受个人生活待遇,使
军官的待遇不只是同职务挂钩,而是同全部的劳绩贡献挂钩,有利于调整新老军官之间
的利益关系,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
临时军衔的积极作用,既然是可以使军官的职务和军衔符号相一致,那么是否可以
把临时军衔完全改成一种永久性的职务军衔,使军衔成为一种“显示职务的符号”?实践
证明此法行不通。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签署法令,废除了沙俄军队的军衔制度。
为便于指挥,红军实行了佩带“军人识别标志”符号的制度,从班长到方面军司令分为
三等ll级,下等军官用三角形、中等军官用正方形、高等军官用菱形图案,每等里面再
用图案的多少来分级。这种军人识别标志符号,同职务军衔符号所起的作用一样,便于
识别、指挥,但是它调整不了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不了合理的生活待遇问题,实
行了十几年不得不予1935年将其废止,重新实行军衔制度。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667毫秒